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钱鼎兴 1
第一章 地层 6
第一节 前震旦系——上墅组(AnZzs)&黎康庆 6
第二节 震旦系 8
一 志棠组(Zz1z) 8
二 雷公坞组(Zz1l) 10
三 西峰寺组(Zz2x) 11
第三节 寒武系 12
一 荷塘组(∈1h) 12
二 大陈岭组(∈1d) 14
三 杨柳岗组(∈2y) 14
第四节 泥盆系中下统一唐家坞群(D1-2ta) 14
第五节 上侏罗统 14
一 黄尖组(J3h) 14
二 诸暨组(J3z) 17
第六节 下白垩统一朝川组(K1c) 26
第七节 第四系&谢梅阳 27
一 第四系层序的划分 27
二 中更新统(Q2) 33
三 上更新统(Q3) 34
四 全新统(Q4) 35
第二章 火山岩 38
第一节 喷出岩&宋驰德 38
一 岩性分布和特征 38
二 岩石化学成分特征 52
三 副矿物特征 61
四 微量元素特征 63
第二节 次火山岩&包超民 66
一 中性次火山岩 68
二 中酸性次火山岩 69
三 酸性次火山岩 69
四 酸偏碱性次火山岩 74
五 小结 75
第三节 火山构造&俞云文 83
一 火山构造特征 85
二 火山活动特征 108
第三章 侵入岩&包超民 114
第一节 燕山晚期第一次侵入岩 116
第二节 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岩 125
第三节 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岩 128
第四节 燕山晚期次序不明侵入岩 129
第五节 脉岩 131
第六节 小结 138
第四章 构造&王岚 142
第一节 构造形迹的描述 142
一 褶皱 142
二 断裂 143
三 节理 151
四 劈理 152
第二节 构造体系的划分及其复合关系 153
一 构造体系的划分 153
二 各构造体系的复合关系 154
第三节 构造与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关系 155
第四节 区域地质发展史 155
第五节 挽近时期的构造运动 156
结语&俞云文 158
参考资料 161
图版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