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戏剧大事记 1
二、戏剧新作简介 72
话剧《新居》 72
话剧《撞板风流》 72
粤剧《中国公主杜兰朵》 73
粤剧《武松》 73
粤剧《睿王与庄妃》 73
潮剧《南国双公主》 74
粤剧《玉女凡心》 75
潮剧《刘璋下山》(上下集) 75
潮剧《恭孝王登基》 77
粤剧《情系中英街》 78
潮剧《贵妃省亲》 78
潮剧《老兵回乡》 79
潮剧《边关情仇》 80
话剧《闯入天才星球》 80
话剧《红灯·绿灯》 81
话剧《世纪之恋》 82
话剧《警星》 84
话剧《男儿有泪》 84
小剧场话剧《绿色的阳台》 85
音乐剧《四毛英雄传》 87
芭蕾舞剧《玄凤》 88
舞剧《荼薇花》 88
采茶戏《县令打天子》 89
粤剧《草莽英姿穆桂英》 89
粤剧《冼太夫人》 90
汉剧《深宫假凤》 90
山歌剧《山寨红灯笼》 91
粤剧《锦伞夫人》 91
话剧《窗外有片红树林》 92
粤剧《土缘》 92
粤剧《伶仃洋》 92
木偶剧《五羊传奇》 93
舞剧《星海黄河》 93
汉剧《柳如是》 94
汉剧《潘金莲新传》 94
潮剧《葫芦庙》 95
潮剧《蓝太爷断案》 95
山歌剧《山村富贵花》 96
山歌剧《龙凤店风情》 96
粤剧《春满高州》 96
粤剧《双枪陆文龙》 97
粤剧《龙母传奇》 97
采茶戏《霜雪山梅红》 98
三、剧团概况 99
(一)省直属戏剧团体 99
广东粤剧院 99
广东话剧院 99
广东潮剧院 100
广东汉剧院 100
(二)各市属剧团 101
广州话剧团 101
广州粤剧团 101
广州红豆粤剧团 102
深圳市粤剧团 102
珠海市粤剧团 103
(三)民间职业剧团概况 103
四、戏剧人物 105
编剧 105
在写戏中书写人生——记剧作家刘管耀(李闻雄) 105
人老心不老 功到自然成——记老剧作家许绍钦(林学斌) 107
认识张福生(谢彬筹) 109
丹青妙笔 重塑古人——丘丹青剧作的重要成就(胡小云 叶丹蓉 谢彬筹) 113
灵光照古 冷对热门——评丘丹青的剧作(黄心武) 123
陈韩星的生活道路和艺术才情(陈仲豪) 126
不让须眉写潮剧——访潮剧《葫芦庙》编剧范莎侠(林俊聪) 129
导演 132
作剧坛“护花神”——小记深圳市粤剧团导演梁德先(林学斌) 132
浅谈我的导演艺术(梁建忠) 134
在继承和借鉴中——探索浅析刘元旦的导演艺术(东人) 138
“绿叶居”中话吴峰(李志浦) 140
认识王佳纳(胡庆树) 145
真情王佳纳(易红霞) 148
郭楠印象(寸言) 152
演员 157
“我是一个真诚的坏蛋”——访著名话剧演员娄际成(高扬) 157
梨园显缤纷 虾腔醉人心——记罗家宝粤剧艺术欣赏会(潘邦榛) 160
粤剧名丑叶兆柏(斯洪) 162
梨园一巾帼——记“三栖”演员陈素如(吕匹) 167
我认识的朱楚珍(马华) 169
心血洒染“红豆”红——记广东粤剧院艺术指导关国华(李悦强) 172
厚积薄发 大器晚成——记白字戏优秀演员唐大聪(吕匹) 176
淘尽泥沙始见金——小记青年演员岑运健(林学斌) 177
她演《情系中英街》的“邓秀梅”——记青年粤剧演员卓佩丽(刘强) 179
梨园奇葩吐幽香——潮丑李义鹏跨行演小生(陈华武) 181
南路粤剧的第二代传人——记吴川市粤剧团团长林国光(林学斌) 183
独树一帜的潮剧“清官”——从唱功造诣看张长城的成长(黄顺提) 186
理想的魅力是永恒的——记话剧《天边外》男主角王平(潘文) 189
漂泊雾海 洞悉人生——访《安娜·克里斯蒂》中的“老船长”李邦禹(妞子) 190
在艺海里探寻——访广东话剧院演员叶子(文武) 192
青春无悔——优秀演员郑舜英印象(陈俊粦) 194
春的耕耘 秋的收获——郑培英的艺术风采(叶丹蓉) 197
张腾:“艺品”与人品并重(唐栋) 201
创造力与超越精神——谈李仙花的舞台表演(颜全艺) 204
呖呖莺歌溜的圆——曹秀琴唱功赏析(童望粤) 208
情韵双传 春风不减——小记粤剧演员黎小玉(林学斌) 212
他带给人们欢笑——记丑角演员陈宝亮(东人) 214
凤城明珠何丰仪(李悦强) 216
他从扮演军人的儿子起步——简介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张腾(王灿) 221
孜孜不倦的追求——著名话剧演员崔景富的艺术征程(叶子) 223
既是成功 又是起步——严佩贞和她的演唱艺术浅析(沈瑞和) 225
牛仔城里的凤凰——小记旅加粤剧曲艺演员黎佩仪(浮生) 230
刷新正字戏关羽形象——小记吴国亮扮演关羽(陈春淮) 232
我看“儒丑”方展荣(林伦伦) 234
一枝一叶都含秀——记《红腔》新秀苏春梅(林学斌) 239
以艺立身,以德树人——记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郑健英(谢彦) 240
俏花旦(孙卫东) 245
淡然复出 成绩喜人——小记冯锦娟(童望粤) 250
美丽的翅膀——红线女传略(郭铭之) 253
剧坛常青树——写在红线女从艺60年(言弓) 260
勇者的跋涉——走近李仁义(叶子) 264
四年甘苦细品评——访吴国华(童望粤) 270
其功在细——喜看琼霞演《思凡》(余欣欣) 272
刚柔相济 稳动并蓄——简评潘培明表演的潮剧《徐策跑城》(东人) 274
人生难得几回搏——卓佩丽印象(彭寿辉) 275
新一代的春草——张怡凰(肖颜) 279
唱做并茂 气质轩昂——简评许佳娜扮演林冲(东人) 283
她在春天里灿烂——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秀微印象(苾加) 285
妙舞雅歌不平常——写在姚璇秋从艺50年(石草) 288
春娘一曲岭东传——谈梁素珍塑造的王春娘(蓝空) 291
装龙象龙 装虎象虎——小记京、粤两栖演员林长和(林学斌) 295
不喜欢留空白的女人——倪惠英素描(晓晨) 297
试论姚璇秋潮剧表演艺术的悲剧美(郭丹虹) 304
立足人物 巧唱人物——浅析陈学希的演唱艺术(梁森桂) 312
以身相许于潮剧——记潮剧名旦郑舜英(李英群) 315
声情并茂 “丁日昌”——评潮剧演员林柔佳(林克) 319
曲寄红豆留雅韵——小记粤剧演员陈国光(林学斌) 321
甘为绿叶衬红花——小记江门市粤剧团副团长余阳丽(潘关才) 322
舞美、作曲等 324
站在传统与时代的交汇点上——谈王履玮的舞美设计(王晓鹰) 324
爱在心中 美在舞台——舞台以外的梁三根(斯洪) 327
精细——管善裕舞美印象(谢成功) 332
美丽的南国鲜花音符——记潮剧演奏家黄德文(黄莲中) 337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渔歌与戏曲研究家黄琛(吕匹) 341
粤乐名师王粤生(觉声) 347
从演员到作曲家——记李廷波(黄莲中) 349
晚霞似火志益坚(陈华武) 356
小记潮剧女司鼓黄佩珠(方展荣) 357
清新悦耳陈鹏曲(山水) 360
治团的“三板斧”——访潮州市潮剧团团长陈鹏(陈俊麟) 361
在演出市场中驰骋(东人) 365
五、剧作集简介 368
《斑痕集》 368
《弄潮》 368
《旺街二十八号》 369
《情结——许雁剧作选(二)》 369
《陈韩星剧作选》 370
《红线女演出剧本选集》 370
《潘邦棒剧作选》 371
《生命霞光——许实铭作品选》 371
《张化祥作品选》 371
《陈中秋剧作选》 372
《羊城戏剧精选》 372
《佛山作家作品选粹——任流剧集》 372
《江门戏剧作品集》 373
《漂流的新娘花——罗锐曾剧作选》 373
《魏启光剧作选》 373
《黄洁瑞戏剧集》 373
六、戏剧研究论著简介 375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 375
《潮剧艺术欣赏》 375
《罗品超舞台艺术七十三年》 376
《艺苑春秋》 376
《潮剧研究——潮剧人物传略专辑》 377
《潮剧研究》 378
《潮州音乐人物传略》 378
《潮剧声腔改革论文集》 378
《海外潮剧概况》 378
《潮剧唱腔演唱探述》 379
《潮剧春秋》 379
《正字戏大观》 379
七、评论文选 381
“殉”的悲剧——看话剧《春秋魂》札记(赵寰) 381
呼唤魏征 张扬正气——看粤剧《唐太宗与小魏征》有感(谢有良) 385
深入认识戏剧艺术,增强话剧的表现力——《春秋魂》导演手法的赏析(列斌) 388
多听点批评意见好——有感于当前的剧评(吴善忠) 393
我们的“这一个”——评粤剧《赤壁周郎》(易红霞) 394
一点痴心觅史魂——《唐太宗与小魏征》创作点滴(卢凌日) 399
主体意识·形象·语言——评历史故事粤剧《睿王与庄妃》(华永建) 401
《春秋魂》之我见(朱国庆) 405
喜看艺术新形象——谈广东近年新编古代剧的几个人物塑造(黎之彦) 407
观剧随想(毛小雨) 411
历史的见证——观摩粤剧《情系中英街》有感(曲六乙) 414
也谈粤剧的审美定位(何国佳) 417
喜看广东的两台好戏(童道明) 423
诗化的悲剧——话剧《火红木棉花》观后(胡玲玲) 426
灵魂·血肉·生命——第六届“文华奖”剧目创作的启示(蓝曼) 428
本色、文采、音乐性的互补和融合——粤剧、粤曲语文的艺术特色(赖伯疆) 429
粤剧曲白和诗词的渊源(蔡衍) 439
从钓鱼节想到戏剧(姚柱林) 444
红线女和粤剧现代戏(华永建) 447
广东“演出特区”的剖析和思考(谢彬筹) 456
五洲四海来相聚 南国红豆展芳菲——'96羊城国际粤剧节综述(陈超平) 471
寻找理解——戏剧花会的一种创作现象(杨树) 480
万绿丛中百花红——广东省第二届群众戏剧花会综述(陈小明) 483
戏要“磨”在点子上——《情系中英街》创演断想(柳夏) 489
简论《中国公主杜兰朵》——兼谈戏曲的引进与创新(易红霞) 493
梨园雄影树正声——罗品超艺术生涯的启示(谢彬筹) 500
《春到梨园》:粤剧艺术的明珠——红线女庆贺香港回归的厚礼(弋歌) 515
奥尼尔在广州——第九届全国尤金·奥尼尔学术研讨会暨奥尼尔戏剧演出掠影(易学钿) 517
北京专家谈广东粤剧创作——长:具有革新精神 短:缺乏大气之作(潘邦榛) 521
创造潮剧丑角形象的体会(陈幸希) 523
绿叶成荫——《广东省舞台美术家作品选集》读后感(舒尚仁) 525
氍毹岁月 艺苑春秋——读陈酉名《艺苑春秋》(岑桑) 527
人生的悖论——观广东汉剧《蝴蝶梦》札记(黄心武) 530
一出很好看的潮剧现代戏——《老兵回乡》印象(陈骅) 534
虚实结合 雅俗共赏——记洪钟的舞台美术设计(东人) 537
请对名剧手下留情(毕屏) 539
幻象在现实之上——话剧《男儿有泪》观感(西篱) 540
惊喜与希望——音乐剧《四毛英雄传》观感及其它(丁扬忠) 542
石歌天问——看大型话剧《宋王台》(蒲逊) 545
《葫芦庙》中的红楼梦精神——评戏曲新作《葫芦庙》(朱国庆) 548
粉墨重唱红妆颂——粤剧《锦伞夫人》的成功经验(单世联) 551
评新编粤剧《伶仃洋》(曹何) 556
为勇敢探索者鼓掌——试谈粤剧《刺秦》(庞秀明) 559
星腔流派传承小议(李时成) 565
刻画人物灵魂的舞台艺术——《绿色的阳台》引起的思索(王炜) 567
广东汉剧唱腔欣赏(吴伟忠) 570
研究粤剧音乐的价值和方法(荣鸿曾)(美) 572
广东汉剧小生唱腔浅谈(谢仁昌) 575
雷剧《梅花庄》导演总体构思(林奋) 579
与平凡人生“近距离对话”——话剧《绿色的阳台》观后(徐东涛) 585
戏剧创作要直面人生向观众回归(李惠康) 588
联袂献艺 相得益彰——试评冯刚毅、苏春梅在《宝玉与晴雯》一剧中的表演(童望粤) 591
谈舞台设计美学(胡妙胜) 594
慷慨悲歌 似水柔情——浅谈汉剧《深宫假凤》唱腔音乐设计(张优浅) 602
旧瓶新酒分外醇——浅评粤剧《草莽英姿穆桂英》(童望粤) 604
浅谈木偶角色的创作(崔克勤) 607
发挥假定性在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中的作用(伯雄) 611
南国红豆映京华——三出粤剧观后有感(李敢) 614
戏剧人生——杜国威《南海十三郎》读后(蔡益怀) 616
话剧演出形式中的观演间距浅析(王珑) 623
戏曲现代戏的艰难超越(卢凌日) 628
红土情缘何时了——关于粤剧现代戏《土缘》(余汉东) 631
内容好艺术好才是真好(黄维钧) 634
粤剧《土缘》的艺术特色(易红霞) 636
新时期繁荣潮剧创作的探索(周镇昌) 638
山歌剧该走哪条路?(陈昌环) 642
戏曲的商品形态与粤剧市场(陈京松 胡玲玲) 646
面对艺术市场的广东话剧(胡玲玲) 658
(附)评论文选目录索引 670
八、对外交流 701
海不厌深 有容乃大——第五届中、日、韩戏剧节观剧有感(辛宁) 701
广东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记《绿色的阳台》赴日参加国际戏剧节演出(李邦禹) 703
飞越海峡的彩虹(许启文) 706
“多出进好”:广东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形象(李宁一) 708
中日戏剧交流漫说(李小慧) 712
差异与糅合(何英琼) 717
从莎剧的文学价值看中国传统戏剧(蒙天祥) 721
关于成为一个剧作家的“十诫”(美)Terrence Mc Nally著 熊挺译 724
中国戏曲的知音——谢洛娃博士(陈世雄) 727
璀璨珠玑映眼妍——记香港潮剧演员、女司鼓黄佩珠(陈骅) 731
宣传改革开放 提高交流质量——1997年广东对外文化交流成绩喜人(吴创成执笔) 737
九、戏剧史料 740
白字戏 740
正字戏(吕匹) 741
戏行辞话:“宁唱错,勿穿错”——角色与裙子的区别(何百) 742
“梨园”探源(何百) 743
“南国红豆”的来由(余欣欣) 744
睇戏服认角色(何百) 746
神功戏奇闻(玲玉) 747
香港战后粤剧发展概况(区文凤) 749
话说当年红船班(谢醒伯) 752
谈官话梆黄时期粤剧棚面的科学管理(王兆椿) 757
“老倌”寻义(黄兆汉) 764
早期的粤剧现代戏(闻朔) 768
粤剧百年(潘福麟) 770
广东舞台艺术家与周总理在一起的日子(初双 王若玲) 771
岭南文史与粤剧艺术(潘福麟) 774
戏改兴衰常入梦——我与粤剧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上、下)(林榆) 780
《琼花八和历史拉杂记》与粤剧的沿革(区文凤) 798
十、获奖作品一览表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