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笔耕一生留痕迹 爱的奉献心不息 1
序言二:但开风气不为师 愿长相亲不相鄙 4
笔耕一生 3
历史回眸 3
忆传统话“保先”——纪念《苏南日报》创刊56周年聚谈会侧记(史越峨、许宛英速记) 3
新闻拾遗 9
长江三角洲的春天 9
美丽富饶的太湖流域 12
春播时节的里下河粮区 15
人民报纸人民办善用“群稿”心也甜 18
让城市人民吃到大量鲜美的蔬菜(汪兰、皇甫垠)——记南京市郊光明蔬菜生产合作社 19
“三定”政策摸到底以后(中海、无垠、惠南) 22
船底下没水哪能行?(富生、无垠)——记无锡县群丰农业社发动社员投资扩大再生产 25
三篇通讯三种风格三报同事取长补短 29
渔民的愤怒和决心 30
喜讯传到田野上 32
社论:善始善终做好农业社的全年收益分配决算工作 34
到淮阴地区做地方记者 39
访坚持革命斗争的老党员——茆殿才(张文华、皇甫垠) 40
洪泽湖纪行 44
马厂荡的变迁 48
“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皇甫垠、杜中)——访名酒“洋河大曲”产地 52
第一次按劳分配取酬 5
应该把剩余粮票自动上缴(潘成功 皇甫垠) 57
合作捕鱼第一年 59
血肉相连(韩泽、无垠) 61
热情的支持——访高堰区手工业社支援旱改水 63
灾区也能养好耕牛 66
当灾荒战胜了的时候 68
我在农业劳动中得到了幸福和荣誉——记周兰英与少先队员的友谊 71
骆马湖畔的日日夜夜——记沂沭河防汛、抗洪斗争 74
把青春献给徐淮地区摆脱贫困的壮丽事业 78
附录:劫后遗文幸留“目”半生耕耘慰白头——参加工作以来在报刊上已发表及未发表的部分作品 82
科普习作 93
鲜果第一枝(石三友)——石城端午话樱桃 93
粮食树——枣(陈俊福、皇甫垠) 95
丹顶鹤 97
狡猾的蟑螂 99
枯叶蝶的启示——1995年辅导外甥孙恺作文时偶得 101
杨树花开萝卜香 104
水果蔬菜荸荠美 105
水乡一枝花——芡实 106
最甜的天然糖料——甜叶菊 107
干果生产 大有可为 109
鲜甜脆嫩扬州酱菜的特色与加工 110
发展动物蛋白饲料的一条新路——家蝇的人工养技及其利用 116
新型包装物品——除氧封存剂 117
农民喜爱直喷式柴油机——江淮动力机厂开发节能型ZH1100WA柴油机侧记 118
饭后一枝烟,其害真不浅 120
怎样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李根祥、皇甫垠)——省蚕桑学会组织养蚕能手和技术人员座谈养蚕经验 121
好报!好报!“营养”护幼苗 123
营养贵在全面、均衡、适量 124
要用膳食平衡求得身体健康——著名营养学家郑集教授寄语读者 125
高营养的木耳菜 127
青翠欲滴的绿花椰菜 127
食荚豌豆——荷仁豆 128
炸油条的技术资料参考 129
今日“普洛米修斯”(皇甫垠、李德新)——记南京华宁节能设备厂厂长李培申 131
枯木逢春在今朝(李德新、皇甫垠)——记陈祥友教授攻克老年痴呆症的事迹 137
按语:愿元素平衡医学与食疗法早日走进寻常百姓家 141
养蝎能人蔡政 142
广告探索 147
正确组织广告 促进商品生产——《江苏农业科技报》广告工作的几点体会 147
效果调查是提高广告服务质量的良好途径——记《江苏农业科技报》的一次广告效果调查 157
江苏农科报一九八五年广告效果调查表 167
晚年随笔 173
忆台情情切切 辨前途唯统一——简介《皇甫垠半世纪海内外通信文史集》 173
《两岸情怀》意在相互激励 问世不易亲友来信鼓励多于指点 感谢关怀——《半世纪海内外通信文史集》寄发后来信摘要 178
老战士“新记者” 194
捐献角膜:把光明留给人间 198
角膜移植:给盲人一双慧眼 201
建立眼库:为公益事业架桥 203
捐躯、捐器作事业 晚年“大爱”献人类 206
以权“束”人与“问政于民” 210
师生情谊续上时——冬夜闵叔骞老师来电畅叙速写 214
半世纪的会见——唐经武学长过宁访母校并校友速记 216
情深意切 班友欢聚——“国立二中”初44秋班友宁、虞、沪之旅第一站一日速写 219
《级友通讯》促联谊 两岸同窗何日聚——《章德惠学长二次访宁》有感 221
驱车两千里 胜读十年书——江苏农科院离退休于部徐、连、曲观光旅游纪行 223
初访临淮 227
整理藏书一大乐事也 230
传统文化的载体 书法练习的利器——学习王健同志《梁周兴嗣千字文——小楷繁简对照》字帖的体会 232
垂钓爱好者之友——介绍大江鱼具商店 234
管理创造洗浴休闲文化——马鞍山翠林康乐中心休闲一日速记 236
红色旅游、绿色田野、金色前景——省农科院老干部苏北老区两日游随感 240
观螃蟹即兴 241
真情的流露时代的缩引——三读旅台王健遗作《滚滚红尘异乡人》 242
滚滚红尘异乡人——抗战后旅台国立二中45届王健遗作 244
连云胜天堂 疗养保健康——连云港海滨疗养院半月札记 250
隽语摘录 255
隽语摘录 255
爱的奉献 273
样云一片 273
人生最后的奉献(《人民日报》记者龚永泉)——记可敬的捐献遗体志愿者 273
生命的第二次燃烧(解放军政治学院新闻系 蔡宝鑫) 277
关于捐献遗体、促进医学发展与殡葬改革倡议书 285
捐献遗体科普宣传首批参考选题 288
笑谈死亡 290
“志友”活动要闻简报 292
喜将遗体献社会——记一次充满生气的“志友”小组会 300
最后奉献 遗爱人间(首批“志友”来信来稿摘要) 301
参考小资料 312
“志友”成立大会于二月二十二日隆重召开 313
“志友”总干事皇甫垠在成立大会上作“志友”工作报告 315
“南京市捐献遗体志愿者之友”章程(草案) 319
南京百名共产党员志愿捐献遗体说明了什么 322
又是春风遍神州——记世纪伟人与平民百姓惊人一致的义举 326
一石激起千重浪——记中国首家捐献遗体组织诞生一年来的影响 330
志愿捐遗体器官者遍全国 336
More chinese vow to donate organs 338
一个科学家对“死亡”的看法(钱钟韩) 339
给江泽民学长的一封信 340
致力殡改意义深 无力资助深为歉(日本张宗植) 341
骨灰树葬 345
关于筹建小型捐献遗体志愿者纪念林的建议 345
植树葬——当今殡葬改革与绿化祖国的最佳结合点——向国家民政部、农业部、林业部、国土局的一点恳切建议 347
骨灰育树 利国利民 前辈垂范 令人敬仰 352
全国骨灰树葬,风云渐起 353
树葬,有百利几无一害——关于骨灰植树葬的报告 355
树葬利国利民 360
“志友”纪念林奠基仪式 362
育好管好用好“志友”纪念林 充分发挥人文景观的新作用——致南京市红十字会领导的一封信 363
树葬与树碑(《人民日报》傅振国) 364
葬我于高山兮伴之以松 山西二十余位老人倡议树葬(《太原晚报》杨进、贾文清) 366
骨灰树葬建议公办民办一起上 368
骨灰二次建坟土葬画蛇添足 树葬节地节能不能只作陪衬(安徽 徐幼华)——第二次殡葬改革迫在眉睫建议纳入社会规划 370
骨灰袋与骨灰盆景——“一石老人”骨灰一次性处理的妙着 374
捐献角膜 379
建眼库——角膜捐献移植工作的落脚点——一份佚失的“调查报告”及给南京市张连发副市长的信 379
“把光明留给人间”——记南京市政府筹建眼库首次专家论证会 384
亮亮父母的崇高爱心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387
我国最早建立的眼库——中华眼科协会谢立信教授 390
光明使者(贾建舟)——记眼科专家谢立信教授 395
病理解剖 399
病理解剖亟待重视(江苏法制报专版 评论) 399
南京捐献遗体事业又有新发展病理解剖、器官移植开始“有门” 401
豁达的胸怀,坚定的步伐——“志友”许泉瑞捐献遗体作病理解剖的经过 403
王健、葛梅贞伉俪病理解剖协议 406
南京三老人 首开病理解剖、器官移植“第一捐” 407
器官移植 411
探访人皮库(《南京日报》记者 王华) 411
中大医院筹建我省首家“人皮库” 416
人类能复制自己皮肤 417
立法执法 421
志愿捐献遗体、器官者应有哪些权利 421
尊重捐献者意愿 充分利用捐躯资源 426
规范遗体捐献 429
尊重捐献者意愿 充分利用捐躯资源 431
篱笆扎得紧 野狗钻不进——从“东京尸展”反思南京捐献遗体中的问题与对策 432
争鸣与求索——怎样正确对待青年“志友”的变数 438
从抗“非典”中引发的两点思考(读报札记) 442
爱的吟唱 447
答谢九三李老赠诗,回旧诗以自励 447
但开风气不为师——胡适回章士钊词 448
金陵又一景 448
无吾胜有吾 良师作楷模——读青岛医学院博士沈福彭事迹有感 449
丹心一片 情洒教坛——追忆我国第一位捐献骨架的教授、医学博士沈福彭 449
散文诗——树葬颂 450
生与死 451
如果您要怀念我(台湾 苏惠智译) 452
环保自然葬(台湾 邓文龙教授) 453
要闻简报——一石千浪众人功 十年奋斗结硕果 457
外地志友最新动态 459
全国第三《重庆市遗体捐献条例》3月1日起实施 459
福建人大通过捐献器官条例 460
上海登记捐躯人数达两万,占人口12? 461
向被解剖的兔子默哀15秒 462
洁葬 俭葬与环保自然葬——台湾学者邓文龙对大陆殡改的肯定 463
资料附录 467
一、“爱的奉献”报刊资料剪辑目录 467
二、《两岸情怀兴中华》勘误表 477
三、2005年获赠学长、同事、战友、亲友著作名录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