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理知—心态 1
社会理想—革命 3
历史—现实 5
1.天涯何处是神州 7
1.1近代社会的神话 8
1.1.1科学与近代文化的发轫 9
1.1.2富国强兵与科学的社会功能 12
1.1.3神话与科学 14
1.2飘摇而不沉没的风帆 15
1.2.1民主,崭新的制度 16
1.2.2民主,深层的文化观念 18
1.2.3民主与心灵冲突感 20
2.大裂变 22
2.1困惑的心灵 23
2.1.1选择:中体西用 23
2.1.2“文化敏感症” 25
2.1.3历史的阴影 26
2.1.4脆弱的心灵 27
2.2开拓者的足迹 28
2.2.1七千里慷慨之行 29
2.2.2“那容一枕独安眠” 30
2.2.3虚幻的心理空间 31
2.3心灵的激情 34
2.3.1理知抉择与躁动的情感 34
2.3.2新文化血的祭礼 36
2.3.3末代士大夫的人格美感 37
2.3.4近代知识分子第一人 38
2.3.5心灵的激荡 40
3.新生的冲荡 44
3.1“走异路、逃异地”的人们 45
3.1.1日本与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 46
3.1.2心灵的哀患 47
3.1.3铁血精神 48
3.1.4国民新灵魂 49
3.1.5向世界洞开的心灵 50
3.2革命的心声 52
3.2.1秋风秋雨愁煞人 53
3.2.2睡乡谁遣警钟鸣 54
3.2.3爱·死·革命 55
3.3钟仪南音 56
3.3.1要挽银河注酒杯 58
3.3.2海天寥廓独登楼 62
4.孤独与绝望 65
4.1逆潮回旋 66
4.1.1主体性文化的转换 66
4.1.2庸俗的市民情感 67
4.2一代风流的幻灭 69
4.2.1二十文章惊海内 70
4.2.2冷热两极之间 71
4.2.3行云流水一孤僧 72
4.2.4纵有欢肠已似冰 75
4.3悲幻人生 77
4.3.1人生过处唯存悔 77
4.3.2心灵的转换与巨大的疲倦 80
5.解放的心灵 83
5.1启蒙与革命 84
5.1.1青春的呼唤 85
5.1.2现代人的觉醒 87
5.1.3革命的心理条件 89
5.2人生模式的转换 91
5.2.1工读主义 91
5.2.2婚姻自主 94
5.3灵魂的形而上 96
5.3.1悲怆的现代人生 97
5.3.2超越启蒙 98
5.3.3孤独的心灵 100
6.失落与感伤 104
6.1从外部世界走向自我空间 105
6.1.1伤感情结 106
6.1.2怨郁·冲动 109
6.1.3朦胧·轻灵 110
6.2苦闷的心灵 112
6.2.1激情·苦闷 113
6.2.2沉沦·迷狂 115
6.2.3零余·伤感 117
6.3感伤与空灵 119
6.3.1妙悟·空灵 119
6.3.2童真·母性 121
6.3.3哲理·异国情调 122
结语 127
革命知识分子 127
知识分子改造 129
历史回复地再现 131
仍是心灵的历险 132
后记 134
附录 135
维新运动中樊锥的思想及评价 137
康有为与贝拉米宗教理论观比较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