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医经典著作研读 3
《黄帝内经》概论 3
王冰注《素问》之研究 15
王冰次注《素问》探讨 19
《素问》“从”、“顺”二字考 24
《素问》俞穴总数考析 25
浅谈对《灵枢·九宫八风》篇的认识 30
学习《内经》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34
《甲乙经》版本源流及现存本考析 38
《针灸甲乙经》的主要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 42
《甲乙经》对针灸学术的贡献 46
《甲乙经》新校正基本情况解析 52
《黄帝内经太素》撰注年代考 55
试述《黄帝内经太素》中避讳问题 59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文献概述 61
《伤寒论》、《金匮要略》医方考 66
《伤寒》、《金匮》方对方剂学的贡献 71
第二部分 医籍简介 79
《外台秘要》简议 79
《甲乙经》、《温疫论》、《寒温条辨》、《时病论》介绍 81
《石室秘录》的学术特色 84
《石室秘录》评议 86
本草三书小考 92
《唇舌症候图》内容提要 95
《要药分剂补正》内容提要 96
《保赤心筌》内容提要 98
《伤寒论参注》内容提要 100
《医林绳墨》评介 102
《马王堆医书考释》评介 105
傅山四书简议 107
《中医文献学》评介 108
《刘纯医学全集》(史常永点校本)评介 109
第三部分 中医学基本理论 115
《黄帝内经》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思想 115
《内经》脏腑学说概述 122
脏腑说、藏象说析义 162
《内经》五行学说解析 166
先秦两汉古籍中的经络学说解析 174
试述标本学说的精神实质 192
《内经》“人与天地相参”说刍议 194
对《素问》运气七大论渊源探讨 206
运气学说概论 210
奇经八脉文献考 221
卫出上焦考 224
《伤寒论》、《金匮要略》医方解析 227
叶、吴二家对温病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234
论医者当通哲理 241
第四部分 临证诊疗一隅 245
试述《黄帝内经》的辨证施治理论 245
《伤寒》、《金匮》方之运用 250
制方贵在法严 255
疡科补法的运用 256
疡科消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 257
三种动物药的临床应用 258
针药治疗胃脘痛 259
呼吸系病诊治一得 261
临床诊治一得举隅 272
中医治痈疽验案举例 279
参苓白术散治脾虚泄泻证治举案 283
肺炎诊治举例 286
崩漏治验 288
感冒病证治浅见 292
第五部分 中医文献发展史 301
两汉及三国时期中医文献发展概述 301
隋唐五代医学文献发展概述 319
第六部分 中医文献整理研究 327
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刍议 327
常用中医古籍校勘记及训诂注记书写要求 335
中医古籍整理点校本编辑体例、抄写规格和标点注意事项 340
中医古籍整理文字处理与校勘记的书写 344
校勘中医古籍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46
中医古籍校勘简议 349
新中国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工作简要回顾 354
概述《黄帝内经》的校勘与注释 358
《黄帝内经素问》校勘后记 377
《针灸甲乙经》整理研究漫谈 383
仲景著作文献研究简议 392
张仲景妇科文献研究简议 398
扁鹊著作文献研究刍议 402
张仲景医方考析 407
古《明堂经》的学术价值 410
从《温病条辨》谈临床经验总结——中医传统科研方法例述 412
第七部分 医史纪略 419
山东省中医研究班记略 419
忆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 425
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忆我的祖父和父亲 430
我的祖父张士洲传略 433
先父树乾公传略 436
山东中医进修教育的先驱者——忆林竹亭、宋洛川二老 439
难忘的历程——建院三十周年回忆 443
艰难岁月 445
荣成市中医基本情况琐记 453
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机构形成记略 460
教育革命实践队纪略 472
宏济堂记 477
八十春秋回首往事 478
第八部分 中医学继承发扬谏议 493
继承发扬 开拓奋进——读江泽民总书记对中医药指示有感 493
关于继承发扬中医药学之我见 495
中医传统科研方法浅谈 498
关于征集编纂名老中医经验及单验秘方的建议 500
中医药学析义 502
第九部分 医文杂言 515
运医说 515
治医琐言 516
六气、六淫与人体健康 517
养生一得 519
祖国医学论防病强身 523
医文并茂话中医 525
读书、购书、藏书 529
梨园票友往事 536
一个农村剧团的回顾——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 541
石论 544
琴说 546
医理与乐理琐谈 550
词律浅谈 552
新元伊始话中医——忆崔月犁老部长 557
第十部分 序跋酬答 561
《常见急症针灸处方手册》序 561
学校自编中医基础学科教材前言 562
山东中医学院《院志》前言 564
《中华易医荟萃》序 566
学院自编临床学科教材前言 567
《赵正俨医案医话》序言 568
《医方辨难大成》弁言 569
《鱼台李氏韵语·长春集》序 571
路志正公文集序 572
《近代名老中医经验》序 573
为《米伯让文集》题 575
为李鼎先生《杏苑奇葩》作序 576
为《孙镜朗先生医案》作序 577
谢启 579
答谢书 580
编后语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