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欺诈案件之刑民界分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玉珏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1836632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信用证欺诈案件是信用证纠纷案件中引发法律适用争议最多的案件类型,它涉及货物买卖、票据、航运、保险等多种法律关系,与信用证诈骗罪、骗取银行票证罪等紧密相关。本书主要从信用证欺诈的背景与基础问题考察起始,对信用证欺诈和信用证诈骗行为分别进行类型化研究,对两者之间的复式双层结构的理解和适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刑民交叉类型案件的司法适用原则与理念。

引言 1

第一章 信用证概述 5

第一节 信用证的历史发展及基本特点 5

一、信用证的发展历史 5

二、现代意义信用证的特点 8

第二节 信用证概述 11

一、信用证的概念 11

二、信用证的当事人 12

三、信用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14

四、信用证流程 16

五、信用证的种类 17

第三节 信用证融资 20

一、信用证融资的法律特点 20

二、信用证融资的法律功能 22

三、信用证融资的法律模式 23

第二章 信用证诈骗犯罪的背景与基础问题考察 27

第一节 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基础背景 27

一、金融危机的基本理论 28

二、历次金融危机简介 29

三、美国次贷危机 45

第二节 我国金融信用现状及风险分析——如何实现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与良性互动 59

一、信用证对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59

二、我国金融风险状况分析 61

三、防范信用证犯罪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64

第三章 各国信用证欺诈的比较研究及国际化惩治 66

第一节 对信用证欺诈的国际规制 66

一、信用证欺诈的国际规制 67

二、各国对信用证诈骗犯罪的刑法规定 74

三、跨国信用证诈骗刑事案件的司法互助 80

第二节 各国对信用证欺诈的立法规定及比较研究 87

一、美国关于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规则 87

二、英国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及态度 107

三、美英两国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比较分析 122

第三节 我国信用证欺诈之民法解读 126

一、中国信用证欺诈之立法发展 126

二、信用证欺诈的含义 131

第四章 我国信用证诈骗犯罪的客观构成与展开——刑民界分之客观方面 139

第一节 信用证诈骗本体行为的刑法解读 139

一、信用证诈骗行为的概念 139

二、信用证诈骗行为立法特点 143

三、信用证诈骗的行为类型(行为犯与结果犯之争) 147

四、对信用证诈骗行为的深层解读 149

第二节 骗取信用证行为的司法适用困境 154

一、骗取信用证行为的司法适用困境及原因分析 154

二、认定骗取信用证行为的关键——“非法占有”目的与“滥用”目的的合理界定 157

三、骗取信用证进行非法融资行为的认定 159

四、结语 162

第三节 利用信用证“打包贷款”行为的认定 163

一、问题的引入 164

二、利用合法的信用证申请打包贷款实施诈骗的行为不构成信用证诈骗罪 165

三、对利用信用证申请打包贷款实施诈骗行为的刑法解读 166

四、结语 170

第四节 利用“软条款”进行信用证欺诈行为的定性 171

一、案例的引入 172

二、对信用证软条款的必要说明 175

三、对信用证诈骗行为客观特征的解读 180

四、结语 182

第五节 利用信用证非法融资行为的刑民界限分析 183

一、问题的引出——两个典型案例的对比 183

二、利用无真实贸易背景开立信用证进行非法融资行为的刑民界分 186

三、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 189

四、结语 192

第五章 信用证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194

一、案例及其反映的问题 195

二、金融诈骗犯罪主观目的概述 200

三、信用证诈骗犯罪主观目的的认定问题 205

四、信用证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之性质 209

五、引申的问题 212

第六章 信用证欺诈与信用证诈骗的刑民关系研究——兼论刑民交叉案件司法理念的适用 215

第一节 信用证欺诈的刑民关系论 215

一、刑法从属性与刑法独立性 216

二、违法一元论与违法多元(相对)论 220

第二节 刑民交叉案件司法理念的适用 224

一、刑民交叉案件的概念及分类 224

二、我国处理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理念及分析 226

三、刑民交叉案件程序适用的价值冲突与权衡 231

第三节 信用证欺诈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适用 232

一、信用证欺诈刑民关系分析 232

二、信用证欺诈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适用原则 235

参考文献 242

后记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