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自然科学问题简释》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余胜,陶承德主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
  • 页数:16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1

1、“在科学文化知识和哲学思维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古希腊杰出的朴素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创立了原子论学说。”(第13页) 1

2、“在古代奴隶社会中,各门具体科学还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第15页) 2

3、“培根……第一次把实验科学的方法作了唯物主义的概括”。(第18页) 3

4、“欧洲近代的自然科学,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末,处于对自然界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的阶段。……”(第19页) 5

5、“在这个阶段,自然科学中达到了比较完善地步的只有力学。”(第19—20页) 6

6、“在这个时期,天文学、力学、化学、生物学等都有很大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要求从联系和发展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研究。”(第20页) 7

7、“康德……提出的天体演化学说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第20页) 8

8、“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然科学论证。”(第25—26页) 8

9、“控制论”(第40页) 12

10、“系统论”(第40页) 12

11、“信息论”(第40页) 14

12、“电子计算机”(第40页) 14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17

13、“随着科学的重大发展,唯物主义也会改变自己的历史形态”。(第45页) 17

14、“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发现了某些元素的放射性现象和电子等更小的微粒,推翻了原子的不变性、不可分性等概念。”(第46页) 20

15、“现代科学发现,自然物质过程有材料(物质质料)、能量和信息三个基本方面”。(第48页) 20

16、“现代科学发现,物质除了实物的形态以外,还有场的形态,如电磁场、引力场、核力场等等。”(第48页) 21

17、“人们认识到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以后,又认识到原子内部还有原子核和电子,而原子核也不是没有结构的,它内部又有质子和中子等微观粒子。目前,已发现了三百多种粒子。通过对这些粒子的研究,科学家又认识到,这些粒子也有内部结构,提出了层子(夸克)模型。”(第48页) 23

18、“就物质的属性来说,现代物理学又发现了与电子、质子等已知粒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刚好相反的‘反粒子’(正电子、反质子、反中子等)。”(第49页) 24

19、“信息总是与物质相联系,通过物质来表现的,任何信息的传递都要以物质为载体。”(第50页) 25

20、“地球上各种宏观物体和地球一起,围绕地轴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组成这些宏观物体的微观粒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第51页) 25

21、“太阳和其他恒星也以很大的速度作位置移动。太阳内部还不断地进行着规模巨大的原子核反应、向外辐射能量和抛射物质”。(第51页) 26

22、“生物有机体内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运动。”(第51页) 27

23、“科学证明,任何一种形式的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如机械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宏观物体;电磁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电子和电磁场;化学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原子、离子、原子团、分子等;生命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第51—52页) 27

24、“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提出的‘唯能论’认为,物质转化成某种非物质的‘纯粹的能’,物质‘消失’了,能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唯一基础。”(第52页) 29

25、“自从物理学发现一对电子偶(即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可以转化为一对光子,以及一对光子转化为一对电子偶的现象以后,又有人认为物质变成为能了。”(第52页) 30

26、“现代自然科学根据广义相对论提出了‘黑洞’的假说……有人由此断定,在‘黑洞’内,一切运动都停止了。”(第53页) 31

27、“恩格斯根据十九世纪科学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将物质世界中各种运动归结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第55页) 33

28、“近百年来,科学又发现了许多新的运动形式,如基本粒子的运动和转化,在原子核内、恒星内、实物的超密状态内的各种过程,河外星系的膨胀等等。”(第55页) 34

29、“各种运动形式在本质上是相互区别的,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机械运动是作用和反作用,化学运动是化合和分解,生命运动是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第55—56页) 38

30、“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力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等;”(第56页) 41

31、“微观粒子再小,也总有一定的大小,并占据着一定的空间位置。……微观粒子寿命再短,也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第58页) 42

32、“牛顿认为,空间是与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空框子,时间是与运动着的物质无关的均匀流逝的纯粹的持续性。”(第59页) 43

33、“欧几里德几何”、“BL型非欧几何”、“黎曼型非欧几何”。(第60页) 45

34、“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后,人们又认识到,空间、时间不是彼此无关的,而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第60页) 47

35、“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作为一方,物质作为另一方,也是对立统一体。”(第61页) 49

36、“现在、在空间上人们的眼界已经从地球的范围扩展到总星系这样一百亿光年以外的地方,在时间上已经追溯到上百亿年的过去。”(第62页) 49

37、“由于天文观测上发现了河外星系普遍存在着‘红移’现象……有的宇宙学者,由此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假说,提出一种宇宙膨胀论。”(第62页) 50

38、“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证明,在有意识的人产生以前,自然界就存在着,地球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具有意识的人类的出现,是几百万年以前的事情,这是地球和生物经过长期演化的结果。”(第65页) 51

39、“天体物理研究表明,太阳和木星上就含有丰富的氢和氦。”(第65页) 53

40、“恩格斯运用十九世纪的科学成果,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是蛋白体在一定自然条件下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过程。现在,分子生物学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认识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第66页) 53

41、“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1981年,又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全分子合成。”(第66页) 55

42、“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还告诉我们,人类是在动物进化的基础上,由类人猿分化出来的。”(第66页) 56

第三章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57

43、“生物体的原始的反映形式,即刺激感应性。”(第71页) 57

44、“感觉细胞”、“感觉器官”(第71—72页) 57

45、“神经系统”、(第72页) 57

46、“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第72页) 58

47、“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是不一样的。”(第75页) 59

48、“巴浦洛夫学说认为,意识活动是经过人的大脑对客观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第75页) 59

49、“脑电科学的研究表明,反映活动的过程,就是脑接受外部刺激。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流的生理活动过程。”(第75页) 60

50、“二十世纪以来,由于控制论、信息论如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利用机械、电子的装置模拟人脑的部分思维功能,为生产和人类的其他活动服务。”(第76页) 61

51、“控制论的研究指出,每一个工程自动调节系统都有发讯装置、控制装置和效应装置等。自动调节的正常进行。是通过信息变换过程、利用反馈原理来实现的。”(第76—77页) 62

52、“现代自然科学关于信息问题的研究,证明了意识内容的客观实在性。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信息的输入、存储、译制和合成的过程。”(第80页) 63

53、“数学所使用的抽象的点、线、面等等概念。在客观物质世界中,虽然并不存在,但这些抽象概念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对各种具体事物的属性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第81页) 65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67

54、“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从巨大的星系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无不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第91页) 67

55、“19世纪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等一系列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普遍联系的观点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第92页) 68

56、“相对论深刻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质量、能量之间的辩证关系,证明了物质及其固有属性的有机联系。”(第92页) 70

57、“量子力学更说明物体或粒子一旦有过相互作用,以后再分离也不能成为孤立的了,所有这些物体或粒子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92页) 71

58、“现代物理学揭示了原子、原子核内部的结构,证明了组成原子和原子核的微观粒子,也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第92页) 72

59、“分子生物学发现,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共同的遗传物质,这种遗传物质有着共同的分子结构 基本相同的遗传机制”。(第92页) 73

60、“现代科学发现,信息过程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一个方面,并为事物的普遍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条件。”(第92页) 74

61、“在无机界,从微小的基本粒子到巨大的太阳系以至河外星系等,无不是系统。在有机界,从生物大分子、细胞到生态系统、生物圈等,也都是系统。”(第97页) 74

62、“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等规律在所有生物物种中,…都要不断地出现和起作用。”(第105页) 77

63、“作为现象,能量转化可以表现为热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等等能量的互相变换,但作为规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却是所有这些具体的能量互相转化现象中稳定不变的东西。”(第105页) 77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78

64、“在无机界,每个物体都不断受到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作用,经常在改变自己,表明它并不是绝对同一的。在有机界,动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作用,它们每一瞬间都既和自己同一而又和自己相异,不断地否定着自己的同一。”(第111页) 78

65、“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反作用、化合和分解、同化和异化等对立面的相互排斥,同样是斗争。”(第114页) 79

66、“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都是其内部对立着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秩序、结构组成的矛盾统一体”(第117页) 79

67、“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互相联结,即矛盾的同一性、使系统的秩序、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性。”(第117页) 80

68、“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认为,一切行星都是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的,但这是由于上帝的‘最初一击’,才从静止转入运动。”(第119页) 81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83

69、“金属有延展性、可熔性、导热性、导电性等等,这些属性是在金属分别在受拉、受压、受热、通电时表现出来的。”(第146页) 83

70、“一个生物有机体的质,不是这个有机体的细胞或各个器官的质的简单相加。”(第146页) 83

7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在0℃到100℃之间的变化,不会改变水的液体状态这种物理的质。”第(148)页 84

72、“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第149页) 84

73、“即使是数学所研究的‘纯粹’的量,也存在着质的差异,如正数和负数,整数和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实数和虚数等。”(第150页) 85

74、“可见光线(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度是波长7700—3900埃的区域。波长大于7700埃,是红外线,小于3900埃就变为紫外线了。”(第151页) 86

75、“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第154页) 88

76、气态、液态、固态、离子态、超固态、绝对温度、中子星。(第154—155页) 88

77、“门捷列也夫的元素周期表早就说明,在自然界,原子量的变化引起元素质的变化。现代科学更加精确地断定,原子核电荷数量的变化引起元素的质变,有机化学的每一个同系列表明化学运动中量向质的转化。”(第155页) 90

78、“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部遗传和变异的矛盾。除此之外,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第155页) 91

79、“十九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居维叶的‘灾变论’,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法国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等,都否认质变要有量变作准备。”(第158页) 92

80、“在生命演化过程中。从无机分子到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都是阶段性部分质变,只有当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合成能够进行自我更新的生命物质,才是根本的质变。”(第160页) 93

81、“化学元素核内质子数(或称核电荷,因为质子带电,中子不带电)的增减引起元素的质变,…氢元素的质子数是1、只要每次增加一个质子,就依次变为氦、锂、铍、硼等元素。”(第162页) 95

82、“普通酒精(乙醇)和甲醚,其分子式相同,……只是由于这些原子之间排列顺序不同,就形成两种根本不同的化合物”(第162—163页) 96

83、“自然现象中的地震,火山爆发,炸弹爆炸,氢核的聚合等,都是爆发式的飞跃。”“生物的进化,……,科学的革命……,都是非爆发式飞跃。”(第163—164页) 96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98

84、“一个生物物种转变为新物种时,该物种的某些特征,……必然要被适应于新条件的新特征所否定。”(第171页) 98

85、“在生物界,高级生物和低级生物有着本质区别,它们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但是这些生物总是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在高级生物中仍然保留低级生物的某些特征,作为生存和繁殖的基础。”(第171页) 99

86、“数学上的‘零’是对任何确定的量的否定,但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它具有确定的内容。”(第174页) 100

87、“地质学证明,地质的发展是一个旧地层不断破坏,新地层不断形成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第176页) 100

88、“生物学表明,种子—植株—种子,卵—虫卵等等,都是否定之否定。”(177第页) 101

89、“亚里士多德的古代时空观”(第177页) 102

90、“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第177页) 103

91、“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第177页) 103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04

92、“物理学中的物体、质量、能量”(第193页) 104

93、“光现象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可见光以各种颜色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外,还有视觉感觉不到的红外光、紫外光等等;光还呈现出反射、折射、散射、衍射等等现象。所有这些光现象,都是光的本质—电磁辐射的不同表现。”(第195页) 105

94、“人类曾长期对日出日落现象迷惑不解,一直认为这是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结果,只是经过科学家反复的、长期的科学实践和研究,才发现了事情的本质,原来是地球绕太阳旋转并自转的结果。” (第195页) 106

95、“每一种化合物都以一定的化学元素作为自己的内容,也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作为自己的形式”(第198页) 107

96、“在海王星尚未发现之前,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曾经发现和考察了天王星运行‘摄动’的现象,肯定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必然是某个未知行星的存在,并根据太阳系学说的数据推算出这个行星的位置。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在1846年用自己的实际观察证实了这个行星的存在。”(第204页) 108

97、“现代物理学的实践证明,电子和正电子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产生两个光子,只要知道了它们撞击时的角度和运动的速度,我们就可以正确地预见新形成的两个光子的运动方向。”(第204页) 109

98、“燃烧是由热引起的结果,而燃烧又可能成为引起爆炸的原因。”(第206页) 110

99、“生态平衡”(第207页) 110

100、“地球上的北温带区。”(第209页) 112

101、“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他的研究工作中,偶然发现了青霉菌,结果导致青霉素及其他一系列抗菌素的发现。”(第211—212页) 113

102、“原子内部蕴藏着的巨大能量具有释放出来的可能性,人们掌握了原子内部的运动规律,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就可以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第213页) 113

103、“认为一亩地产二十万斤小麦是可能的,……但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第216页) 116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117

104、“科学实验也是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形式,这是近代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第228页) 117

105、“电子从来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只是十九世纪末以来现代物理学发现了微观世界的丰富性。才成为认识和实践的对象。”(第229页) 118

106、“古代畜牧业和农业产生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水利工程和建筑的需要产生了力学;测量土地面积的需要产生了几何学。近代工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建立起一系列新的自然科学学科。近二、三十年,由于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产生了高能物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遗传工程等许多新兴学科。”(第232页) 118

107、“光学望远镜”(第233页) 121

108、“射电望远镜。”(第233页) 122

109、“高能加速器、粒子对撞机。”(第233页) 123

110、波谱的所谓“世界1、2、3”的理论。(第235页) 125

111、“原子物理学及核物理学的出现,先于核动力技术的建立;物质的化学结构理论的出现,先于化学合成工业的建立。”(第237页) 126

112、“在天文学发展史上,实践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时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第244页) 128

113、“在生物学发展史上,实践证实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就否定了上帝创造人的‘神创论’。”(第244页) 130

第十章 认识的辩证过程 131

114、“重氢。”(第254页) 131

115、“无论古典力学或量子力学,都没有穷尽对物质客体运动规律的认识。”(第258页) 131

116、“布鲁诺坚持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第260页) 132

第十二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33

117、“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机器体系。”(第296页) 133

118、“人工合成的材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第297页) 133

119、“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第315页) 134

第十七章 科学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36

120、“原子能、宇宙探测、登月飞行、热核聚变、生命起源等方面的研究。”(第447页) 136

121、“从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人们在生产中应用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结果,制造机器和蒸汽机,用自然力代替人力,改革生产技术,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第448页) 138

122、“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运用电磁学原理制造发电机、电动机以及输电设备,使电力得到推广,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量大幅度增长。”(第448页) 139

123、“原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帮助人类找到新能源和新材料。”(第448页) 140

124、“半导体、激光、宇航技术、分子生物学为生产开辟了新的行业和途径。”(第448页) 141

125、近代自然科学的杰出人物如布鲁诺、伽里略、哥白尼、塞尔维特等人,用太阳中心说、血液循环过程理论等向封建神权观念进行猛烈冲击,促进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诞生。”(第451页) 145

126、“公元前七世纪到二世纪末,古希腊的科学文化达到高峰。产生了古代的几何学、天文学、力学。”(第452页) 147

127、“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第452页) 148

128、“量子化学。”(第453页) 149

129、“理论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第453页) 150

130、“天文学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占星术化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炼丹术和炼金术,近代原子论和古代原子论假说有关。”(第456页) 151

131、“几何级数。”(第456页) 152

132、“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包括技术科学)。”(第457页) 152

133、“人造卫星。”(第465页) 153

134、“远程运载火箭。”(第465页) 153

135、“大型高通量原子反应堆”(第465页) 154

136、“层子模型理论”(第465页) 155

137、“哥德巴赫猜想”(第465页) 156

138、“技术开发”(第466页) 157

第十八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58

139、“我国古代的医药名著《本草》。”(第471页) 158

140、《汜胜之书》(第471页) 159

141、《齐民要术》(第471页) 159

142、“设计和组织建造著名拱桥赵州桥的石匠李春(第471) 160

143、“第一部记述木工技艺的《木经》作者喻皓。”(第471页) 161

144、“四大发明之一的活体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第471页) 162

145、“发明蒸汽机的瓦特”(第472页) 163

146、“发明电灯、电影的爱迪生。”(第472页)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