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可锻铸铁生产 1
可锻铸铁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其生产工艺的改进 朱上金译 高景艳校 1
日立金属公司铸铁工厂(刈田工厂)——可锻铸铁,NM球墨铸铁大量生产的工厂 严开镐 郭希宁译 6
生产粒状珠光体可锻铸铁的工艺特点 张燕莱译 张治校 10
可锻铸铁生产方法的合理化 方道新译 尹绍亭校 12
日本可锻铸铁业今后的问题 骆雪君译 宋心诣校 20
合成可锻铸铁 陈长华译 郎本智校 22
关于金属型铸造可锻铸铁的研究 吴守瑞译 蔡灵山等校 25
黑心可锻铸铁的大型熔炼设备 骆雪君译 宋心诣校 30
可锻铸铁的离子氮化 黎宏译 劳英志校 37
高铬可锻铸铁 朱上金译 高景艳校 42
日本热镀锌专利编译 张毓善编译 严国粹校 44
可锻铸铁铸造车间对环境的工业污染 郎本智译 陈永民校 48
各种元素对渗碳体石墨化影响的系统研究 劳英志译 陈永民校 53
可锻铸铁的石墨化 53
白口铸铁可锻化退火时石墨化的热力学 郎本智 译陈永民校 68
白口铁石墨化动力学的研究 黎宏译 劳英志校 73
镁对白口铁第一阶段石墨化的影响 骆雪君译 宋心诣校 75
用碲变质处理的白口铁的石墨化 张燕莱译 83
白口铁的硅量和加热温度对析出石墨形状的影响 黎宏译 劳英志校 85
锰的硫化物在可锻铸铁石墨化过程中的作用 朱上金译 高景艳校 87
石墨粒数对黑心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第二阶段石墨化的影响 朱世俊 李时荣译 89
锰、硅含量对球墨铸铁和黑心可锻铸铁的第二阶段石墨化速度的影响 尹绍亭译 吴政炳校 97
用镁处理的亚共晶成分铁——碳合金的石墨化 黎宏 尹绍亭译 104
高铬白口铸铁的石墨化 朱上金译 高景艳校 106
可锻铸铁的机械性能 109
铁素体可锻铸铁中石墨颗粒数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 陈永民译 109
可锻铸铁的屈服强度 高景艳译 朱上金校 115
退火条件对黑心可锻铸铁强度的影响 黎宏译 劳英志校 118
粒状珠光体可锻铸铁的冲击——疲劳强度 陈长华译 陈永民校 120
关于铁水中含硫量与孕育效果的关系 李雪祥译 123
可锻铸铁的孕育处理 123
关于可锻铸铁孕育剂的选择 郎本智译陈永民校 131
锶和钡对铸铁的孕育效果 黎宏译 尹绍亭校 133
铋对白口铁结晶过程中生成麻点的影响 黎宏译 尹绍亭校 135
可锻铸铁的热处理 137
经改进的新型可锻铸铁的热处理试验 杨燕南 吴炳荣译 137
贝氏体可锻铸铁的等温转变过程及其机械性能 刘廷芬译 陈永民校 144
可锻铸铁的快速退火 张燕莱译 张治校 157
可锻铸铁的热处理 吴勇生译 陈永民校 159
可锻铸铁在可溶聚合物水中的淬火 角景明 程顺琪译 陈永民校 170
可锻铸铁退火炉的改造 郎本智译 陈永民校 178
可锻铸铁与球墨铸铁 181
可锻铸铁与球墨铸铁的比较 何明奕译 陈永民校 181
球铁与镁处理可锻铸铁机械性能的比较 杨燕南 吴炳荣译 194
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的韧性 黎宏译 陈永民校 199
新的铸造金属——球墨可锻铸铁 谷德清译 顾礼昌校 208
冲天炉熔炼的白口铁退火成可锻铸铁时铸铁件质量的控制 高景艳译 朱上金校 223
影响可锻铸铁质量的其它问题 223
铁素体可锻铸铁中珠光体边(薄层)的形成 郎本智译 陈永民校 225
关于可锻铸铁中氮的文献述评 王越译 苏应龙校 227
氮和氧对可锻铸铁组织形成的影响 高景艳译 朱上金校 237
白口铸铁的液相线,共晶温度和凝固 赵汝进译 刘庭芬校 240
白口铸铁的共晶凝固及其对可锻铸铁的影响 何明奕译 陈永民校 255
白口铸铁件含硫表皮层的形成 郎本智译 陈永民校 269
在可锻铸铁发展的新阶段中推广球状石墨铸铁以适应工业的需要 陈永民译 271
可锻铸铁中石墨颗粒的球状化 赵克定译 陈永民校 285
摘 译 301
可锻铸铁的生产 朱上金译 301
文摘三则 302
可锻铸铁应用较低温度石墨化退火的可能性 302
通过显微检验研究珠光体可锻铸铁的热处理 302
热处理的改进试验和新牌号的可锻铸铁 赵克定译 302
全书照片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