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卷一] 学而有问 2
中国经济学患有“贫史症” 2
中国经济学亟待中国化 7
中国人经济学智慧的哲学表达 12
从“张友仁定理”说开去 17
如果经济学家不讲道德 21
简说创新劳动价值论 25
“社会组织学”为什么忘了“社会”? 30
“幸福”三论 36
经济学与诗 41
俚语经济学 48
我与模型化论文的两次邂逅 54
[卷二] 时代广角 58
科学技术也是“第一保护力” 58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是什么关系? 63
回首劳动 65
创新:学习型社会的标志 67
重奖创新的经济学寓意 69
全面理解人民主人翁地位的内涵 71
我们的业余时间属于谁? 74
陷阱多多,累煞“理性人” 78
“包容性增长”断想 82
经济学概念被“地下化” 87
[卷三] 乡间思绪 92
刮目看农业 92
新绿色革命的兴起及其特点 96
新绿色改革: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再度选择 99
给恩格尔系数淬火 106
中国经济不只是“二元”,而是拧了麻花 110
热被窝·热炕头·热土地 115
遭遇民工荒:别慌! 118
“三农问题”与政府责任 122
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有新思路 124
半老农妇,为什么非要生儿子? 126
发家“秘密”三思 130
[卷四] 说古道外 133
旧中国留给新中国的工业遗产 133
珍贵的一课 137
“源头活水”是人才 139
上帝比孔子高明 141
定州塔·庄子论树·资源观 143
当前危机,今古奇观 147
关于“红薯换汽车”的联想 154
话说旧金山的流浪汉 157
拉美病:陷阱乎?伪命题乎? 160
伊尔库茨克:人类古朴而又宁静的别墅 162
[卷五] 心底流泉 167
《经济学家茶座》卷首语三则 167
我的胃在哪里? 170
和谐两题 175
笑里藏着的经济学 178
跌出神坛的经济学家 183
经济学的一个致命误读 185
乱弹“和尚”与“念经” 188
“山寨”招来风满楼 192
那年月,我在老舅家度周末 198
追梦西沙 200
路阴路阳 204
[卷六] 校园问善 208
大学到底应该有多大? 208
更新学习理念 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 214
再读《原毁》,论及学生写作 219
应急学:应该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 223
关于一般院校经济学类专业教育的几个认识问题 226
大学:引领社会文明的旗帜 236
大学“文明极”:在应然与实然之间 242
今日文人:忍能对面为盗贼 247
为什么要让大学生读点名著? 254
旧话重提议教改 257
如何备课? 260
民办大学:经济学“失灵”处 267
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是民办高校的当务之急 272
民办大学当自强 279
正在追赶国际一流的台湾高等教育 283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