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一章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九一九年五月—一九二三年十二月)笫一节 “五四”运动与皖系军阀的衰亡北洋军阀 1
皖系军阀 1
直系军阀 2
奉系军阀 2
苏俄笫一次对华宣言 3
新民学会 3
留法勤工俭学会 4
“五四”运动 4
少年中国学会 5
觉悟社 6
直皖战争 6
新四国银行团 7
问题与主义论战 7
俄罗斯研究会 8
唐绍仪 8
徐世昌 8
段祺瑞 9
徐树铮 10
张敬尧 10
冯国璋 10
张作霖 11
唐继尧 11
孙中山 11
蔡元培 13
陈独秀 14
李大钊 15
吴虞 15
陈望道 16
毛泽东 16
蔡和森 20
恽代英 20
周恩来 21
马骏 24
刘清扬 25
郭隆真 25
于方舟 26
曹汝霖 26
章宗祥 27
陆徵祥 27
胡适 28
梁启超 29
笫二节 中国共产的创立。直系军阀的反动统治 29
中国共产党笫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9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30
香港海员大罢工 30
华盛顿会议 31
直奉战争 31
中国共产党笫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2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33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33
二七惨案 34
中国共产党笫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34
黄爱 34
庞人铨 35
李达 35
李汉俊 36
董必武 37
何叔衡 38
陈潭秋 38
王烬美 39
邓恩铭 39
邓中夏 39
李启汉 40
林育南 41
刘伯坚 41
魏野畴 41
袁玉冰 42
苏兆征 43
林伟民 43
彭湃 43
王荷波 44
邓培 44
史文彬 45
林祥谦 45
施洋 45
曹锟 46
梁士诒 46
卢永祥 47
笫三节 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47
沈雁冰 47
郑振铎 48
郭沫若 48
章炳麟 49
康有为 50
张君劢 51
江亢虎 52
笫二章 笫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一九二四年一月—一九二七年七月)笫一节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北洋军阀的分化与联合中国国民党笫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54
广州商团叛乱事件 55
北京政变 55
善后会议 55
笫一次东征 56
笫二次东征 56
刘杨叛乱 56
沙面工人大罢工 57
五卅运动 57
上海总商会 58
省港大罢工 58
国民革命军 59
中山舰事件 59
整理党务案 60
三一八惨案 60
林伯渠 61
吴玉章 62
阮啸仙 62
向警予 63
萧楚女 63
吴丽石 64
杨闇公 64
王德三 64
赵醒儂 65
顾正红 65
陈延年 65
周文雍 65
陈乔年 66
杨度 66
廖仲恺 67
陈友仁 68
何香凝 68
胡汉民 69
陈炯明 70
邹鲁 70
谢持 71
张继 71
叶楚伧 72
戴季陶 73
吴稚晖 73
曾琦 73
左舜生 74
笫二节 北伐战争,北洋军阀的溃败 75
叶挺独立团 75
汀泗桥战役 75
万县惨案 76
五原誓师 76
汉口、九江工人收回租界斗争 76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77
赣州惨案 77
安庆惨案 77
南京事件 78
邓演达 78
谭延闿 79
唐生智 79
冯玉祥 80
吴佩孚 81
孙传芳 82
张宗昌 82
罗亦农 83
赵世炎 83
汪寿华 84
陈赞贤 84
笫三节 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大革命的失败 84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84
四一五广州大屠杀 85
夏斗寅叛变 85
马日事变 86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86
陈独秀投降主义路线 86
蒋介石 87
虞洽卿 88
黄金荣 89
张啸林 89
杜月笙 89
周凤岐 90
何键 91
任弼时 91
郭亮 92
夏明翰 92
笫四节 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93
章士钊 93
柳亚子 93
笫三章 国民党反动统治与土地革命战争(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三七年七月) 95
笫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与红色政权的开创和发展 95
南昌起义 95
八七会议 96
秋收起义 96
三湾改编 97
永新联席会议 98
广州起义 98
湘南起义 99
井冈山会师 9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99
黄洋界保卫战 100
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笫二次代表大会 101
中国共产党笫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01
古田会议 101
海陆丰农民起义 102
弋横起义 103
闽西起义 103
中央革命根据地 103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04
黄麻起义 105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05
渭华起义 107
平江起义 107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08
吉安起义 108
百色起义 109
龙州起义 109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09
湘赣革命根据地 110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10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11
川陕革命根据地 112
陕甘革命根据地 112
宁都起义 113
改组派 113
济南惨案 114
皇姑屯事件 115
中东路事件 115
蒋桂战争 116
中原大战 116
万宝山事件 117
中村事件 117
笫一次反“围剿” 117
笫二次反“围剿” 118
笫三次反“围剿” 119
瞿秋白 119
张太雷 120
贺龙 120
朱德 121
罗登贤 123
袁文才 124
王佐 124
方志敏 124
邵式平 125
黄道 125
周逸群 126
段德昌 126
万涛 127
王炳南 127
吴光浩 127
戴克敏 128
程克纯 128
彭德怀 128
腾代远 129
黄公略 130
赵博生 130
董振堂 131
唐澍 131
谢子长 132
刘志丹 132
徐朋人 133
曹学楷 133
周维炯 133
徐其虚 134
姜镜堂 134
徐百川 134
李明瑞 135
俞作豫 135
韦拔群 135
何孟雄 136
李立山 136
向忠发 137
席尼喇嘛 137
鲁涤平 138
笫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和全国人民反蒋抗日斗争 138
九一八事变 138
满洲国 139
珍珠桥惨案 139
东北抗日联军 140
笫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140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141
一二八事变 141
淞沪停战协定 142
塘沽协定 142
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 143
五五宪草 143
法币 144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145
笫四次反“围剿” 145
笫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146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46
察绥抗日同盟军 147
福建事变 148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 148
笫五次反“围剿” 150
遵义会议 150
四渡赤水战役 151
两河口会议 152
毛儿盖会议 152
巴西会议 153
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 153
俄界会议 154
直罗镇战役 155
秦邦宪 155
张闻天 156
王稼祥 157
夏曦 157
徐海东 158
李克农 158
曾中生 159
陈昌浩 159
钱壮飞 160
王诤 160
李德 161
王明 162
张国焘 162
方振武 164
吉鸿昌 164
蒋光鼐 165
蔡廷锴 165
黄琪翔 166
宋子文 167
孔祥熙 167
陈果夫 167
杨永泰 168
黄郛 168
刘湘 169
溥仪 169
郑孝胥 169
本庄繁 170
土肥原贤二 170
笫三节 华北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71
华北事件 171
何梅协定 172
张北事件 172
冀东事变 173
冀察政务委员会 173
广田三原则 173
七君子事件 174
一二九运动 174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75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75
两广事变 176
绥远抗战 176
“八一”宣言 176
瓦窑堡会议 177
五五回师通电 177
西安事变 178
延安会议 178
南汉宸 179
宋哲元 179
秦德纯 179
殷汝耕 180
杨虎城 181
邵元冲 181
笫四节 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战线上斗争 182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82
新生活运动 182
新生事件 183
鲁迅 183
冯雪峰 184
田汉 185
陶行知 186
聂耳 187
杨杏佛 188
杜重远 188
朱家骅 189
笫四章 笫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五年八月) 190
笫一节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与中国初期抗战 190
七七事变 190
八一三事变 190
洛川会议 191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1
南京大屠杀 192
抗战建国纲领 192
平型关战斗 193
台儿庄会战 193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 194
关向应 194
张浩 195
周士第 195
张经武 196
杨靖宇 197
周保中 197
赵尚志 198
冯仲云 198
林彪 199
佟麟阁 199
韩复榘 200
白求恩 200
柯棣华 201
斯诺 201
近卫文麿 202
松井石根 202
板垣征四郎 203
笫二节 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主要战场 203
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203
博山惨案 204
平江惨案 204
确山惨案 204
笫一次反共高潮 204
牺盟会 205
抗日决死队 206
汪伪政权 206
维新政府 207
百团大战 207
黄桥战役 207
三大法宝 208
陶铸 208
涂正坤 209
续范亭 209
范筑先 210
张自忠 210
阎锡山 211
胡宗南 211
汪精卫 212
陈公博 212
周佛海 213
王克敏 213
王揖唐 214
石友三 214
梁鸿志 215
德穆楚克栋鲁普 215
笫三节 国民党的动反统治更加腐朽,解放区军民的艰苦抗战 216
笫二次反共高潮 216
中国民主同盟 217
延安整风运动 218
大生产运动 218
三三制 219
精兵简政 219
治安强化运动 220
笫三次反共高潮 220
谢觉哉 221
左权 221
项英 222
叶挺 222
陈毅 223
邓子恢 224
张云逸 224
罗炳辉 225
彭雪枫 225
赖传珠 226
冯白驹 226
马本斋 227
康生 227
铙漱石 228
张澜 228
沈钧儒 229
于学忠 230
林森 231
史迪威 231
笫四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32
中国共产党笫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32
中国国民党笫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33
陈绍宽 233
冈村宁次 233
东条英机 234
笫五节 抗日战争时期文化思想运动 234
徐特立 234
艾思奇 235
邹韬奋 236
冼星海 236
张奚若 237
张季鸾 237
笫五章 全国解放战争与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上结束(一九四五年八月—一九四九年九月)笫一节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与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239
上党战役 240
郸邯战役 240
国共停战协定 241
沧白堂事件 241
较场口事件 242
一二一昆明惨案 242
东北停战协定 242
下关惨案 243
李闻血案 243
五四指示 243
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 244
美国军事援华法案 244
王若飞 244
邓发 245
宋庆龄 246
高树勋 248
马叙伦 248
李公朴 249
闻一多 249
李兆麟 249
李富春 250
高岗 251
林枫 251
高崇民 252
马占山 253
戴笠 253
杜鲁门 254
马歇尔 254
笫二节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与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255
中原突围 255
中美商约 255
伪国民大会 256
莱芜战役 256
青化砭伏击战 257
沙家店战役 257
孟良崮战役 258
清风店战役 258
二二八起义 259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259
王树声 260
陈赓 260
谢富治 261
杜斌丞 261
朱自清 262
斯特朗 262
陈纳德 263
笫三节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与国民党的垂死挣扎 264
整党运动 264
新式整军运动 264
全国土地会议 265
中国土地法大纲 265
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266
三大经济纲领 266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266
刘少奇 267
陈诚 269
笫四节 伟大的战略决战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70
济南战役 270
辽沈战役 270
淮海战役 271
平津战役 272
笫一野战军 273
笫二野战军 274
笫三野战军 275
笫四野战军 275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276
渡江战役 277
紫石英号事件 278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7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7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80
白皮书 280
罗荣桓 281
刘亚楼 281
罗瑞卿 282
许光达 282
柯庆施 283
李济深 284
谭平山 284
施存统 285
陈铭枢 285
黄炎培 286
李烛尘 286
陈其尤 287
司徒美堂 287
章伯钧 288
罗隆基 289
陈叔通 289
陈嘉庚 290
李四光 290
王耀武 291
卫立煌 291
杜聿明 292
傅作义 292
邓宝珊 292
张治中 293
邵力子 293
黄绍竑 294
颜惠庆 294
吴鼎昌 295
程潜 295
龙云 296
熊克武 296
李宗仁 297
白崇禧 297
汤恩伯 297
林遵 298
翁文灏 298
张群 299
陈济棠 299
康泽 300
司徒雷登 300
笫五节 文化战线的斗争和成就 301
人民日报 301
工人日报 301
光明日报 301
大公报 302
中国青年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