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血液病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 3
第一章 标本采集、处理、运送与保存 3
第一节 标本采集 3
一、标本采集与相关要求 3
二、标本的稳定化处理 3
三、各类标本的具体要求 4
第二节 标本处理 6
一、细胞富集和选取 6
二、核酸的提取和纯化 7
三、纯化核酸的质量和数量评估 10
第三节 标本的送检与保存 11
一、标本送检 11
二、保存DNA的稳定性 11
三、保存RNA的稳定性 11
四、长期保存的其他注意事项 11
第二章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13
第一节 概述 13
一、历史 13
二、特点 14
三、基本原理与iFISH 14
四、适应证 15
五、血液病中常用的FISH探针类型与检测技术 15
六、FISH的优缺点 17
第二节 髓系肿瘤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判中的FISH标记 17
一、骨髓增殖性肿瘤 17
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21
第三节 淋系肿瘤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判中的FISH标记 22
一、B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22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24
三、T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25
四、浆细胞骨髓瘤 26
五、非霍奇金淋巴瘤 26
第三章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28
第一节 概述 28
一、基本原理 28
二、方法学改良与发展 29
第二节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子异常与PCR检测 31
一、PCR在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子诊断中的使用实例 31
二、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子诊断中FISH与基于PCR技术的关系 32
第三节 扩增后技术 33
一、毛细管电泳 34
二、质谱法 34
三、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34
四、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35
第四节 PCR分析的现代方法 35
一、实时PCR 36
二、杂交探针和水解探针 36
第五节 PCR技术在诊断实验室的开展和实施 37
一、PCR技术与临床需求的平衡 37
二、血液学与其他学科在PCR平台上的通用情况 37
三、其他因素 37
第四章 生物芯片技术 38
第一节 概述 38
一、生物组学 39
二、生物芯片在血液病检验中的作用 40
第二节 基因表达谱 40
一、方法 40
二、样品制备 42
三、数据分析:类的发现 44
四、结果解读:分类的预测 47
第三节 基因表达谱在血液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49
一、血液病理诊断中的基因表达分析 49
二、将微阵列分析转换成单个或少量分析物分析 51
第四节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51
第五节 甲基化微阵列 53
第六节 蛋白质组学方法 55
一、方法 55
二、标本准备 56
三、数据分析 57
四、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57
第五章 DNA测序技术 59
第一节 测序原理和方法 59
一、第一代测序技术 60
二、第二代测序技术 62
三、第三代测序技术 64
第二节 测序策略 65
一、一般测定方案考虑的几个方面 65
二、确证性测序策略 66
三、未知DNA序列的测定策略 66
第六章 其他技术 67
第一节 印迹技术 67
一、DNA印迹技术 67
二、RNA印迹技术 68
三、斑点印迹 68
第二节 侵入者分析 69
第三节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70
第四节 生物传感器 70
第二部分 遗传性血液病分子异常与诊断 75
第七章 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分子异常与诊断 75
第一节 概述 75
第二节 多系血细胞减少的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78
一、范可尼贫血 78
二、先天性角化不良 81
三、舒-戴二氏综合征 87
四、软骨毛发发育不全 87
五、皮尔逊综合征 88
第三节 贫血为主的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89
一、戴-布二氏贫血 89
二、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91
三、先天性异常红细胞生成性贫血 92
第四节 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的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94
一、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94
二、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95
三、巴氏综合征 96
第五节 血小板减少为主的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96
一、先天性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 96
二、血小板减少-桡骨缺失综合征 96
第八章 遗传性红细胞疾病分子异常与诊断 98
第一节 血红蛋白疾病分子异常与诊断 98
一、血红蛋白病 98
二、分子学诊断 102
第二节 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病分子异常与诊断 107
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108
二、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109
三、一价阳离子渗漏过膜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病 109
四、其他红细胞膜缺陷病 112
第三节 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病分子异常与诊断 112
一、谷胱甘肽代谢酶缺陷病 112
二、糖酵解酶缺陷病 114
三、其他溶血性相关酶病 115
第九章 遗传性白细胞疾病分子异常与诊断 117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17
一、联合免疫缺陷病 117
二、伴综合征特征的联合免疫缺陷病 125
三、以抗体为主的免疫缺陷病 128
四、免疫失调疾病 131
五、先天性吞噬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缺陷病 135
六、固有免疫缺陷病 142
七、自身炎症性疾病 144
八、补体缺陷病 146
第二节 溶酶体贮积病 148
一、溶酶体贮积病类型 149
二、与血液学相关的疾病 151
第十章 遗传性血小板功能性疾病分子异常与诊断 152
第一节 血小板黏附蛋白受体缺陷病 152
一、GP I b-Ⅸ-Ⅴ复合体异常 153
二、整合素αⅡbβ3异常 154
三、整合素α2β1缺陷 155
四、GP Ⅵ异常 155
第二节 血小板可溶性激动剂受体缺陷 156
一、血小板P2嘌呤类受体异常 156
二、血小板血栓烷A2受体缺陷 156
三、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缺陷 157
第三节 血小板颗粒缺陷 157
一、α颗粒缺陷 157
二、δ颗粒缺陷 157
三、α和δ颗粒缺陷 158
第四节 信号转导通路缺陷 158
一、胞质磷脂酶A2α缺陷 158
二、环氧化酶缺陷(阿司匹林样缺陷) 158
三、血栓烷合成酶缺陷 158
四、GTP结合蛋白异常 158
五、磷脂酶C活化缺陷 159
六、转录因子异常 159
第五节 促凝磷脂缺陷 159
第六节 初级分泌缺陷 160
第十一章 遗传性凝血系统疾病分子异常与诊断 161
第一节 血友病 161
一、血友病A 161
二、血友病B 163
第二节 血管性血友病 164
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164
二、血管性血友病的分型 165
三、血管性血友病的分子诊断 166
第三节 遗传性易栓症 166
一、易栓症类型与遗传性缺陷筛查 166
二、抗凝蛋白缺陷 167
三、凝血因子缺陷 168
四、纤溶与抗纤溶因子缺陷 170
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70
第四节 其他凝血因子缺陷病 171
一、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症 172
二、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 173
三、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 173
四、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乏症 174
五、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乏症 174
六、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 175
七、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175
八、华法林治疗相关SNPs/突变 177
第三部分 血液肿瘤分子异常与诊断 181
第十二章 WHO分类相关基因异常与分子检测 181
第一节 诊断检查概要 181
第二节 骨髓增殖性肿瘤分子异常与检测 183
一、BCR-ABL融合基因 183
二、JAK2突变 186
三、MPL和CALR突变 188
四、PDGFRA、 PDGFRB或FGFR1重排 188
五、KIT突变 189
第三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子异常与检测 190
第四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子异常与检测 191
一、重现性AML遗传学异常分子 192
二、AML预后相关的其他突变 192
三、系列未明急性白血病分子诊断 193
第五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异常与检测 194
一、B系ALL 194
二、T系ALL 195
第六节 成熟B细胞白血病分子异常与检测 195
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95
二、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196
三、多毛细胞白血病 197
第七节 成熟(或外周)T细胞和NK细胞白血病分子异常与检测 197
一、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197
二、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197
三、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与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 198
第八节 淋巴瘤分子异常与检测 198
一、FISH检查 198
二、分子遗传学检查 199
第九节 浆细胞骨髓瘤分子异常与检测 199
一、FISH 200
二、基因组技术 201
第十三章 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分析 202
第一节 Ig和TCR基因重排过程 202
一、Ig分子及其编码基因 202
二、TCR分子及其编码基因 203
三、基因重排过程:V- (D) -J耦合 204
四、Ig或TCR分子的组库 204
五、二次Ig或TCR基因重排 206
六、重排Ig基因中的体细胞高频突变 206
七、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Ig或TCR基因的重排和表达 207
第二节 Ig和TCR重排用于淋系肿瘤克隆性诊断 207
一、Ig或TCR基因重排的PCR扩增 208
二、Ig或TCR的PCR扩增产物分析 208
三、基于PCR的克隆性检测标准化 210
四、PCR克隆性检测的不足 211
五、克隆性检验中的对照物 212
六、互补式解释检测结果的模型 212
七、PCR克隆性检测的应用 213
第三节 通过VH体细胞高频突变分析评估淋系肿瘤预后 213
一、评估SHM状态的技术 213
二、评估SHM状态的意义 214
第四节 涉及Ig或TCR基因染色体易位的鉴定 214
第五节 以Ig或TCR基因重排为PCR靶目标检测MRD 215
一、连接区作为PCR靶目标的MRD检测 216
二、连接区PCR分析的灵敏度 216
三、实时定量PCR分析Ig或TCR基因重排连接区检测MRD水平 216
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连接区MRD-PCR分析 217
五、Ig和TCR基因重排的寡克隆及克隆演变 218
六、成熟(或外周)B细胞肿瘤中PCR分析Ig基因 218
七、成熟(或外周)T细胞肿瘤中PCR分析TCR基因 219
第十四章 治疗监测中的分子检测 220
第一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监测 220
一、BCR-ABL转录本水平监测 220
二、BCR-ABL突变检测 222
第二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 225
一、MRD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225
二、PCR检测目标 226
三、目标定量 226
四、RQ-PCR质量控制和标准化 226
五、PCR-MRD检测的样本材料 226
六、融合基因定量 227
七、作为MRD目标的基因突变 227
八、过度表达基因 228
九、复发时标记的稳定性 228
十、RQ-PCR的预后影响 228
十一、基于PCR评分危险分层 229
十二、复发预测 229
十三、多参数流式细胞仪与RQ-PCR比较 230
第四部分 血细胞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相关性 233
第十五章 红细胞分子生物学 233
第一节 红细胞生成 233
一、红细胞生成的三个阶段 233
二、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235
第二节 红细胞结构 238
一、膜脂质 238
二、膜蛋白 240
三、骨架蛋白 241
四、膜的组装 242
五、细胞变形性和膜稳定性 242
第三节 红细胞血型抗原 243
一、ABO血型 246
二、Rh血型 246
三、其他血型系统 247
第四节 红细胞代谢 248
一、糖代谢 248
二、血红素合成 249
三、铁代谢 251
四、维生素B12和叶酸代谢 254
五、红细胞破坏 259
第五节 血红蛋白与气体交换 262
一、珠蛋白的合成 263
二、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263
第六节 临床相关性 266
一、贫血 266
二、获得性血红蛋白改变 268
三、红细胞增多症 268
四、高胆红素血症 269
五、卟啉病 270
六、遗传性血色病 270
七、其他铁负荷 271
第十六章 中性粒细胞分子生物学 273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生成与释放 273
一、中性粒细胞生成 273
二、中性粒细胞释放 275
第二节 中性粒细胞表面受体 276
第三节 中性粒细胞胞质颗粒 277
一、胞质颗粒的产生和类别 278
二、胞质颗粒的髓过氧化物酶特性 279
三、胞质颗粒和分泌囊泡 279
第四节 中性粒细胞功能 280
一、细胞滚动与选择素 280
二、细胞牢固黏附 281
三、细胞跨内皮迁移 282
四、细胞外陷阱 284
五、细胞杀菌系统 284
第五节 临床相关性 286
一、数量异常 286
二、细胞功能缺陷 290
第十七章 嗜酸性粒细胞分子生物学 291
第一节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与迁移 291
一、细胞生成 291
二、细胞迁移 292
第二节 嗜酸性粒细胞的结构 293
一、胞质颗粒 293
二、细胞膜受体 294
三、相关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 295
第三节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296
一、脱颗粒 296
二、膜源介质释放 299
三、杀灭寄生虫作用 300
四、免疫调节作用 300
第四节 临床相关性 301
一、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01
二、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和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301
三、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PDGFRA、 PDGFRB或FGFR1异常的髓系或淋系肿瘤 302
第十八章 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分子生物学 304
第一节 细胞起源与发育 304
一、细胞分化 304
二、细胞发育与迁移 305
第二节 细胞结构 305
一、细胞表型和激活 305
二、胞质颗粒与介质及介质释放和复原 306
第三节 细胞功能 308
一、嗜碱性粒细胞活化 308
二、嗜碱性粒细胞对适应性免疫的指导 309
三、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 310
四、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的其他功能 312
第四节 临床相关性 312
一、嗜碱性粒细胞 312
二、肥大细胞 314
第十九章 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子生物学 316
第一节 细胞起源与发育 316
第二节 巨噬细胞受体 317
一、Fc受体 318
二、补体受体 318
三、甘露糖受体 318
四、清道夫受体 319
五、Toll样受体 319
六、细胞因子受体 319
七、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 319
八、组织因子 319
九、黏附受体 320
第三节 巨噬细胞功能 320
一、吞噬作用和抗原递呈 320
二、细胞骨架和吞噬作用 320
三、毒效应 321
四、分泌功能 322
五、慢性炎症中的巨噬细胞作用 322
六、特殊部位的巨噬细胞作用 322
第四节 树突状细胞 324
一、树突状细胞发生学 324
二、树突状细胞功能 324
三、树突状细胞类型 326
第五节 临床相关性 327
一、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328
二、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328
三、树突状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 329
四、HIV与树突状细胞 330
五、树突状细胞疫苗 330
第二十章 B淋巴细胞分子生物学 331
第一节 B细胞的起源与发育 331
一、B细胞发育的转录调节 331
二、骨髓中B细胞不依赖抗原分化 331
三、外周淋巴器官中B细胞依赖抗原分化和归巢 333
第二节 B细胞受体和辅助受体以及B细胞活化 335
一、B细胞受体复合体 336
二、BCR在B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337
三、辅助受体及其在B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337
四、三种不同抗原活化B细胞的方式 338
第三节 淋巴组织与生发中心反应 338
一、淋巴组织与B细胞适宜区域定位 339
二、生发中心反应 339
三、白介素的作用 341
第四节 浆细胞和B细胞亚群 341
一、浆细胞 341
二、B细胞亚群 341
第五节 临床相关性 342
一、急性B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 343
二、外周(或成熟) B细胞肿瘤 346
第二十一章 T淋巴细胞分子生物学 350
第一节 T细胞起源与分化 350
一、胸腺结构与T细胞发育 350
二、T细胞胸腺内分化 352
第二节 T细胞归巢外周淋巴组织及其他组织 355
一、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 355
二、向非淋巴组织的归巢 357
三、淋巴细胞归巢过程中活化黏附作用的分子 357
第三节 外周T淋巴细胞 357
一、γ/δ-T细胞 358
二、αβ-T细胞 358
三、细胞毒T细胞杀伤靶细胞 359
四、NK-T细胞 360
第四节 TCR的结构与功能 360
一、αβ TCR 360
二、γδ TCR 363
第五节 T细胞的激活 363
第六节 临床相关性 364
一、T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365
二、外周(或成熟)T细胞肿瘤 367
第二十二章 NK细胞分子生物学 369
第一节 NK细胞起源和分布 369
一、NK细胞起源 369
二、NK细胞分布 370
第二节 NK细胞的功能 370
一、NK细胞识别靶细胞的受体 370
二、NK细胞的细胞毒功能 371
三、NK细胞与CTL介导细胞毒作用的关系 371
第三节 临床相关性 372
一、NK细胞缺陷综合征 372
二、NK细胞肿瘤 372
第二十三章 血小板分子生物学 375
第一节 血小板生成 375
一、巨核细胞 375
二、TPO及其受体 376
第二节 血小板的结构成分 377
一、血小板受体 377
二、血小板膜磷脂 377
三、血小板内部结构 378
第三节 血小板功能 379
一、血小板黏附 379
二、血小板活化 379
三、血小板活性抑制 380
四、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80
第四节 临床相关性 385
一、血小板减少 385
二、血小板增多 391
三、血小板质量异常 392
主要参考文献 397
缩写词汇英汉全称对照表 399
附录 415
附一、髓系和淋系肿瘤以及贫血诊断的基本路径 415
附二、髓系和淋系肿瘤诊断标准及其把握 425
附三、血液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以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