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论文部分 3
教材研究 3
《孔雀东南飞》“相”字浅析 3
中学语文存现句教学 9
“措”与“厝”、“错”辨 19
通假、破读及其他 23
“何所营”与“何操” 28
“沈醉”及其句解 30
古代山水游记课文议 33
《阿房宫赋》的体制特点及其艺术特色 39
电教研究 46
电教——优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46
披文以入情 情动而辞发——浅议电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特征和规律 55
傲然耸立的白杨树——电教中的美感探讨之一 60
寂然远逝的身影——电教手段用于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探讨之二 65
鲜明的形象 强烈的感受——电教手段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探讨 70
感知·情感·理智——电教手段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探讨 76
简论录音教学的语言意义和功能 81
据教材谈教法和教育研究 87
缘情体味美——《白杨礼赞》的抒情线索 87
重视基础 抓好基础 91
语文教学与人材培养——学习《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心得 95
经师、人师与文道——简议教师职业劳动的规律和特点 99
“邓选”语言等方面的研究 103
睿智·犀利·简洁·生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语言特色简析 103
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谈《邓小平文选》的语言特色 107
时间的观实价值——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一得 112
邓小平文艺理论与毛泽东文艺思想比较研究点滴 116
孙中山论文化建设 121
乡土文化研究、诗词研究 126
以情观物 辞必巧丽 126
歌谣文理 与世推移 128
昭通清官亭亭联解 130
乡土对联价值谈 132
自强兴国历史启示 138
浅议旧体诗词的今后发展并兼议新诗 144
第二部分:诗词部分 150
歌颂革命领袖及革命先辈诗词 150
领袖情怀——读《一九五二年毛主席视察黄河》照片 150
遗训在耳——读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的照片 151
长征胜利感怀 151
西江月——瞻仰南京梅园周恩来铜像 152
瞻仰昭通罗炳辉铜像 152
园通山樱花寄怀——纪念周总理诞辰百周年 153
我国古体诗词(律诗、绝句、古风、词) 154
退休感怀 154
春节聚吟 155
诗论 155
长江松嫩抗洪吟 156
观本校“三小”作品展 156
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三十四年 157
念奴娇“五四”爱国精神赞 157
读甲午战争史和抗日战争史 158
纪念林则徐虎门销烟,并吟香港回归 159
吟回归 160
春游渔洞水库(藏头诗) 161
游昆明黑龙潭 162
给毕业同学 162
遥寄我的老师 163
庆“七一”迎回归 163
解放军抗洪救民颂 164
昭通中语会97年会吟 165
丁丑重九即景 166
送兄赵昆治病 166
昆明九九世博会赞 167
参加渔洞水库下闸蓄水典礼感赋 168
江城子 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三十四年 169
菩萨蛮 参加昭通飞机场扩建动工典礼有感 171
望海潮 记昭通渔洞水库大坝截流典礼 172
浪淘沙 看电视新闻:迎回归“香港一北京”长跑 172
望海潮 “民盟”昭通总支春节茶话 173
六州歌头 纪念“民盟”成立五十周年 174
对联 175
喜兔迎澳归对联 175
戊寅春联 175
一九九九年春联 176
《云南日报》’97香港回归应征联 177
题昭通大龙洞钟楼联 177
应《云南日报》九九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征联 178
巧家龙潭公园吟联 180
吟雪对联 181
新诗 182
春游葡萄井 182
正是春光明媚天 182
骏马奔驰在草原 183
游砚池湖 184
第三部分 散文部分 188
丰碑——写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三周年 188
访韶山 191
读林则徐禁烟史有感 194
小草 196
创造历史的人们 198
校园“两景” 202
路和月 204
山寨七日 207
校园短章 210
心中的旗(校园短章之二) 212
雪中行 214
岁末乡景 216
小村幼林 218
美的启示——滇东北昭通大关黄连河旅游区随感 221
青山·翠水·楼台 223
救救昭通的文化景点(之一) 225
救救昭通的文化景点(之二) 227
虎大梁修水渠 229
一幅官箴名言与碑坊石刻 232
读史一得 234
读聂耳墓碑文 237
昭一中校史上的光辉一页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