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3
引言 8
(一)选题的理由 8
(二)对象 10
(三)方法 10
(四)框架 11
一、逻辑起点——经济人假定 12
(一)以对个人行为的分析为支点 12
(二)经济人假定概述 13
1.两种相互对立的人性假定 13
2.经济人假定的主流观点 14
3.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人假定的修正 15
(三)本课题所坚持的经济人假定 16
二、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概述 21
(一)腐败现象的基本态势 21
(二)现阶段腐败的主要类型 23
三、腐败均衡 28
(一)需求分析 28
(二)供给分析 30
(三)腐败均衡及其改变 33
(四)均衡点右移——对改革开放后腐败加剧的一种解释 35
四、个人理性与腐败的根源——腐败的主观可能性 39
(一)腐败需求者的成本——收益核算 40
1.腐败需求者的成本函数 40
2.腐败需求者的收益函数 43
3.利润最大化原则与腐败需求者均衡 44
(二)腐败供给者的成本——收益核算 47
1.腐败供给者的成本函数 47
2.腐败供给者的收益函数 57
3.腐败供给者均衡 58
(三)论腐败查处率 62
五、信息不对称与腐败的根源 63
(一)逆向选择与“官员市场” 63
(二)道德陷阱——官员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 67
六、经济学视野中的廉政建设 70
(一)坚持成本——收益比较原则 70
(二)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原则 70
(三)让腐败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左移 71
(四)提高腐败成本与降低腐败收益战略 72
(五)激励相容: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74
(六)加大处罚力度与提高腐败查处率的有机统一 74
七、现行廉政建设述评:战略性问题 76
(一)论监督的效率——威胁何以不可置信 76
1.廉政建设中的监督 76
2.群众监督中的“搭便车”问题 77
3.明哲保身与同流合污——同僚的经济哲学 79
4.得饶人处且饶人——机构监督的无奈 81
5.上司的监督:权力运行单轨垂直性的局限 84
6.从“一把手”腐败高发看监督的效率 86
(二)制度建设 87
1.廉政建设中的制度建设 87
2.制度的结构与制度的效率 88
3.制度实施机制短腿是我国制度建设的主要瓶颈 91
(三)民主秩序 92
1.民主的主要功能 92
2.宏观与微观:民主的两个层面 93
3.我国现行宏观民主的主要缺陷 94
4.直接民主制简评 96
(四)机构间的权力制衡 97
1.权力制衡视角下的党委、人大、政府关系 97
2.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简评 99
3.反腐机构独立化的三种思路 101
4.一党领导下的三权分离问题 103
(五)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105
1.政府职能转变与规制缓和 105
2.政府消肿 109
3.行政权力运行中的信息问题 110
4.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权力运行 111
(六)激励结构 114
1.比较“59现象”与“39现象”之启示 114
2.行政组织中的激励结构 117
3.国有企业中的激励结构 118
八、现行廉政建设述评:重要措施或观点 119
(一)关于加强教育 119
(二)高薪养廉 123
(三)坚决查处大案要案 127
(四)健全腐败预防体系 128
(五)公职担保制度 129
(六)司法体制创新 130
(七)职务消费货币化 131
九、廉政建设对策创新的几点建议 133
(一)行政组织中激励结构的改进 133
(二)调动民众参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 133
(三)对腐败者的直接领导实行连带责任制 136
(四)实行职业政治家制度 137
(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试点 138
(六)审计创新 141
(七)推进政事分开 142
(八)从阳光工资到取消行政性收费 143
(九)政务公开的制度保障 145
主要参考文献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