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念的厘析与选题的意义 1
第二节 知青历史回顾 14
第二章 彩虹的诱惑——文革前的知青题材文学 39
第一节 时代与代表作 39
第二节 作品的社会效果 45
第三章 矫作的激情——文革中的官方知青文学 59
《峥嵘岁月》/《农场的春天》/《边疆的主人》/《征途》/《剑河浪》/《分界线》/〈理想之歌〉/〈展翅篇〉 59
第四章 潜运的地火——文革中的知青地下文学 71
第一节 知青中的读书风气 71
第二节 诗歌创作 79
第三节 流行歌曲(歌词)创作 114
第四节 小说与散文创作 127
第五章 伤痕与控诉——新时期的知青文学(一) 145
卢新华〈伤痕〉/竹林《生活的路》/孔捷生〈在小河那边〉/叶辛《蹉跎岁月》/甘铁生〈聚会〉/陈村〈蓝旗〉 145
第六章 彷徨与反思——新时期的知青文学(二) 159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南方的岸〉/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张抗抗〈白罂粟〉/陆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阳》/邓贤《天堂之门》 159
第七章 怀乡与寻根——新时期的知青文学(三) 173
张承志〈黑骏马〉/叶延滨〈乾妈〉/梅绍静〈她就是那个梅〉/张曼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钟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郑义〈老井〉/李锐《厚土》 173
第八章 人性与原欲——新时期的知青文学(四) 197
王安忆〈岗上的世纪〉/铁凝〈麦秸垛〉/老鬼《血色黄昏》/王小波《黄金时代》/严歌苓《天浴》/林梓〈水魇〉 197
第九章 解构与颠覆——新时期的知青文学(五) 211
池莉〈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林白〈致一九七五〉/韩东《扎根》/刘醒龙〈大树还小〉/毕飞宇《平原》/李洱〈鬼子进村〉 211
第十章 纪实与网路——新时期的知青文学(六) 229
「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丛书/邓贤《中国知青梦》/「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丛书/知青业馀作家写的纪实文学作品/邢奇《老知青聊斋》/知青网路文学/胡发云:走向民间,走向现实,走向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229
第十一章 移民成长记忆——知青文学的特殊属性 247
第一节 「移民」属性 247
第二节 「成长」属性 253
第三节 「记忆」属性 260
第十二章 有关知青文学的质疑与争议 270
第一节 知青理想主义的质疑与争议 270
第二节 知青忏悔意识的质疑与争议 279
第三节 知青话语权的质疑与争议 288
参考书目 297
后记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