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知识读本 第3分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3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春泽,乔光建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08490861
  • 页数:144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天然水一般特性 967

1 天然水的物理特性 967

2 天然水的化学特性 970

3 天然水的生物特性 973

4 天然水体类型划分 974

5 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特点 975

6 水体中碳素循环过程 976

7 水中氧循环与二氧化碳平衡 977

8 水体中的氮循环 978

9 水体中的磷循环 980

10 水生环境中的硫循环 981

11 水体自净机制及特征 982

12 中国河流的水化学特点 986

13 水体的化学性质 987

参考文献 989

第二章 水污染 990

1 水体污染涵义 990

2 水体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 990

3 水污染机理 991

4 水体污染分类 993

5 环境优先污染物 994

6 河流污染特点 995

7 湖泊水库污染特点 995

8 地下水污染特点 996

参考文献 996

第三章 污染源及其危害 997

1 污染源及其分类 997

2 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998

3 污染源调查的方法 1000

4 污染源评价方法 1001

5 污染源预测步骤和方法 1003

6 酸雨及其危害 1005

7 热污染及其危害 1006

8 污水灌溉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1007

9 水华 1007

10 水污染环境效应 1008

11 面源污染的调查评价 1010

参考文献 1012

第四章 水安全与保护 1013

1 水资源安全概念 1013

2 水安全系统的组成和特性 1014

3 水资源安全的基础 1015

4 水资源安全评价 1016

5 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及其危害 1017

6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预防措施 1018

参考文献 1019

第五章 水质监测 1020

1 地表水质采样 1020

2 地下水质采样 1024

3 水质监测项目 1024

4 玻璃仪器的正确使用 1025

5 实验室安全 1028

6 特殊要求的检验用水的制备 1032

7 分析方法概述 1033

8 离子含量有关的参数 1033

9 总硬度与永久硬度、暂时硬度的关系 1034

10 氧含量有关的参数 1035

11 总有机碳 1036

12 含氮量有关的几个参数 1037

参考文献 1037

第六章 水质评价 1039

1 水质评价的基础 1039

2 水质评价程序 1040

3 水质评价参数的选择 1040

4 水质评价参数实测代表值的确定 1041

5 水质标准体系 1042

6 水质评价标准的选择与使用 1043

7 水质综合指标分类 1046

8 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1049

9 单一指数法水质评价方法 1050

10 多项指数法水质评价方法 1051

11 水质性缺水特性 1054

参考文献 1055

第七章 水质模型及预测 1056

1 水质模型及发展 1056

2 水质模型的类型 1058

3 水质模型建模的步骤 1059

4 水质模型边界处理 1060

5 水质模型识别 1062

6 水质预测 1063

7 水质污染预测方法 1064

参考文献 1066

第八章 地下水保护和利用 1067

1 地下水服务功能 1067

2 潜流带生态功能 1067

3 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 1069

4 地下水修复技术 1074

5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1076

6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1077

7 咸水利用对地质环境的恢复 1078

8 海水入侵方式及危害 1079

9 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 1080

10 中国地下水环境背景分布 1083

11 中国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 1084

参考文献 1085

第九章 水资源保护规划 1087

1 水资源保护规划指导思想 1087

2 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依据 1087

3 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科学基础 1088

4 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平年、目标和指标 1089

5 水资源保护规划内容 1090

6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 1092

7 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 1096

8 水库库区环境保护规划 1098

参考文献 1099

第十章 地表水功能区划 1100

1 水功能区划目的和意义 1100

2 水功能区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101

3 水功能一级区划分类及区划指标 1101

4 水功能二级区划分类及区划指标 1102

5 两级水功能区划的特点 1104

6 水功能区和水功能区划的区别 1105

7 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区别 1105

参考文献 1106

第十一章 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1107

1 水资源承载能力内涵 1107

2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 1107

3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1108

4 水环境承载能力概念 1109

5 水资源贫度计算方法 1110

6 污染经济学 1111

7 水环境容量的定义、影响因素及作用 1112

8 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1113

9 水环境保护的涵义 1114

参考文献 1115

第十二章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116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116

2 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和要求 1117

3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审批程序 1117

4 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1118

5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内容 1120

6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1121

7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1122

8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1123

9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 1123

10 建设水库对环境的影响 1125

11 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126

1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1127

参考文献 1128

第十三章 环境水利 1129

1 环境水利研究对象 1129

2 水文循环效应 1130

3 环境流量 1131

4 化学径流 1132

5 污染物质降解作用 1133

6 水生态系统 1134

7 生态效应 1135

8 河流生态系统特征和类型 1135

9 水库生态系统 1136

10 湿地生态系统 1137

11 水库水文效应 1138

12 水库水温变化规律 1139

13 水库水温分层对水体化学和生态的影响 1140

14 水体生物净化作用 1141

15 水利工程生态效应 1142

参考文献 1143

第十四章 生态环境需水量 1144

1 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 1144

2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 1144

3 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 1146

4 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 1148

5 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 1150

6 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 1152

7 林地生态环境需水量 1154

参考文献 1155

第十五章 生态监测与评价 1156

1 生态监测概念 1156

2 生态监测特点 1156

3 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 1158

4 生物监测方法 1159

5 生物学水质评价 1161

6 水生生物评价方法 1164

7 生态平衡 1165

8 河流生态健康的界定 1165

9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原则 1166

10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 1167

参考文献 1175

第十六章 湿地功能评价与湿地保护 1176

1 中国湿地类型分析 1176

2 淡水湿地结构 1178

3 湿地功能 1179

4 湿地恢复的理论 1181

5 湿地生态恢复目标 1183

6 湿地生态恢复原则 1185

7 淡水湿地恢复的方法 1185

8 藻类的生物学特性 1189

9 湿地生态脆弱性的解释 1191

10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分类 1192

1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1193

12 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 1195

1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196

14 湿地对大气组分调节机理 1197

15 湿地调蓄水量和调节气候功能 1199

参考文献 1200

第十七章 生态水文 1201

1 生态水文学简介 1201

2 生态水文学的产生 1203

3 生态水文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04

4 生态因子及其分类 1207

5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1208

6 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规律 1209

7 水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1212

8 植被地带内部结构 1214

9 植被动态 1215

10 植物群落基本特征 1217

11 生态系统的演替 1218

12 生态系统类型 1219

13 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与展望 1224

参考文献 1225

第十八章 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价 1226

1 水土流失涵义 1226

2 水土流失的危害 1226

3 泥沙侵蚀形式 1227

4 泥沙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1230

5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 1232

6 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水文因子指标 1233

7 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气象因子指标 1234

8 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土壤因子指标 1236

9 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植被因子指标 1239

10 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地貌因子指标 1240

11 泥沙侵蚀调查方法 1242

12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1244

13 我国主要土壤中几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1245

参考文献 1245

第十九章 泥沙侵蚀分析计算 1246

1 泥沙侵蚀模数 1246

2 水土侵蚀模型 1246

3 土壤含水量计算 1247

4 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其特点 1248

5 土壤污染评价方法 1251

6 泥沙侵蚀模型 1254

7 水蚀预报模型 1256

8 土壤盐渍化评价 1262

9 中国河流的泥沙特点 1262

10 河流泥沙及河床演变发展与展望 1264

参考文献 1264

第二十章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 1265

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265

2 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观测结果 1267

3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管理 1269

4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水环境影响 1270

5 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管理对策 1271

6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1274

7 气候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的关系 1275

8 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未来情景 1277

9 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 1279

10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1281

11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283

参考文献 1285

第二十一章 循环经济 1286

1 循环经济起源及发展 1286

2 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 1286

3 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渊源 1287

4 生态学视角下的循环经济内生机理分析 1288

5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1290

6 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291

7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1292

8 发展循环经济的三条技术路径 1293

9 以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模式 1295

10 循环经济观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96

参考文献 1298

第二十二章 低碳经济与水利发展 1299

1 碳的性质 1299

2 控制碳排放重要性 1299

3 低碳经济 1300

4 低碳经济与水利 1301

5 水资源配置对低碳发展模式的影响 1303

6 湿地固碳功能 1304

7 森林固碳效果评估 1307

参考文献 1308

第二十三章 饮水安全知识 1310

1 饮用水的供给 1310

2 水质深度净化与健康 1311

3 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314

4 有机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1315

5 物理性污染物的危害 1318

6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318

7 毒理学指标对人体健康及水环境的影响 1323

8 生物性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 1328

9 放射性水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329

参考文献 1331

第二十四章 计量认证与质量控制 1332

1 计量认证基本知识 1332

2 水环境监测的认证要求 1336

3 计量认证准备 1339

4 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1347

5 管理体系运行及改进 1348

6 实验室质量保证 1355

参考文献 1359

第二十五章 水质分析仪器 1360

1 电导率仪 1360

2 酸度/离子计 1361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361

4 测汞仪 1363

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364

6 原子荧光光度计 1365

7 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 1367

8 气相色谱仪 1368

9 液相色谱仪 1371

10 流动注射分析仪 1374

11 天平 1375

第二十六章 水质自动监测与移动监测 1378

1 自动监测发展现状 1378

2 自动监测系统组成 1380

3 自动监测系统功能 1383

4 自动监测站建设 1384

5 自动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 1385

6 自动监测仪器工作原理 1387

7 移动监测功能 1390

8 移动监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391

9 移动监测实验室配置 1392

参考文献 1393

附录 水环境质量国家标准 1394

附录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1394

附录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1402

附录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1412

附录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 1416

附录5 渔业水质标准(GB 11067—89) 1420

附录6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 1425

附录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