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水文循环 1
1-2 历史 3
1-3 水文工程 4
1-4 水文学之题材 5
参考文献 6
文献延览 6
习题:共3题 7
第二章 气候与水文 8
太阳与地球之辐射 8
2-1 太阳与地球辐射 8
2-2 太阳辐射於地表 9
2-3 地表与大气之热平衡 10
2-4 辐射之量测 14
大气环流 15
2-5 热循环 15
2-6 地球自转之影响 15
2-7 喷射气流 17
2-8 陆地与水分布之影响 20
2-9 游移系统 23
2-10 锋 24
温度 28
2-11 温度之观测 28
2-12 专用名词 29
2-13 直减率 30
2-14 温度之地理分布 32
2-15 温度之时间变化 34
湿度 34
2-16 水蒸气之性质 34
2-17 专用名词 37
2-18 湿度之观测 41
2-19 湿度之地理分布 42
2-20 湿度之时间变化 42
风 44
2-21 风之观测 44
2-22 风之地理变化 45
2-23 风之时间变化 50
参考文献 51
文献延览 53
美国资料来源 56
习题:共19题 57
第三章 降水 61
3-1 降水之成因 61
3-2 降水之形式 65
3-3 降水之类型 67
3-4 人为降水 68
降水之观测 72
3-5 雨量计 73
3-6 雨量计网(或雨量站网) 79
3-7 降水之雷达观测 84
3-8 降水之卫星观测 87
降水资料之分析 88
3-9 估计遗失之降水资料 88
3-10 双累积分析法 89
3-11 面积上之平均降水量 90
3-12 深度-面积-期距分析法 91
降水之变化 96
3-13 地理变化 96
3-14 降雨之时间变化 98
3-15 记录之降雨量 98
积雪与降雪 102
3-16 观测 102
3-17 降雪之变化 107
参考文献 109
文献延览 114
美国资料来源 117
习题:共14题 119
第四章 河溪流量 122
水位 122
4-1 普通水位计 122
4-2 自记水位计 123
4-3 最高水位计 127
4-4 其他形式之水位计 128
4-5 水文站位置之选择 128
流量 129
4-6 流速仪 129
4-7 流速仪测流量法 132
4-8 化学水文站 136
4-9 水位-流量之关系 137
4-10 率定曲线之延伸 141
4-11 水对河溪流量之影响 143
4-12 获得河溪流量资料之其他方法 144
4-13 河溪流量站网之规划 145
河溪流量资料之换算与解析 147
4-14 单位 147
4-15 水文历线 148
4-16 平均日流量 148
4-17 河川流量资料之调整 150
4-18 平均年迳流量 152
4-19 河溪流量之变化 152
参考文献 161
文献延览 163
美国资料来源 163
习题:共12题 164
第五章 蒸发与蒸散 167
蒸发 167
5-1 控制蒸发程序之因子 168
5-2 水库蒸发量之水收支计算法 170
5-3 水库蒸发量之能量收支计算法 171
5-4 水库蒸发量之气体动力计算法 175
5-5 估算水库蒸发量之联合方法 177
5-6 由皿蒸发量与相关之气象资料推算水库蒸发量 181
5-7 推估水库蒸发量方法之综合结论 189
5-8 由减少蒸发量增加之供水量 192
蒸散量(亦称叶面蒸发) 192
5-9 影响叶面蒸发之因子 193
5-10 叶面蒸发之测定 195
蒸发散量(亦称蒸发及叶面蒸发量) 195
5-11 平均流域蒸发散量之水收支计算法 196
5-12 蒸发散量之田区测定法 198
5-13 蒸发散量之渗漏计测定法 199
5-14 由气象资料估算势能蒸发散量 200
5-15 由势能蒸发散量推估实际之蒸发散量 201
5-16 控制蒸发散量 202
参考文献 203
文献延览 208
美国资料来源 209
习题:共5题 209
第六章 地下水 211
6-1 地下水之发生 211
泫水层中之含水量 213
6-2 土壤与水份之关系 213
6-3 平衡点 215
6-4 土壤水份之测定 217
6-5 土壤水份之运动 218
润水层(亦即饱和水层中之水量) 220
6-6 含水层 220
6-7 地下水之运动 221
6-8 渗透率之测定 223
6-9 地下水源 224
6-10 地下水之流量 225
6-11 水井之水力平衡 227
6-12 水井之非水力平衡 228
6-13 边界之影响 232
6-14 含水层分析 234
地下水库之势能 236
6-15 安全出水量 236
6-16 海水之入侵 237
6-17 人工补注 239
6-18 自流含水层 240
6-19 地下水之时间影响 241
参考文献 241
文献延览 243
习题:共17题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