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3
概述 5
大事记 7
第一章 地理环境 11
第一节 境域 11
第二节 地貌 11
第三节 气候 11
第四节 山峰 12
第五节 山洞 13
第六节 河流 14
第七节 村寨 15
第八节 古迹 20
1、古井 20
2、古树 20
3、古墓 20
4、古桥 20
5、古碾 21
6、古驿道 21
第二章 姓氏家族 22
第一节 吴氏 22
第二节 张氏 23
第三节 沈氏 25
第四节 李氏 26
第五节 罗氏 27
第六节 杨氏 27
第七节 雷氏 28
第八节 潘氏(黄飘大寨) 28
第九节 潘氏(白记) 29
第十节 廖氏 30
第十一节 马氏 31
附:各姓氏人口统计 32
第三章 建置沿革 33
第一节 明清时期 33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34
第四章 重大事件 36
第一节 黄飘大捷 36
第二节 红军过黄飘 42
第三节 清匪反霸 43
第四节 土地改革 46
第五章 党群 48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组织 4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48
一、历届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名录 50
二、各村中共党支部书记名录 52
第三节 农民协会 53
一、乡农民协会及主席李世和 53
二、各村农协会主席名录 53
第四节 妇联 54
第五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56
第六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 56
第六章 政权 57
第一节 明清政权 57
第二节 民国政权 58
第三节 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府 60
一、1949年11月17日参加接管政权人员(成立乡人民政府) 60
二、乡人民代表及主席团 61
三、历届正副乡长名录 62
四、各村历届村长名录 66
五、各村会计名录 66
第四节 公安 67
第五节 民兵 69
第七章 民族 76
第一节 民族简述 76
第二节 苗族 77
一、家庭、家族 77
二、生产习俗 78
三、居住、饮食 79
四、服饰 80
五、婚姻 81
六、丧葬 83
七、节日集会 87
第三节 ?家 88
一、家庭、家俗 88
二、居住饮食 89
三、语言 90
四、文学艺术 91
五、工艺 95
六、服饰 97
七、婚姻 98
八、节日和禁忌 101
九、丧葬 102
第四节 汉族 102
一、迁入及变化 102
二、岁时习俗 103
三、礼义习俗 103
第八章 文化教育 105
第一节 教育 105
一、私塾教育 110
二、小学教育 111
三、初中教育 114
第二节 文化生活 115
一、体育活动 115
二、群众文化 117
三、“古壁翁”三月芦笙会 118
四、民间口头文学 120
附:民间故事选 123
第九章 经济建设 126
第一节 生产关系 126
第二节 种植业 129
第三节 畜牧业 131
第四节 林业 133
第五节 信用合作社 134
第六节 供销合作 137
第七节 医疗卫生 138
第十章 基础设施 141
第一节 公路交通建设 141
第二节 水利工程及管理 141
一、灌溉工程 141
二、饮水工程 142
第三节 建设 145
一、乡政府及机构建设 145
二、学校建设 145
三、农民住宅建设 146
第十一章 人物 147
一、人物传(按姓氏笔划为序) 147
二、人物简介(按姓氏笔划为序) 164
1、地厅级干部 164
2、县级干部 164
3、科研界、学者、教授 175
4、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183
5、企业菁英 186
6、科级干部及社会骨干(按姓氏笔划为序) 188
马氏 188
王氏 189
吴氏 190
李氏 201
张氏 202
沈氏 203
杨氏 206
罗氏 210
黄氏 212
雷氏 212
曹氏 213
廖氏 213
潘氏 215
三、人物名录 231
附录:黄平县委关于黄飘乡少数民族进行土地改革的总结报告 276
捐资名录 283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