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为生活所必需 1
一 生活由传递而自新 1
二 教育与交通作用的关系 6
三 正式教育的位置 10
撮要 15
第二章 教育有社会的作用 17
一 环境的性质与意义 17
二 社会的环境 20
三 社会环境是有教育影响的 28
四 学校是一个特别环境 33
撮要 39
第三章 教育有指导的作用 41
一 环境是有指导能力的 41
二 社会指导的方式 46
三 模仿社会心理学 60
四 把上面的理论应用于教育 65
撮要 71
第四章 教育即生长 73
一 生长的条件 73
二 习惯是生长的表现 81
三 这观念在教育上的关系 88
撮要 93
第五章 豫备作用开展作用与法式的训练 95
一 把教育看作预备作用 95
二 把教育看作开展作用 99
三 把教育看作心能的训练 107
撮要 120
第六章 保守的教育与进取的教育 123
一 教育有形成心的作用 123
二 把教育看作复演与回顾的作用 128
三 教育即改造 136
撮要 141
第七章 教育上的民本主义的观念 143
一 人类团体的涵义 143
二 民本主义的理想 152
三 柏拉图的教育哲学 155
四 十八世纪的‘个性的’理想 161
五 国家的教育与社会的教育 164
撮要 174
第八章 教育上的目的 176
一 目的的性质 176
二 良好目的的标准 183
三 教育上之应用 188
撮要 195
第九章 “自然的发展”与“社会的效率” 197
一 供给目的的“自然” 199
二 把“社会的效率”作为教育的目的 210
三 把“文化修养”作为教育的目的 215
撮要 219
第十章 兴趣与训练 221
一 兴趣与训练的意义 221
二 兴趣观念在教育上的重要 232
三 这个问题在社会方面的关系 241
撮要 246
第十一章 经验与思想 248
一 经验的性质 248
二 经验里面的回想 258
撮要 271
第十二章 教育里面的思想 274
一 教学法的要素 274
撮要 296
第十三章 教学法的性质 297
一 教材与教学法的联贯 297
二 普通的方法与个人的方法 309
三 个人方法的特性 315
撮要 330
第十四章 教材的性质 331
一 教师与学生的材料 331
二 教材在学生里面的启发 337
三 科学或“理性化的知识” 346
四 有社会性的材料 351
撮要 354
第十五章 课程中的游戏与工作 356
一 主动的作业在教育上的位置 356
二 可用的作业 359
三 工作与游戏 371
撮要 378
第十六章 地理与历史的要旨 380
一 初步活动的意义的扩充 380
二 历史与地理有互相补助的性质 386
三 历史与现今的社会生活 393
撮要 400
第十七章 课程中的科学 403
一 逻辑的方法与心理的方法 403
二 科学与社会的进步 410
三 教育上的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 419
撮要 423
第十八章 教育的价值 425
一 “了解或欣赏”的性质 426
二 估量科目的价值 438
三 价值的划分与组织 448
撮要 458
第十九章 劳动与闲暇 461
一 劳动与闲暇所以相反的根源 461
二 现今的实在情形 468
撮要 479
第二十章 理智的科目与实用的科目 482
一 经验与纯粹知识的相反 482
二 关于经验与知识的近世学说 489
三 经验即实验 498
撮要 506
第二十一章 物质的科目与社会的科目: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 509
一 “人本科目”的历史的背景 510
二 近代对于“自然”之科学兴趣 515
三 现今的教育问题 522
撮要 530
第二十二章 个人与物界 532
一 心是纯粹属于个人的 532
二 个人的心即改造的原动力 536
三 教育与哲学相应之点 549
撮要 557
第二十三章 教育与职业 559
一 职业的意义 559
二 职业的目的在教育上所占的位置 562
三 现今的机会与危险 568
撮要 581
第二十四章 教育哲学 584
一 上述要点之评论 584
二 哲学的性质 588
撮要 602
第二十五章 知识论 604
一 继续性与二元论 604
二 方法论的派别 614
撮要 624
第二十六章 道德论 626
一 主内与主外的区别 626
二 责任心与兴趣的相反 634
三 智慧与品性 641
四 社会与道德 646
撮要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