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香港税制概述 3
1.1法例、释义及政策 3
1.2税项概论 9
1.3遗产税 12
1.4印花税 12
1.5所得税 14
1.5.1课税年度(《税务条例》第2条) 14
1.5.2物业税(《税务条例》第Ⅱ部) 14
1.5.3薪俸税(《税务条例》第Ⅲ部) 16
1.5.4利得税(《税务条例》第Ⅳ部) 17
1.5.5折旧免税额(《税务条例》第Ⅵ部) 18
1.5.6税率(《税务条例》附表2) 19
1.5.7个人免税额(《税务条例》附表4) 20
1.5.8个人入息课税(《税务条例》第Ⅶ部) 20
1.5.9报税表与资料(《税务条例》第Ⅸ部) 23
1.5.10评税与纳税(《税务条例》第Ⅹ部、第ⅩA部、第ⅩB部、第ⅩC部和第Ⅻ部) 23
1.5.11反对与上诉(《税务条例》第Ⅺ部) 24
1.5.12税务委员会(《税务条例》第3条) 25
1.6税务局 25
1.7 1997年7月1日起的税制 27
1.7.1《基本法》 27
1.7.2《香港回归条例》 28
第二章 物业税 32
2.1法例 32
2.2徵税范围 32
2.3物业税的徵收 33
2.3.1应评税净值 33
2.3.2应评税值 34
2.4业权 36
2.5豁免与宽减 39
2.5.1政府 39
2.5.2从事业务的法团和其他人士 39
2.5.3会社与行业协会 42
2.6评税与缴纳物业税 42
2.7期限与反对 45
第三章 薪俸税 50
3.1法例 50
3.2徵税范围 50
3.3入息来源 51
3.3.1一般事项 51
3.3.2受雇工作的入息 52
3.3.2.1香港以外地区的受雇工作 57
3.3.2.2在香港的受雇工作 61
3.3.3职位持有人 64
3.3.4长俸 66
3.3.5海员与航空人员 66
3.4应评税入息的确定 68
3.4.1应评税入息包括的项目 68
3.4.2案例法讨论 72
3.4.2.1入息是否来自受雇工作? 72
3.4.2.2入息是否来自所提供的服务? 73
3.4.2.3在终止受雇时支付的款项 74
3.4.2.4由于更改聘用条款而支付的款项 81
3.4.2.5在开始受雇时支付的款项 82
3.4.2.6并非由收款方的雇主支付的款项 82
3.4.2.7额外赏赐 83
3.4.2.8其他事项 83
3.4.3房屋住宿利益 84
3.4.4股份认购权利益 91
3.4.5其他额外赏赐 99
3.4.6应评税入息不包括的项目 100
3.5应评税入息扣除的项目 107
3.5.1开支 108
3.5.2折旧免税额 112
3.5.3个人进修开支 112
3.5.4慈善捐款 114
3.5.5居所贷款利息 116
3.5.6长者住宿照顾开支 121
3.5.7退休计划供款 122
3.5.8亏损 123
3.6评税基准 125
3.6.1评税基期及期间赚取的入息 126
3.6.2税项的计算 130
3.6.3课税平衡点 132
3.7评税与纳税 133
3.7.1申报规定 133
3.7.2反对与上诉 133
3.7.3暂缴薪俸税 134
3.8其他事项 137
3.8.1支付服务公司及信托款项的处理 137
3.8.2税上税 143
3.8.3已婚夫妇的税务 146
3.8.3.1作出选择 149
3.8.3.2暂缴薪俸税 150
3.8.3.3定义 151
3.8.4双重徵税协定 151
第四章 利得税 156
4.1法例 156
4.2徵税范围 156
4.3缴纳利得税的责任 158
4.3.1有纳税义务的人士 158
4.3.2从事经营行业、专业或业务 160
4.3.3构成经营行业的准则 164
4.3.4业务的定义 170
4.3.5开始经营业务 172
4.3.6停止经营业务 173
4.4利润来源 174
4.4.1法定条文 175
4.4.2案例法——一般原则 175
4.4.3案例法——其他问题 197
4.4.4利息收入来源 200
4.4.5税务局一贯的做法 205
4.5应评税利润的确定 211
4.5.1产生入息和利润的时间 215
4.5.2资本利润的处理 218
4.5.3其他不在徵税范围内的利润 219
4.5.4视为应课税的款项 230
4.5.5开支——一般扣除规则 242
4.5.6产生开支的日期 248
4.5.7开支——资本性对营业性 251
4.5.8视为可扣除的开支 257
4.5.9可扣除的利息和相关开支 275
4.5.9.1《税务条例》第16 (1)(a)条的诠释 276
4.5.9.2《税务条例》第16(2)条——于2004年6月25日前 279
4.5.9.3《税务条例》第16(2)条——自2004年6月25日起 283
4.5.10视为不可扣除的开支 288
4.5.11支付「服务公司」的款项 292
4.5.12商品存货与在制品 296
4.5.13开办费用 300
4.5.14终止营业后的收入及支出 301
4.5.15费用的分摊 301
4.5.16亏损 305
4.5.16.1涉及赚取获特惠营业收入纳税人的亏损 306
4.5.16.2个别人士 309
4.5.16.3公司及其他人士 310
4.5.16.4合夥业务——一般规定 311
4.5.16.5有限责任合夥业务——亏损限制 311
4.5.16.6受托人 313
4.6评税基准 316
4.6.1常用准则 316
4.6.2开始营业 317
4.6.3终止营业 318
4.6.4更改账项结算日期 322
4.6.5分摊 327
4.7特殊业务 327
4.7.1人寿保险公司 327
4.7.2非人寿保险公司 332
4.7.3海运和空运业务——概况 335
4.7.4船舶拥有人业务 335
4.7.5居港飞机拥有人业务 342
4.7.6非居港的飞机拥有人业务 348
4.7.7财务机构 349
4.7.8会社与行业协会 353
4.7.9合夥业务 355
4.8非居港者 359
4.8.1在香港经营业务的非居港者 360
4.8.2寄售的货品 363
4.8.3香港代理人 365
4.8.4非代理人的付款方 367
4.8.5正常定价 371
4.9评税与纳税 372
第五章 折旧免税额 381
5.1法例 381
5.2免税范围 381
5.3工业建筑物 382
5.3.1合资格开支 382
5.3.2初期免税额 388
5.3.3每年免税额 388
5.3.4结馀免税额和结馀课税 390
5.4商业建筑物(1998/99以前课税年度) 393
5.4.1合资格开支 393
5.4.2免税额 394
5.5商业建筑物(1998/99及以后课税年度) 394
5.5.1每年免税额 394
5.5.2结馀免税额和结馀课税 396
5.6可视作工业装置及机械的开支 397
5.7工业装置及机械免税额(一般情况) 400
5.8工业装置及机械免税额(聚合制) 401
5.8.1初期免税额 401
5.8.2每年免税额 402
5.8.3结馀免税额和结馀课税 405
5.9工业装置及机械免税额(非聚合制) 408
5.9.1初期免税额 408
5.9.2每年免税额 409
5.9.3结馀免税额和结馀课税 413
5.10租赁安排 416
5.10.1租约与非租约 416
5.10.2售后租回 419
5.10.3杠杆租赁——一般情况 422
5.10.4无追索权债项 423
5.10.5杠杆租赁——船舶或飞机 423
5.10.6杠杆租赁——除船舶或飞机以外的工业装置及机械 425
5.11有关折旧免税额的其他问题 427
5.11.1评税基期 427
5.11.2分摊 428
5.11.3税务局局长决定资产成本或价值的权力 429
第六章 个人入息课税 432
6.1法例 432
6.2设立个人入息课税的目的 432
6.3符合个人入息课税资格的人士 433
6.4个人入息课税的选择 435
6.5计算入息总额 436
6.6个人免税额 439
6.6.1基本免税额(第28条) 440
6.6.2已婚人士免税额(第29条) 440
6.6.3子女免税额(第31条) 440
6.6.4供养父母免税额(第30条) 441
6.6.5供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额(第30A条) 444
6.6.6伤残受养人免税额(第31A条) 446
6.6.7供养兄弟姊妹免税额(第30B条) 448
6.6.8单亲免税额(第32条) 449
6.7计算税款 450
第七章 须提交的报税表与资料和罚则 458
7.1法例 458
7.2报税表与资料 458
7.2.1报税表概述 458
7.2.2有报税义务的人士 460
7.2.3雇主的报税表 461
7.2.4资料 462
7.2.5资产与负债陈述书 464
7.2.6搜查令 465
7.2.7业务记录 466
7.3通知书的送达 467
7.4罚则 468
7.4.1漏报和不提交报税表 470
7.4.2罚则的评定(补加税) 473
7.4.3欺诈与蓄意逃税 479
7.4.4其他事项 481
第八章 评税与缴纳税款 484
8.1法例 484
8.2评税权力 484
8.2.1一般规定 484
8.2.2估计评税 485
8.2.3个人入息课税 486
8.2.4补加评税 487
8.3评税通知书 488
8.4缴纳税款 489
8.5追讨税款 492
8.5.1区域法院程序 492
8.5.2向纳税人的债务人追讨税款 493
8.5.3阻止拖欠税款人离港 493
8.5.4扣押船舶或飞机 494
8.6退还税款 494
8.7最终及决定性的评税 495
8.7.1错误或遗漏的申索(第70A条) 496
第九章 反对与上诉 502
9.1法例 502
9.2反对 502
9.2.1反对的形式 502
9.2.2反对后的协商 504
9.2.3税务局局长的决定 506
9.3上诉 506
9.3.1税务上诉委员会 506
9.3.2就税务上诉委员会的裁决提出上诉 513
9.3.3直接向上诉法庭提出上诉 518
9.3.4直接向原讼法庭提出上诉 518
9.3.5司法覆核 519
9.4有关夫妇的规定 522
第十章 其他事项 527
10.1双重徵税宽免 527
10.2豁免 527
10.3退休计划 530
10.3.1退休计划的税务影响 531
10.4反避税法例 534
10.4.1特定反避税条文 534
10.4.2出售亏损公司 535
10.4.3一般反避税条文 536
10.4.4《税务条例》第61条 540
10.4.5《税务条例》第61A条 542
10.4.5.1交易 542
10.4.5.2税项利益 546
10.4.5.3唯一或主要目的 549
10.4.5.4消弭税项利益 559
10.4.5.5案例法讨论 561
10.5事先裁定 564
10.5.1《税务条例》附表10第Ⅰ部 565
10.5.2《税务条例》附表10第Ⅱ部 568
10.6其他事项 568
10.6.1税务委员会 568
10.6.2储税券 569
10.6.3信托、受托人及遗产 570
10.6.4不反对撤销私人公司注册通知书 571
第十一章 香港税制的国际层面 576
11.1简介 576
11.2国际税务的基本原则 576
11.2.1居住地基准和来源地基准 577
11.2.2双重徵税 578
11.2.3双重徵税宽免 578
11.2.4双重徵税协定——简介 580
11.2.5双重徵税协定的组成部分 581
11.2.6双重徵税协定的主要条文概要 582
11.2.6.1解决居住地之间的冲突 583
11.2.6.2解决来源地之间的冲突 584
11.2.6.3常设机构(或称「永久机构」) 584
11.2.6.4股息 586
11.2.6.5利息 586
11.2.6.6特许权使用费 587
11.2.6.7受雇工作的入息 587
11.2.6.8相联企业 587
11.2.6.9双重徵税宽免 588
11.2.6.10反歧视条文 589
11.2.6.11双方协商程序 589
11.2.6.12资料交换 590
11.2.6.13互相协助追收税款 592
11.2.6.14其他条文 592
11.2.7国际环境中的反避税问题 593
11.2.7.1转让定价 593
11.2.7.2受控制外国公司规则 596
11.2.7.3资本摊薄规则 598
11.2.7.4运用税收协定 599
11.3内向投资的国际税务问题 600
11.3.1经营业务和常设机构 600
11.3.2厘定应评税利润 601
11.3.3双重徵税宽免 602
11.3.4香港投资项目的融资安排 602
11.3.5分支机构与附属公司的课税安排 604
11.3.6转让定价 605
11.4外向投资的国际税务问题 607
11.4.1海外利润的课税问题 607
11.4.2单边双重徵税宽免 608
11.4.3双边双重徵税宽免 609
11.4.4预扣税 612
11.4.5海外投资项目的融资安排 613
11.4.6就海外投资项目于香港产生的开支 614
11.4.7转让定价 614
11.5中国内地投资者在香港投资所面对的香港税务问题 615
11.5.1选择投资工具 615
11.5.2全面性避免双重徵税的协定 615
11.5.3居民身份 616
11.5.4经营业务和设有常设机构 617
11.5.5厘定应评税利润 618
11.5.6其他计算利润的方法 619
11.5.7个人课税 620
第十二章 印花税 625
12.1法例 625
12.2徵税范围 625
12.2.1四类可徵税文书 625
12.2.2徵税的地域因素 626
12.3座落香港的不动产 626
12.3.1售卖转易契 627
12.3.2赠予及低于十足价值的转让 629
12.3.3住宅物业买卖协议 630
12.3.4额外印花税 632
12.3.5租约 635
12.4香港证券 636
12.4.1证券买卖 636
12.4.2豁免 637
12.4.3赠予及低于十足价值的转让 638
12.4.4不经由售卖方式转让实益权益 639
12.4.5证券借用及借出 639
12.4.6单位信托 641
12.5不记名文书 642
12.6复本及对应本 643
12.7计算印花税值 643
12.8甚么可构成代价 643
12.8.1债项撤销及让予 644
12.8.2金钱代价的计算方法 644
12.8.3低于市值的代价 644
12.8.4物业交换和分划 644
12.8.5或有原则 645
12.9裁定 646
12.9.1生者之间的无偿产权处置 646
12.9.2裁定的重要性 646
12.9.3裁定费 647
12.10豁免及宽免 647
12.10.1与政府的交易和领事馆处所租约等 647
12.10.2以婚姻为代价的馈赠 648
12.10.3向慈善机构作出的馈赠 648
12.10.4法人团体内的转让 648
12.10.5实益权益不变 651
12.11印花税的评税及缴纳 652
12.12追讨印花税 652
12.13逾期加盖印花 653
12.14上诉 653
12.15其他问题 654
12.15.1重实质,不重形式 654
12.15.2未加盖印花的文书不得接纳为证据 654
12.15.3行政长官减免印花税 655
12.15.4未有披露影响印花税的事实及情况 655
12.15.5文书副本 655
12.15.6以电子方式加盖印花 656
索引 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