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学基础 试用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广西医学院革命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71
  • ISBN: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诊断学基础 1

第一篇 症状学 1

一、发热 1

二、咳嗽与咳痰 3

三、呼吸困难 4

四、呕血与咯血 5

六、便血 6

五、恶心和呕吐 6

七、黄疸 7

八、血尿 9

九、意识障碍 9

第一章 病史采集 11

第一节 问诊内容 12

第二篇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13

第二节 各系统疾病问诊纲要 13

第二章 体格检查 13

第一节 一般检查 14

第二节 头部 15

第四节 胸部 17

第三节 颈部 17

第五节 腹部 33

第六节 脊柱和四肢 37

第八节 神经系统 38

第七节 生殖器、肛门和直肠 38

第一节 红细胞计数 42

第一章 血液检查 42

第三节 血红蛋白测定 43

第二节 白细胞计数 43

第四节 白细胞分类 44

第五节 嗜伊红细胞计数 45

第八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46

第七节 出血与凝血时间测定 46

第六节 血小板计数 46

第九节 血液寄生虫学检查 47

第十节 骨髓液正常值、增生度及临床意义 48

第一节 尿液收集及一般检查 49

第二章 尿液和肾功能检查 49

第三篇 临床化验检查 49

第二节 尿液化学检查 50

第三节 尿液显微镜检查 52

第四节 尿中微生物检查 54

第五节 肾脏功能检查 54

第一节 一般性状检查 56

第三章 粪便检查 56

第二节 显微镜检查 56

第三节 粪便化学检查 58

第四章 胃液及胆汁检查 58

第二节 胆汁检查 59

第一节 胃液检查 59

第五章 肝功能检查 60

第六章 浆膜腔抽出液的检查 62

第七章 脑脊液检查 63

附:常用检验正常值 64

第一章 心电图 67

第一节 总论 68

第四篇 特殊检查 68

第二章 X线诊断学 68

X线机的主要结构简介 69

X线检查基本原理和方法 69

正常X线表现 70

X线照片观察分析及诊断原则 70

第二节 呼吸系统 70

基本病变X线表现 71

常见疾病X线诊断 76

检查前的准备和检查方法 80

第三节 腹部 80

正常X线表现 81

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 82

急腹症 83

骨与关节正常X线表现 84

第四节 骨与关节 84

骨与关节异常X线表现 86

骨与关节损伤X线诊断 87

骨与关节疾患的X线诊断 87

第一章 注射技术 89

第五篇 常用诊断治疗技术 89

第二章 静脉输液法 91

第三章 输血法 92

第四章 氧气吸入法 93

第五章 鼻饲法 94

第六章 洗胃法 95

第七章 胃液采取法 95

第九章 灌肠法 96

第八章 十二指肠引流 96

第十章 结肠透析法 97

第十二章 膀胱冲洗及引流法 98

第十一章 导尿法 98

第十三章 穿刺技术 99

第一节 淋巴结穿刺术 100

第二节 胸腔穿刺术 100

第四节 心包腔穿刺术 101

第三节 胸腔减压术 101

第六节 髂嵴穿刺术 102

第七节 腰椎穿刺术 102

第五节 腹腔穿刺术 102

第八节 肝脏穿刺抽脓术 103

第九节 支气管滴药 103

第十四章 直肠及乙状结肠镜检查法 104

中医学 104

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 104

第一章 中医看病的基本方法 105

一、望诊 105

二、闻诊 109

三、问诊 109

四、切诊 110

二、药味 113

一、八纲辨证 113

第二章 中医诊断的基本纲要 113

第一章 中药的一般知识 113

一、药性 113

第二篇 常用中药和方剂 113

二、脏腑辨证 119

三、病因辨证 120

第三章 中医的治疗方法 122

三、煎药、服药、及禁忌 128

第二章 常用中药和方剂 129

一、解表药物和方剂 129

二、清热药物和方剂 131

三、泻下药物和方剂 134

四、利尿去湿药物和方剂 135

五、理气药物和方剂 137

六、理血药物和方剂 138

七、止咳化痰药物和方剂 141

八、祛风湿药物和方剂 142

九、清暑药物和方剂 144

十、祛寒药物和方剂 145

十一、补益药物和方剂 146

十二、安神镇惊药物和方剂 150

十三、助消化药物和方剂 151

十四、固涩收敛药物和方剂 152

十五、开窍回苏药物和方剂 154

十六、驱虫药物和方剂 155

十七、外用药物和方剂 157

针刺的方法 159

一、进针前准备 159

二、进针方法 159

第一章 针灸疗法的基本知识 159

三、针刺角度 161

四、针进后手法 161

五、留针法 161

六、出针法 162

七、针刺感应与刺激强度 162

八、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162

灸法 163

一、常用方法 163

三,注意事项 164

二、适应证 164

一、取穴的方法 165

第二章 常用穴位 165

第三篇 针灸疗法 165

二、常用穴位 168

(一)头面颈项部穴位 168

(二)胸腹部穴位 171

(三)腰背部穴位 173

(四)上肢穴位 174

(五)下肢穴位 178

第三章 针灸治疗原则 182

一、辨证施治 182

二、配穴的基本原则 182

(一)局部取穴法 182

(二)邻近取穴法 183

(三)远道取穴法 183

(四)左右取穴法 184

(五)上下取穴法 184

(六)前后取穴法 184

目录 185

病理学基础 185

第一章 疾病发生概述 185

二、炎症的临床表现 186

第二章 炎症 186

一、什么是炎症 186

三、炎症的基本改变 187

四、炎症的全身变化 188

五、炎症的类型 188

六、炎症的经过与结局 189

七、炎症举例 190

第三章 损害与修复 191

第一节 损害 191

第二节 修复 193

第四章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196

一、风湿热的组织反应 196

二、风湿性心瓣膜炎 197

【附】心力衰竭 198

慢性肾炎 199

第五章 肾炎(肾小球肾炎) 199

急性肾炎 199

治疗学基础 203

第一篇 化学药物 203

第一章 药物作用的概念 203

第二章 抗菌药物 208

第一节 概述 208

第二节 青霉素 209

第三节 红霉素 210

第四节 链霉素类 210

第五节 氯霉素与合霉素 212

第六节 四环素类 213

第七节 黄连素 214

第八节 其他抗菌素 214

第九节 磺胺类 215

第十一节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问题 216

第十节 呋喃类药 216

第三章 中枢兴奋药 217

第四章 催眠药 219

第五章 安定药 221

第六章 镇痛药 222

第七章 解热镇痛药 224

第八章 止咳与化痰药 226

第九章 升压药 228

第十章 阿托品类药 232

第十一章 泻药 233

第十二章 利尿药和脱水剂 235

第十三章 可的松类皮质激素 237

第十四章 抗过敏药 240

第十五章 止血药 242

第十六章 维生素制剂 243

第二篇 草药部份 248

第一章 草药的一般知识 248

第二章 常用草药和附方 261

1、解表药 261

2、清热解毒药 262

3、清热利湿药 263

4、利水通淋药 265

5、祛风湿药 266

6、理气止痛药 268

7、止血药 269

8、补益药 269

9、止咳化痰定喘药 270

10、镇静安眠药 272

11、清肝明目药 272

12、清导驱虫药 273

13、调经药 274

14、拔毒止痒药 275

15、蛇虫咬伤药 276

16、跌打骨折药 278

17、烫火伤药 279

第三篇 新医疗法 281

第一章 新针疗法 281

第二章 穴位注射疗法 283

第三章 割治疗法 285

第四章 挑治疗法 286

第五章 埋线疗法 286

第六章 新罐疗法 287

第七章 穴位刺激结扎疗法 288

第八章 经络综合疗法 294

第九章 耳针疗法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