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病学检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部组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72
  • ISBN: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造血及其机制 1

第一节 出生前(胚胎期)造血 1

一、间叶造血期(肝前期) 2

二、肝脏造血期(包括脾脏、胸腺及淋巴结) 2

三、骨髓造血期 3

第二节 出生后造血 4

一、骨髓 4

二、淋巴系统 5

三、网状内皮系统 6

四、骨髓外造血 6

第三节 造血机制 7

一、生成 7

1.肝造血要素 7

2.核酸代谢 7

3.造红细胞要素 8

4.缺氧 8

5.内泌素 8

6.脾脏 9

7.神经系统 9

二、释放 9

三、生存 10

第二章 血液细胞发育的基本概念 11

第一节 分化 11

一、概念 11

二、关于血液细胞起源的学说 12

1.一元论 12

2.二元论 12

3.三元论 13

4.多元论 13

第二节 增殖 16

一、丝状分裂(又名间接分裂) 16

1.初期(单丝球期) 16

2.中期(赤道板期) 17

3.后期(双星期) 17

4.末期(双丝球期) 17

二、非丝状分裂(又名直接分裂) 17

三、病理性分裂 18

第三节 成熟 18

一、血液细胞成熟的一般规律 19

二、血液细胞成熟的平衡性规律及发育的不平衡现象 20

第四节 血液细胞的命名 21

第三章 红细胞系统 24

第一节 红细胞系统形态 24

一、红细胞发育概况 24

二、原红细胞 25

1.典型形态 25

2.分裂型 25

3.不典型形态 26

三、早幼红细胞 26

1.典型形态 27

2.不典型形态 27

四、中幼红细胞 28

1.典型形态 28

2.不典型形态 29

五、晚幼红细胞典型形态 29

六、巨红细胞系统 30

1.巨红细胞的形成 30

2.巨原红细胞 32

3.巨早幼红细胞 33

4.巨中幼红细胞 33

5.巨晚幼红细胞 34

6.巨红细胞 34

七、副幼红细胞 34

八、网织红细胞 35

九、正常红细胞 38

十、异形红细胞 39

1.大小的变化 39

2.形态的变化 40

(1)球形红细胞 40

(2)异形红细胞症 41

(3)椭园形红细胞 42

(4)镰刀形红细胞症 42

(5)靶形红细胞 43

(6)半月形红细胞 44

(7)皱缩红细胞 44

(8)棘细胞 44

(9)刺细胞 44

(10)扁平细胞 45

(11)家族性红细胞系统多核性 45

3.色泽深浅的变化 45

(1)染色过浅 45

(2)染色过深 45

(3)染色不均 46

4.染色反应的改变 46

(1)嗜碱性及多色性红细胞 46

(2)嗜碱性点彩 46

(3)舒氏颗粒 47

(4)豪胶氏小体 48

(5)嗜苯胺兰颗粒 48

(6)卡波氏环 48

(7)含铁红细胞 49

第二节 红细胞系统病理学 50

一、贫血的分类 50

1.贫血的形态分类 50

2.贫血的原因分类 51

二、急性失血后贫血 53

三、溶血性贫血 54

1.先天性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54

2.原发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55

3.地中海贫血 56

4.初生儿溶血性贫血 57

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58

四、缺铁性贫血 59

五、恶性贫血 60

六、再生障碍性贫血 63

七、班替氏综合病症 67

八、骨髓病性贫血 68

九、Diguglielmo氏综合病症 69

1.急性红血病 69

2.慢性红血病 70

3.红白血病 71

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vaguez氏症) 73

十一、放射病 75

第四章 粒细胞系统 83

第一节 粒细胞系统形态 83

一、原粒细胞 83

1.典型形态 83

2.不典型形态 84

二、早幼粒细胞 86

1.典型形态 86

2.不典型形态 88

三、中幼粒细胞 88

(一)中性中幼粒细胞 89

1.典型形态 89

2.分裂型 89

3.不典型形态 90

(二)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90

1.典型形态 90

2.不典型形态 91

(三)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91

四、晚幼粒细胞 91

(一)中性晚幼粒细胞 91

1.典型形态 92

2.不典型形态 92

(二)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93

(三)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93

五、杆状核粒细胞 93

1.典型形态 93

2.不典型形态 94

六、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94

1.典型形态 95

2.不典型形态 95

(1)巨中性多分叶核白细胞 95

(2)Pelger—Huёt氏畸形 96

(3)中毒性中性粒细胞 96

(4)空泡形成 97

(5)杜尔(D?hle)氏体 97

(6)Alder氏畸形 97

(7)核鼓锤状形成 97

(8)篮细胞 97

七、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98

八、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98

第二节 粒细胞系统病理学 99

一、中性分叶核白细胞增多疾病的分类 99

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疾病的分类 100

三、白细胞减少疾病的分类 101

四、粒细胞缺乏症 103

五、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06

六、绿色瘤 109

七、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10

八、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113

九、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113

十、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114

十一、初生儿白血病 114

十二、组织嗜碱性细胞白血病 115

第五章 淋巴细胞系统 116

第一节 淋巴细胞系统形态 116

一、原淋巴细胞 116

1.典型形态 116

2.分裂型 117

3.非典型形态 117

二、幼淋巴细胞 118

三、淋巴细胞 119

1.典型形态 120

2.不典型形态 121

第二节 淋巴细胞系统病理学 124

一、淋巴细胞增多疾病的分类 124

二、淋巴细胞减少疾病的分类 125

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25

四、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127

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27

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29

七、白血性淋巴肉瘤 130

第六章 单核细胞系统 131

第一节 单核细胞系统形态 131

一、原单核细胞 131

1.典型形态 131

2.分裂型 132

3.原粒细胞,原淋巴细胞,原单核细胞之鉴别 132

三种原细胞鉴别表 133

二、幼单核细胞 133

三、单核细胞 134

第二节 单核细胞系统病理学 138

一、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138

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138

1.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NOegeli)氏型 139

2.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139

3.Schilling氏型(先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140

第七章 浆细胞系统 141

第一节 浆细胞系统形态 141

一、原浆细胞 141

1.典型形态 141

2.分裂型 142

二、幼浆细胞 142

三、浆细胞 142

1.典型形态 143

2.浆细胞特点 143

3.不典型浆细胞 145

第二节 浆细胞系统病理学 147

一、骨髓瘤(浆细胞瘤) 147

二、浆细胞性白血病 149

第八章 巨核细胞系统 150

第一节 巨核细胞系统形态 150

一、原巨核细胞 150

1.典型形态 151

2.分裂型 151

二、幼巨核细胞 151

1.典型形态 152

2.不典型形态 152

三、颗粒型巨核细胞 152

1.典型形态 153

2.不典型形态 153

四、产生血小板性巨核细胞 154

五、裸核 154

六、变性型巨核细胞 155

七、血小板 155

1.典型形态 155

2.不典型形态 156

第二节 巨核细胞系统病理学 157

一、血小板量与质的缺陷所致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157

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58

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61

四、出血性血小板无力症 161

五、巨核细胞增生及巨核细胞增生症 161

六、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 162

七、Rerol氏病 162

八、Jean Bernard及Soulier氏病 162

第九章 网状细胞系统 164

第一节 网状细胞系统形态 164

一、网状细胞 164

1.典型网状细胞 164

2.裸核网状细胞 165

3.网状细胞群 165

4.Ferrata氏细胞 165

5.吞噬性网状细胞 165

二、血组织原细胞 166

三、原血细胞 166

四、组织细胞 167

1.原组织细胞 167

2.组织细胞 168

3.组织嗜碱性细胞 168

4.组织嗜酸性细胞 169

第二节 网状内皮系统疾病 169

一、恶性网状内皮增生症 169

二、成血细胞性白血病 170

三、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170

1.高雪氏病 171

2.尼曼——匹克氏病 171

3.韩——薛——柯氏病 172

4.勒雪氏病 172

5.骨嗜酸性肉芽肿 173

第十章 偶然在涂片上看到的细胞 175

第一节 非血液或造血组织的细胞 175

一、内皮细胞 175

二、纤维母细胞 176

三、脂肪细胞 176

四、成骨细胞(造骨细胞) 177

五、破骨细胞 177

第二节 肿瘤细胞 178

第三节 人工形成的细胞畸形 179

一、细胞直径增大 179

二、压碎细胞 179

三、核变化 180

四、核溶解 180

五、浆变化 180

第十一章 骨髓检查 181

第一节 骨髓穿刺术 181

一、胸骨穿刺术 181

二、髂骨穿刺术 182

三、棘突穿刺术 183

第二节 骨髓液比积测定 183

第三节 骨髓涂片制作和染色 184

一、涂片制作 184

二、瑞忒氏和姬姆萨氏复合染色法 185

第四节 镜检 186

一、低倍镜检查 186

二、油浸镜检查 187

第五节 骨髓象的分析 189

一、有核细胞的多少 190

二、粒细胞系统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的比例 190

1.比例增加(大于6:1) 191

2.比例减低或比例倒置(小于2:1) 191

3.比例正常有三种情况 191

4.非粒细胞系统增加:有如下几种情况 191

三、各系统白细胞的增生以及它们的不同成熟阶段的比例 192

1.粒细胞 192

2.淋巴细胞 193

3.浆细胞 193

4.网状内皮系统 194

5.肉芽肿变化 194

四、有核红细胞的不同成熟阶段的比例及其形态 195

五、巨核细胞的不同成熟阶段及其形态 196

六、异常细胞的出现 196

七、寄生虫检查 197

附表:骨髓检查临床意义 197

正常骨髓分类(各家数字不一) 200

骨髓象检查报告单 201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申请单 202

第十二章 血液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203

第一节 核糖核酸(简称RNA) 204

第二节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206

第三节 酶类 209

一、碱性磷酸酶 209

二、过氧化酶 211

第四节 几种特殊染色法 214

一、普鲁士兰反应显示含铁血黄素染色法 214

二、中毒颗粒染色法 216

三、海纳次(Heimz)小体染色法 217

四、红细胞碱粒凝集试验 217

第十三章 凝血象特殊检查法 219

第一节 凝血及抗凝血系统 219

一、凝血过程(见表Ⅲ) 223

二、抗凝血系统 225

第二节 试剂制备及采血 227

第三节 复钙凝结时间 230

第四节 凝血酶元时间(Ouick氏一期法) 231

第五节 第五因子活动度(Stefanini氏法) 234

第六节 第七因子活动度 236

第七节 凝血酶凝结时间(HornBorsodi二氏法) 238

第八节 加甲苯胺兰后凝血酶凝结时间(Horn Borsodi二氏法) 239

第九节 血清剩余凝血酶元消耗时间(Soulier氏法) 240

第十节 凝血酶原消耗纠正试验 242

第十一节 交叉试验 243

第十二节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Biggs氏法) 244

第十三节 血清凝血酶灭能试验(Gerendas氏法) 249

第十四节 纤维蛋白元乙试验 250

第十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活动度 251

第十四章 溶血象检查 252

第一节 红细胞酸脆性试验 252

第二节 汗母(Ham)氏酸溶血试验 254

第三节 克洛斯贝(Crosby)氏凝血酶试验 255

第四节 Hegglin及Maier两氏热抵抗试验 257

第五节 罗斯(Rous)氏试验——含铁血黄素尿试验 258

第六节 当—蓝(Donath—Landsteiner)氏冷溶血试验 259

附:马肯奢(Mackenzie)氏冷溶血试验 260

第七节 康伯(Coombs)氏试验 260

第八节 冷凝集试验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