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一》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莫尔甘著;杨东蒪,张栗原译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14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藉发明及发见而来的理智之发达 1

第一章 种族上的诸时代 1

一由阶梯的下层发达而来的人类进步 1

二发明发见及制度 2

三 关于政府的两个企图 7

四 人类的经验是同一的 10

五 种族上的诸时代 11

六 野蛮时代半开化时代文明时代 12

七 制陶术之所以用为表示时代的标准 19

八划分时代之第二理由 25

九 表示发达之阶段的例证 27

第二章 生存上之诸技术 31

一人类之征服地球 31

二人类食物之五种类 32

三 家族之诸形态 44

第三章 人类之进步率 49

一人类进步之诸路径上的回顾 49

二 近世文明之主要贡献 50

三 古代文明之主要贡献 51

四 晚期半开化时代之主要贡献 54

五 中期半开化时代之主要贡献 55

六 初期半开化时代之主要贡献 57

七 野蛮时代之主要贡献 59

八 原始人类之微少的贡献 63

九 几何级数的人类之进步 63

十 种族上的诸时代之相对的期间 64

十一雅利安塞姆两种族之出现 66

第二编 政府观念之发达 77

第一章 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 77

一澳大利亚的诸阶级 77

二 以性为基础的组织 78

三 性的基础之太初的性质 80

四 澳大利亚之诸氏族 81

五 八个阶级 83

六 关于婚姻的规则 85

七 女性本位的家系 89

八 巨大的婚姻制度 91

九 各氏族内的男女二阶级 93

十 阶级上的革新 95

十一氏族是基本的制度 99

第二章 易洛魁氏族 103

一氏族之组织 103

二 氏族制度之普遍的存在 104

三 氏族之定义 105

四 女性本位之古代家系 107

五 氏族成员之权利特权及义务 118

六 氏族之命名 145

七 氏族内人员之数 146

第三章 易洛魁胞族 149

一胞族之定义 149

二 高级组织所依以组织的近亲氏族 149

三 易洛魁部族内之胞族 152

四 胞族之组成 158

五 胞族之效用及职能 159

六 社会的及宗教的效用与职能 160

七 胞族之效用及其职能之实例 161

八 绰克托部族中之胞族 168

九 契卡索种族之胞族 169

十 摩黑冈部族之胞族 170

十一斯林吉德部族之胞族 172

第四章 易洛魁部族 175

一成为组织的部族 175

二 依着使用同一的方言而构成部族 177

三 言语之分歧起源于地域之分离 178

四 部族之自然的发生 179

五 部族之自然的发生的实例 180

六 部族间之争斗 186

七 部族之特质 194

八 氏族政府之连续的三形态 207

第五章 易洛魁联合 211

一联合制之自然的发生 211

二共通部族及共通言语之基础 213

三 纽约州易洛魁部族之殖民地 215

四 联合之形成 218

五 联合之构成及其原则 219

六 世袭酋长五十名之创设 223

七 分配于各部族间的世袭酋长之数 224

八 由世袭酋长所组成之联合会议 229

九 行政会议 237

十 行政会议处理事务之方法 241

十一全场一致之必要 243

十二 哀悼会议 245

十三 新世袭酋长起用之方法 247

十四 领袖行政官之胚种 252

十五 军务总指挥官 255

十六 易洛魁部族之智能 256

第六章 属于加罗汪尼亚种族的其他诸部族之氏族 261

一亚美利加土蕃之分类 261

二 印第安诸部族之氏族制他们的家系及关于相续的规定 263

三 荷敦洛骚尼亚诸部族 264

四 达科他诸部族 266

五 上密苏里诸部族 273

六 墨西哥湾诸部族 278

七 坡泥部族 285

八 阿尔袞琴诸部族 286

九 密士失必诸部族 291

十 落机山脉诸部族 297

十一大西洋诸部族 298

十二亚大巴斯喀·阿怕赤部族 305

十三 西北海岸之印第安部族 307

十四 舍力士舍哈甫定及科特勒部族 309

十五 勺勺尼部族 309

十六 村落印第安 312

十七 南亚美利加·印第安部族 319

十八 氏族组织或许普遍于加罗汪尼亚种族全体 321

第七章 阿兹忒克联合 325

一关于阿兹忒克社会之误解 325

二 阿兹忒克部族之进步程度 326

三 拿荷阿特拿克部族 328

四 拿荷阿特拿克部族之移住 330

五 墨西哥部落之建设 333

六 阿兹忒克联合之建设 335

七 领土占领之范围 337

八 人口之估计 342

九 氏族及胞族之存在 346

十 酋长会议之存在及其职能 357

十一关于酋长会议之职能之推测 361

十二领袖军务酋长之在职期间及其职能 363

十三 梦提组马之选举 366

十四 梦提组马之罢免 371

十五 关于军务酋长之职能之推测 374

十六 阿兹忒克诸制度之民主精神 375

十七 军事的民主制 377

第八章 希腊的氏族制 379

一希腊诸部族之初期状态 379

二氏族组织 380

三 政治的体制之必要 381

四 关于新政治的体制之企图 384

五 国家之成立 388

六 格罗脱之希腊氏族观 389

七 类似易洛魁氏族的氏族制 400

八 氏族员之亲族关系 411

九 氏族成为社会的及宗教的势力之中心 415

第九章 希腊之胞族部族及民族 417

一胞族之特征 417

二 氏族与胞族在宗教上之任务 425

三 部族之组成 427

四 部族酋长 428

五 民族之组成 430

六 军务酋长之职能 437

七 军事的及司祭的职能 440

八 英雄时代之政治是军事的民主政治 443

九 亚里斯多德对于Basileia及军务酋长所下之定义 445

十 雅典之民主政体 447

十一氏族之遗物 450

第十章 希腊政治的社会之制度 453

一为政治的基础的氏族社会之缺陷 453

二提秀斯之立法 457

三 阶级变革之企图 460

四 执政官制 464

五 梭伦之立法 466

六 从氏族到阶级之政权的转移 468

七 克来斯忒泥之立法 470

八 政治的社会之成立 472

九 阿提喀之德姆制或市区制 475

十 德姆制之组成及其权力 476

十一地方部族及区域 481

十二阿提喀联邦 482

十三 雅典之民主政治 484

第十一章 罗马的氏族制 491

一意大利诸部族的氏族组织 491

二罗马建设 494

三 组织于军事的民主政体之中的诸部族 497

四 罗马氏族制及其定义 499

五 以男系为家系及以和同氏族外的成员之结婚 502

六 氏族员之权利及义务 505

七 对于已死亡的同氏族员之财产上的相续之相互权 506

八 共通埋葬地之所有 511

九 宗教上的共通仪典及氏族仪典 513

十 遵守氏族内不得通婚的义务 516

十一土地之共有 517

十二 援助防卫及伤害救治之相互义务 521

十三 带着氏族名的权利 523

十四 收纳他人为氏族内之养子的权利 528

十五 选举酋长和罢免酋长的权利及审问——古代拉丁社会之民主性 529

十六 氏族内的氏族员数 532

第十二章 罗马胞族部族及国民制 535

一罗马之氏族社会 535

二罗马社会组成之四阶段 536

三第一阶段——氏族制 537

四 第二阶段——由十氏族而成的胞族 540

五 第三阶段——由十胞族而成的部族 547

六 第四阶段——『罗马国民』 549

七 数的调整及部族之罗马集中 554

八 罗马元老院及其职能 557

九 民众公会及其权能 564

十将军及其职能 568

十一民主主义的罗马氏族制 571

第十三章 罗马政治的社会之设立 577

一国民 577

二庶民及被保护民 579

三 贵族 582

四 阶级之界限 585

五 塞维阿·塔力阿之新法令 591

六 资产阶级之创成与百长之设定 592

七 代替胞族委员会的百长委员会 595

八 阶级制代替氏族制 599

九 国势调查制之设定与市区制之改正 601

十地方的市镇制 604

十一氏族制之渐灭 607

十二氏族制之功业 609

第十四章 从女系到男系的家系之转移 613

一转移的方法 613

二 转移之动机为财产之保有 616

三 吕西亚人间之以女系为家系之本位 619

四 克里特人及伊特剌斯坎人间之以女系为家系之本位 621

五 雅典人间之以女系为家系之本位 624

六 罗克赖人间之百家族 626

七 在婚姻法中所见到的家系以女系为本位的证据 628

八 行于希腊诸部族间的图兰式的血缘制 632

九 达内德之传说 634

第十五章 人类种族其他部族中的氏族 639

一苏格兰的克兰爱尔兰的Sept 639

二 日耳曼部族及前代的氏族制之痕迹 642

三 亚细亚大陆的氏族制 647

四 希伯来人诸部族 655

五 希伯来人的氏族及胞族 658

六 阿非利加诸部族间的氏族制 664

七 澳大利亚土蕃间的氏族制 670

八 氏族制之广汎地通行于人类一般 674

第三编 家族观念之发达 681

第一章 古代家族 681

一家族制之五种形态 681

二 由血族家族所生出来的马来式血缘制 685

三 由群婚家族所生出来的图兰式血缘制 686

四 由一夫一妇家族所生出来的雅利安式血缘制 690

五 家族制之中间形态——对偶家族与父系家长家族 691

六 对偶家族与父系家长家族不曾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血缘制度 693

七 三种血缘制与三种家族形态之关联 697

八 二个究极的形态 699

九 究极的二形态之特性 701

十类别的形态与叙述的形态之持续性 706

第二章 血族家族 711

一血族家族之存在由马来式血缘制而得到证明 711

二夏威夷之血缘制 713

三 亲族关系之五阶级 718

四 马来式血缘制之例解 725

五 马来式血缘制之说明 730

六 散得维齿诸岛之初期社会状态 733

七 关于中国所谓九族之检讨 737

八 柏拉图之理想国 739

夏威夷及洛图马的亲族关系对照表 742

第三章 群婚家族 759

一人类中最广汎的三体制 759

二群婚家族制 764

三 氏族制之起源 774

四 图兰式及加罗汪尼亚式血缘制 778

五 图兰制与马来制之异点 791

纽约辛尼加·易洛魁族印第安人与使用属于德拉维达语言的坦密耳方言的南印度人之亲族关系对照表 799

第四章 对偶家族及父系家长家族 821

一对偶家族之生成及其特性 821

二氏族制与对偶家族之关联 829

三 夫妇的倾向之发达 832

四 各种家族形态出现之时期 836

五 父系家长家族与家长权 842

第五章 一夫一妇家族 847

一 一夫一妇家族是属于比较近代的产物 847

二 Familia一词之意义及其性质 849

三 古代日耳曼人的家族制 852

四 荷马时代的希腊家族制 854

五 到达文明时代的希腊人之家族制 857

六 女子和他人的隔离 858

七 男子不遵守一夫一妇之义务 863

八 罗马的家族制 864

九 生活于夫权之下的罗马人的妻室 866

十 随一夫一妇制而来的雅利安式血缘制 867

十一由图兰制到雅利安制之转移 870

十二 罗马式血缘制与阿剌伯式血缘制 875

十三 罗马式血缘制之详述 879

十四 现在的一夫一妇家族 888

罗马制的亲族关系与阿剌伯制的亲族关系对照表 892

第六章 与家族制相关联的诸制度出现之顺序 907

一关于此种顺序之一般的考察 907

二 在起源的顺序上各制度间之关系 909

三 人类退化说之考察 920

附录 约翰·福·马克楞南君的原始婚姻 925

一在原始婚姻里面所使用的主要名词和理论在人种学上没有什么价值 930

二 马克楞南君关于说明亲族关系之类别制的起源所提出的假说实际不曾说明类别制的起源 951

三 马克楞南君对于在人类种族之血族及姻戚制里面所提出的假说其所持的异论全然没有力量 955

第四编 财产观念之发达 963

第一章 三种相续法 963

一野蛮状态中的财产制 964

二 第一种相续法即财产保存于氏族之内 967

三 低位半开化状态中的财产制 968

四 第二种相续法即财产由父方的亲族继承 973

五 中位半开化状态中的财产制 976

六 半开化时代中期之财产相续法是不完全明瞭的 981

第二章 三种相续法(续前) 987

一高位半开化状态中的财产制 988

二希腊的土地所有法 990

三 第三种相续法即财产专为子女所继承 993

四 希伯来的相续法 996

五 雅典及罗马的相续法 1002

六 贵族主义之出现 1006

七 人类起源之单一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