《欧洲哲学史 上 讨论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哲学系
  • 出版年份:1972
  • ISBN: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

导言 1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的哲学 10

第一节 古希腊奴隶制形成时期的哲学斗争 14

一、米利都学派 15

二、赫拉克利特 18

三、毕达哥拉斯学派 23

四、爱利亚学派 26

第二节 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和危机时期的哲学斗争 29

一、智者 31

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主义及其直接先驱 37

原子唯物主义的先驱 37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主义 39

原子和虚空 41

原子自动 42

一切都是由必然性产生的 43

影像论 44

三、柏拉图路线及其前导 46

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 46

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理念论 49

理念论——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49

神学目的论 51

认识只是回忆 51

贵族奴隶主的“理想国” 53

四、亚里士多德哲学 56

中庸之道的政治伦理观点 57

“实体论”及对柏拉图的批判 60

四因论 61

形式与质料 62

潜能与现实 63

神学目的论 64

“灵魂=蜡块” 65

形式逻辑的奠立 68

辩证法的探索和形而上学的混乱 68

第三节 古希腊城邦奴隶制衰落时期的哲学斗争 71

一、伊壁鸠鲁对原子唯物主义的发展 73

原子的重量及偏离运动 73

对“影像论”的发展 74

幸福主义 75

二、早期斯多葛派和怀疑派 76

第四节 古罗马共和时期的哲学斗争 79

一、卢克莱修对原子唯物主义的系统化和发展 80

原始物质——原子及其运动 80

一切事物都按规律而发生 81

对素朴反映论的发展 82

二、西塞罗的折衷主义 83

唯心史观 83

第五节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哲学斗争 84

一、琉善的无神论 85

二、新斯多葛主义 87

三、新柏拉图主义 88

第二章 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哲学 90

第一节 从教父学到经院哲学 93

一、基督教教义的制订——教父学 94

二、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96

第二节 唯名论和实在论的斗争 101

一、唯名论和实在论之争及其社会意义 101

二、早期的唯名论 104

三、十三、四世纪唯名论的发展 107

第三节 异端思想反对正统经院哲学的斗争 111

一、拉丁阿维洛依主义 112

二、喀巴拉教派与犹太哲学 114

三、神秘主义异端与泛神论思想 115

第三章 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的哲学 118

第一节 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21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宗教改革 129

一、资产阶级的君主专制理论 129

二、市民宗教改革 133

第三节 早期空想共产主义思想 135

一、闵采尔的“千载天国” 136

二、莫尔的“乌托邦” 138

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139

第四节 科学和自然哲学中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140

一、达·芬奇的科学方法论 141

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142

三、库萨的尼古拉的泛神论 143

四、布鲁诺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145

第四章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 152

唯心论的唯理论 157

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时期培根的唯物主义 157

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言人 159

二、“四假相”说 160

三、英国唯物主义的始祖 162

四、实验科学的方法——“新工具” 164

第二节 十七世纪法国哲学战线上的斗争 169

一、近代第一个唯心主义者笛卡尔的哲学 170

“我思故我在” 171

笛卡尔哲学的“积极的、世俗的内容” 177

二、唯物主义者伽桑狄反对笛卡尔唯心主义的斗争 179

原子唯物主义的继承者 180

反对笛卡尔的唯理论 181

第三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期哲学战线上的斗争 182

一、温斯坦莱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 185

君主专制的拥护者 189

二、霍布斯的机械唯物主义 189

“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 192

反对笛卡尔唯心论的先验论 195

第四节 十七世纪荷兰的无神论哲学家斯宾诺莎 197

一、追求个人永恒幸福的哲学 198

二、“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 200

三、反对宗教神学目的论 201

四、笛卡尔二元论的残余 202

五、唯理论的认识论 204

第五节 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英国的唯物主义思想 206

一、洛克的唯物主义 206

君主立宪制的拥护者 207

两种性质的学说 208

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 210

二、自然神论 216

第六节 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 221

一、自然法与神学的结合 222

二、唯心主义的体系——“单子论” 222

三、“单子论”中的辩证法因素 224

四、唯心主义的唯理论 226

第七节 英国革命后资产阶级的反动哲学 228

一、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 229

“存在就是被感知” 230

“物质是虚无” 232

真理的标准在于共同的感知 235

因果联系是“感觉符号”的关系 236

二、体谟的不可知论 237

“我们永远不会超出自身一步” 238

因果性只是一种习惯的联想 239

“真正的宗教”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