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言 1
第一编 宪法总论 3
第一章 宪法之研究法 3
第二章 宪法过去之历史变化及今后趋势 4
第一节 宪法过去之历史 4
第一 联邦主义 8
第二 民主主义 9
第三 三权分立主义 14
第二节 欧战后宪法之变化 25
第三节 宪法今后之趋势 32
第一 代议制度之衰颓 33
第二 选举之腐败 37
第三 多数决主义之动摇 39
第三章 宪法之用语及性质 48
第四章 宪法之范围及种类 50
第五章 宪法之制定 54
第六章 宪法之修正 55
第七章 宪法之解释 58
第八章 宪法之效力 60
第二编 国家要素论 67
第一章 总论 67
第一节 国家发生之原因及其变化 67
第二节 国家之种类 70
第二章 领土 74
第三章 人民 77
第一节 人民之国籍 77
第二节 人民之权利 78
第一款 人的权利 78
第一项 人权之种类 78
第一目 平等权 78
第二目 自由权 80
第二项 人权之保障 90
第三项 人权之限制 91
第二款 政的权利 92
第三节 人民之义务 95
第四章 统治权 97
第一节 统治权之性质 97
第二节 三权分立说 98
第三节 统治权与主权之异同 99
第三编 国家机关论 105
第一章 总论 105
第二章 行政机关 107
第一节 行政首长 107
第一款 君主制 107
第二款 总统制 109
第一项 总统之地位 109
第二项 总统之选举 111
第三项 总统之资格 113
第四项 总统之任期 115
第五项 总统之继承 116
第六项 总统之权限 117
第一目 关于立法上之权 117
第二目 关于行政上之权 119
第三目 关于司法上之权 122
第七项 总统之责任 123
第八项 总统之俸给 124
第三款 委员制 124
第二节 内阁 127
第一款 内阁之起源及其沿革 127
第二款 内阁之主要范围 129
第三款 内阁之组织 135
第四款 内阁员之副署 136
第五款 内阁员之责任 138
第一项 政治上之责任 138
第二项 法律之责任 139
第一目 弹劾制度之起源 139
第二目 弹劾制度 140
第三目 我国历史上之弹劾制度 142
第六款 我国历史上之内阁制度 143
第三章 立法机关 145
第一节 议会之性质 145
第二节 一院制与二院制 147
第三节 议会之组织 151
第一款 上院之组织 151
第二款 下院之组织 157
第一项 选举权 157
第二项 被选举权 165
第三项 选举方法 169
第四项 选举区及投票法 171
第四节 议会之集散 176
第一款 议会之集会 176
第二款 开会及闭会 178
第三款 议会之解散 179
第五节 议会之权限 179
第一款 关于立法上之权 179
第二款 关于行政上之权 183
第一项 预算 183
第一目 预算之起源及其种类 183
第二目 预算之编制 186
第三目 预算之议决 187
第二项 条约 189
第三款 关于司法上之权 190
第六节 议会议员之权利 191
第七节 议会之议事 195
第一款 议员之出席 195
第二款 议员之议决 196
第三款 议事日程 198
第四款 读会 198
第五款 委员会 199
第六款 国会委员会 200
第七款 议长及副议长 201
第八款 内阁员及政府委员 201
第九款 旁听席 202
第十款 两院议事之关系 203
第八节 中国古代之议会 204
第四章 司法机关 206
第一节 司法法院 206
第二节 行政法院 209
第一款 行政法院之沿革 209
第二款 行政法院之组织 210
第三款 行政法院之权限 211
第四款 行政诉讼之当事者 212
第三节 审计院 212
第四节 权限法院 217
附录 221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约法 221
民国三年(1914年)修正约法 227
民国十二年(1923年)宪法 235
民国二十年(1931年)约法 252
新旧译名对照表 261
程树德先生学术年表 265
博求宪法历史,明辨制度精神——程树德的《宪法历史及比较研究》&曾尔恕 268
编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