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东城区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东莞市东城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1084580
  • 页数:10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的自然社会和历史与现状,详古略今,着重记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为读者了解东莞市东城区地情提供了翔实和最新的资料。

概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篇 建置 108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108

第一节 位置 108

第二节 境域 108

第二章 沿革 109

第三章 行政区划 110

第一节 明朝 110

第二节 清朝 110

第三节 中华民国 111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12

第四章 行政村 116

第二篇 自然环境 132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132

第一节 地质 132

第二节 地貌 133

第二章 山地 河流 133

第一节 山地 133

第二节 河流 134

第三章 气候 137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38

第二节 四季气候 139

第三节 太阳总辐射量 141

第四节 气温 141

第五节 日照 142

第六节 降水 142

第七节 湿度 143

第八节 蒸发量与水分盈亏 144

第九节 风 144

第十节 雾 145

第四章 自然资源 145

第一节 生物资源 145

第二节 矿产资源 148

第三节 其他资源 150

第五章 自然灾害 150

第一节 水灾 150

第二节 旱灾 152

第三节 风灾 153

第四节 雨雹 155

第五节 雷电 155

第六节 冻灾 156

第七节 地震 157

第八节 病虫害 157

第九节 流行病 158

第六章 物候 159

第三篇 乡镇建设 160

第一章 城乡变化 160

第二章 中心区建设 164

第三章 街道 167

第一节 城市主干道 167

第二节 街道 169

第四章 规划 2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3

第二节 城乡规划 223

第三节 规划设计企业 226

第五章 供水排水供电供气 226

第一节 供水 226

第二节 排水 228

第三节 供电 229

第四节 供气 232

第六章 园林绿化道路照明 233

第一节 园林 233

第二节 绿化 235

第三节 道路照明 236

第七章 公共建筑 237

第八章 住宅建设 239

第一节 商住区建设 239

第二节 私房建设 242

第九章 环境卫生 24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4

第二节 卫生管理 244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246

第十章 土地利用与管理 2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7

第二节 土地利用 248

第三节 土地管理 250

第十一章 建筑业 252

第一节 建筑企业 252

第二节 建筑设计 255

第三节 建筑市场管理 256

第十二章 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 258

第一节 旧村改造 258

第二节 新村建设 260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261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 261

第二节 环境污染 262

第三节 环境保护 263

第四篇 党派群团 26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东城地方组织 268

第一节 早期活动 268

第二节 党委会 272

第三节 党支部 273

第四节 党代表大会 275

第五节 党委中心工作 277

第六节 纪检监察 296

第二章 群众团体 297

第一节 共青团 297

第二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298

第三节 农民协会 299

第四节 工会 299

第五节 妇女联合会 300

第六节 红卫兵 红小兵 303

第七节 东城归国华侨联合会 303

第八节 东城商会 304

第三章 历次政治运动 306

第一节 抗美援朝运动 306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307

第三节 清匪反霸 减租退押运动 307

第四节 土地改革运动 308

第五节“三反”“五反”运动 308

第六节 三大改造运动 308

第七节 反右倾整风运动 309

第八节“大跃进”运动 309

第九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 310

第十节 大鸣大放运动 312

第十一节“三反”整风运动 312

第十二节 政治思想教育运动 313

第十三节 农村整风整社运动 313

第十四节“四清”运动 313

第十五节 打击投机倒把和封建迷信运动 314

第十六节“五反”整风运动 314

第十七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14

第十八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315

第十九节 路线教育运动 315

第二十节 落实政策 拨乱反正 316

第五篇 政权 317

第一章 权力机构 317

第一节区(乡、公社)人大代表选举 317

第二节区(乡、公社)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320

第二章 行政机构 321

第六篇 政法 336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36

第一节 机构 336

第二节 治安管理 336

第二章 公安 338

第一节 机构 338

第二节 刑事犯罪侦查 341

第三节 户政管理 345

第四节 消防 347

第三章 审判 348

第一节 机构 348

第二节 民事商事审判 349

第四章 司法 349

第一节 机构与职能 349

第二节 处理民事案例 350

第七篇 政务 351

第一章 民政 351

第一节 民政机构 351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351

第三节 优待 抚恤 353

第四节 救灾 救济 354

第五节 扶贫 355

第六节 老区评划 356

第七节 社会福利 357

第八节 婚姻登记 359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360

第一节 劳动管理 360

第二节 社会保障 361

第三章 华侨、港澳台同胞 365

第一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分布 366

第二节 落实侨务政策 368

第三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对家乡建设的贡献 370

第八篇 军事 375

第一章 驻军 375

第一节 国民政府军 375

第二节 人民军队 375

第二章 兵役 377

第一节 志愿兵役 377

第二节 义务兵役 377

第三章 人民武装部 379

第四章 民兵 379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79

第二节 军事训练 382

第三节 民兵斗争活动 383

第五章 武装斗争 384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武装斗争 384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武装斗争 385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武装斗争 386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武装斗争 395

第六章 重大战例 399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例 399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例 406

第七章 侵华日军在东城的暴行 408

第九篇 经济发展 421

第一章 经济发展历程 421

第二章 经济结构 423

第三章 经济收益 423

第四章 建设投资 427

第五章 人民生活 428

第一节 职工生活 428

第二节 居民生活 429

第三节 农民生活 429

第六章 经营管理 431

第一节 农业管理 432

第二节 工企业管理 432

第三节 商业管理 433

第四节 事业单位管理 433

第十篇 农业 441

第一章 经济制度改革 441

第一节 清匪反霸 减租退押 442

第二节 土地改革运动 443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450

第四节 人民公社 453

第五节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454

第六节 农村专业户和新经济联合体 455

第七节 股份制改革 455

第二章 生产条件 459

第一节 耕地 459

第二节 肥料积制与施用 461

第三节 农业机具 465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473

第三章 生产技术 476

第一节 耕作制度改革 476

第二节 种子改良 482

第三节 推广新技术 486

第四节 农作物保护 487

第四章 种植业 489

第一节 粮食作物 489

第二节 经济作物 497

第五章 林果业 512

第一节 造林 512

第二节 种果 515

第六章 畜牧业 519

第一节 饲养 519

第二节 防疫 526

第七章 渔业 529

第一节 江河捕捞 529

第二节 淡水养殖 529

第八章 三高农业 532

第一节 规模农业 532

第二节 立体生态农业 533

第三节 农业示范区 534

第九章 土产 特产 名产 534

第一节 水果 534

第二节 蔬菜 537

第三节 白玉兰 537

第四节 黄烟 538

第十一篇 水利 539

第一章 管理机构 539

第一节 东城水利管理所 539

第二节 东莞市同沙水库管理处 539

第二章 水利设施建设 540

第一节 建国前水利设施建设 540

第二节 建国后水利设施建设 541

第三章 防风防汛防旱 551

第一节 防汛抢险队伍 551

第二节 三防工作 552

第四章 水利管理 554

第一节 水库控制运用与堤坝保护 554

第二节 河道堤防管理 555

第三节 渠系整治 556

第四节 水政执法 556

第十二篇 工业 563

第一章 管理机构 563

第二章 工业所有制 563

第一节 国营企业 563

第二节 集体企业 566

第三节 民营企业 568

第四节“三来一补”企业 569

第五节“三资”企业 570

第三章 工业行业 572

第一节 烟花炮竹业 572

第二节 食品行业 574

第三节 机械修造业 577

第四节 造纸 印刷业 578

第五节 淀粉业 579

第六节 制糖业 579

第七节 砖瓦制造业 580

第八节 针织业 581

第九节 采石业 583

第十节 电子工业 584

第四章 厂房 工业园区建设 585

第一节 厂房建设 585

第二节 工业园区建设 586

第五章 企业转制 590

第十三篇 商业 593

第一章 商业发展历程 593

第一节 建国前的商业 593

第二节 建国后的商业 594

第二章 商业所有制 597

第一节 国营商业 597

第二节 供销社商业 598

第三节 合作商业 601

第四节 个体商业 602

第三章 农副产品收购 603

第四章 商品购销 605

第五章 粮油管理与购销 616

第一节 粮油管理 616

第二节 粮食购销 618

第三节 食油购销 625

第四节 粮油加工 626

第五节 粮油供应 627

第六章 集市贸易 628

第七章 商业街建设 633

第八章 服务业 634

第一节 旅游 634

第二节 饮食业 旅业 640

第十四篇 交通 邮电 641

第一章 交通 运输 641

第一节 道路 桥梁 641

第二节 运输 649

第三节 交通管理 654

第二章 邮电 656

第一节 邮政 656

第二节 报刊 657

第三节 通讯 658

第十五篇 金融 660

第一章 货币流通 660

第一节 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流通的货币 660

第二节 建国后流通的货币 662

第二章 存款 662

第三章 信贷 665

第四章 保险 667

第一节 保险机构 667

第二节 保险业务 667

第五章 国库券 668

第六章 金融机构 669

第一节 中国农业银行东莞市分行东城支行 670

第二节 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东城支行 671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东莞市分行东城支行 672

第四节 东莞市东城农村信用社 672

第十六篇 财政税务工商管理 674

第一章 财政 6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74

第二节 财政管理 674

第二章 税务 676

第一节 建国前的赋税 676

第二节 建国后的税收 676

第三节 税务机构与管理 681

第三章 工商管理 684

第一节 机构与职能 684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与管理 684

第三节 商标管理 686

第四节 广告管理 687

第五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687

第十七篇 文化教育科技 690

第一章 文化 690

第一节 文化设施 690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692

第三节 歌谣 传说 694

第四节 广播 电视 电影 750

第五节 文物古迹 754

第二章 教育 785

第一节 机构 789

第二节 幼儿教育 790

第三节 小学教育 792

第四节 中学教育 796

第五节 职业教育 798

第六节 业余教育 802

第七节 民办教育 803

第八节 教师队伍 807

第九节 校舍建设 812

第十节 教育经费 814

第十一节 学校简介 817

第三章 科技 828

第一节 科研机构 828

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829

第三节 科普教育 830

第十八篇 卫生 体育 832

第一章 卫生 832

第一节 机构 833

第二节 中医 中药 840

第三节 西医 西药 842

第四节 妇幼保健 844

第五节 卫生防疫 844

第二章 体育 848

第一节 学校体育 849

第二节 群众体育 855

第三节 体育设施建设 862

第十九篇 社会 864

第一章 人口 864

第一节 人口变动 864

第二节 人口构成 870

第三节 人口分布 872

第四节 姓氏 877

第二章 计划生育 889

第一节 机构 890

第二节 人口控制 891

第三节 计生技术服务 894

第四节 优待与奖励 895

第三章 宗教 903

第一节 佛教 903

第二节 道教 905

第四章 民俗 906

第一节 生活习俗 906

第二节 婚丧喜庆习俗 909

第三节 节令习俗 911

第四节 陋习 916

第五章 方言 920

第一节 词汇 920

第二节 歇后语 931

第三节 谚语 934

第二十篇 人物 937

第一章 人物传 937

第二章 人物简介 980

第三章 人物表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