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土 1
第一节 疆域 1
第二节 行政区划 2
第二章地形 5
第一节 地形特征 5
第二节 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8
第三节 影响地形发育的地质基础 14
第四节 外营力与现代地表形态 21
第三章 矿藏 26
第一节 成矿条件和分布规律 26
第二节 非金属矿藏 27
第三节 金属矿藏 32
第四节 矿产资源评价 34
第四章 海洋 36
第一节 海区划分和大陆架 36
第二节 海岸和岛屿 38
第三节 水文特征 40
第四节 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47
第五章 气候 50
第一节 气温 50
第二节 降水 57
第三节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 62
第四节 中国的季风 68
第五节 我国的几种特殊天气过程 74
第六章 陆地水 78
第一节 水系概况和水文特征 78
第二节 主要河流 84
第三节 湖泊、沼泽和地下水 89
第四节 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93
第七章 生物与土壤 95
第一节 植被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因素 95
第二节 主要植被 96
第三节 主要土类 102
第四节 植被与土壤的分布规律 107
第五节 陆地生态地理动物群 110
第八章 人口地理 114
第一节 人口 114
第二节 民族 118
第三节 华侨 120
第九章 农业地理 121
第一节 概述 121
第二节 粮食作物 123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31
第四节 林业、牧业与水产业 137
第五节 农业区 143
第十章 工业地理 148
第一节 概述 148
第二节 能源工业 149
第三节 冶金工业 156
第四节 机械工业 160
第五节 电子工业 162
第六节 化学工业 163
第七节 轻工业 166
第八节 三个经济地带 170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地理 172
第一节 概述 172
第二节 陆路运输 175
第三节 水路运输 180
第四节 航空运输与管道运输 184
第十二章 旅游地理 186
第一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 186
第二节 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190
第十三章 城市地理 192
第一节 我国城市的规模和分布 192
第二节我国城市的职能及发展方针 195
第十四章 东北三省 199
第一节 位置和地形 199
第二节 温带季风气候 201
第三节 自然资源 203
第四节 全面发展的经济 204
第五节 稠密的铁路网与密集的城市群 208
第六节 省区优势 210
第十五章 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215
第一节 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形 215
第二节 暖温带半湿润为主的季风气候 219
第三节 以麦棉为主的农业 220
第四节 以能源、钢铁、棉纺为主的工业 224
第五节 发达的交通和众多的名城 227
第六节 省区优势 229
第十六章 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232
第一节 优越的自然与资源条件 232
第二节 五业兴旺的农业基地 236
第三节 新老工业基地 239
第四节 以水路为骨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 243
第五节 省区优势 244
第十七章 南部沿海三省一区 248
第一节 位置最南,地表切割破碎 248
第二节 热带、亚热带农林水产 251
第三节 日益发展的工业 255
第四节 城市、港口和交通 256
第五节 宝岛台湾 258
第六节 省区优势 259
第十八章 西南三省 262
第一节 复杂的自然条件 262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 266
第三节农业和工业 268
第四节 交通运输和主要城市 271
第五节 省区优势 272
第十九章 青海和西藏 275
第一节 独特的高原景观 275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78
第三节 发展中的交通和高原城市 280
第四节 省区优势 281
第二十章 新疆 282
第一节 自然环境特点 282
第二节 独特的农牧业经济 285
第三节 发展中的工业、交通和城市 286
第四节 省区优势 288
第二十一章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 290
第一节 自然条件 290
第二节 草原牧业和灌溉农业 294
第三节 工矿、交通、城市 296
第四节 省区优势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