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需求联立方程模型(陈荃礼译 王毓基校) 1
2.交通生成的选择过程(何显慈译 谢建新校 邹正复校) 17
3.出行生成参量的贝叶斯修正法(蒋光震译 王孟骏校 邹正复校) 41
4.出行吸引估计的简化步骤(何显慈译) 53
5.出行分布模型基本分析(聂伟译 刘兆安校) 89
6.用于交通测算的家庭分层模型(陈荃礼译 王毓基校) 103
7.综合直达行程模型(刘兆安译) 127
8.城市公路公共汽车利用的优化(戴君杨译 王身立校) 154
9.运输网络流最优化(樊晓平译 欧阳小红校) 176
10.一种公共汽车网络设计的分解方法(欧阳小红译 樊晓平校) 204
11.印度的工作出行行程的研究(王晓斐译 戴君杨校) 222
12.芝加哥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熊桂林译 樊晓平校) 242
13.公共汽车站的定位与设计(宋小丹译 宋承文校) 254
14.供给中心的最优配量 (佘前译 刘兆安校) 282
15.最优工作时间(刘力译 张岳生校) 292
16.效应评价法的结构(陈赫译 高方校) 310
17.运载性能评价模型(欧阳小红译 樊晓平校) 330
18.在分模式模型中费用函数的比较(林国悌译 王凯歌校) 362
19.在运输系统管理(TSM)中能源利用及排废影响的测定(摘要)(黄大展译 龚英普校) 378
20.能源对未来运输系统的影响(胡力平 胡卫平译 胡卫平校) 401
21.城市学校系统的交通规划问题(陈赫译 罗声求校) 413
22.城市分类交通预测问题的提出。(陈荃礼 袁守军译 陈荃礼校) 433
23.公共快车交接网模拟(马川生译 谢源生校 黄迎祥复校) 453
24.改进行车干线状况与节约能源(袁守军 陈恢宏译 陈荃礼校) 473
25.运输能量信息系统(樊晓平译 欧阳小红校) 494
26.自行车道对驾驶员及骑车者驾驶行为的影响(陈赫译 高方校)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