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编 社会制度 1
第一章 氏族溯源 1
第一节 族类研究 1
一 夜郎昆叟 1
二 苗裸番夷 1
大小凉山倮族通考目次 1
三 蛮棘氏(?) 2
四 康族同源 2
五 炎帝贵胄 3
六 西羌支裔 5
七 藏缅獠族 6
八 汉罗庸蜀 9
一 夷汉间之氏族关系 10
第二节 夷汉氏族关系研究 10
二 比较研究 11
第二章 氏族之发生发展与消灭 14
第一节 概念 14
第二节 发生 15
第三节 发展 16
第四节 特性 18
第五节 真理 21
第三章 氏族组织概略 23
第一节 胞族概念 23
第二节 家系总述 24
第三节 氏族与胞族 25
第四节 成员类别 31
第五节 教育 32
第六节 习惯法 35
第四章 氏族间之亲冤与胞族部族之组织 41
第一节 氏族间之亲冤关系 41
第二节 血仇之报复与调处 44
第三节 氏族血仇与胞族部族之组织关系 47
第五章 奴隶制度 52
第一节 发见 52
第二节 发生 55
第三节 来源、类别及其成分 58
一 来源 58
二 类别 59
三 成分 60
第四节 消极之管制 61
一 消除反抗 61
二 绝对支配 62
三 能役属层 63
四 迷途转卖 64
第五节 积极之化导 65
一 贵贱「天定」 66
二 效忠赐婚 67
三 抢劫赎身 67
四 进位卿臣 68
第六节 贱奴之生活 70
一 比较研究 70
二 「背桠柴披羊皮子吃葡萄菜」 71
三 传说之分析 74
第七节 奴隶制度之罪行 77
一 残暴 77
二 黑暗 78
三 苛刻 80
四 隋落 81
第二编 夷患史纲 82
第六章 雷马屏峨与南中之开辟 82
第一节 大小凉山初非夷区 83
第二节 雷马屏峨大小凉山及南中之开辟 85
第三节 楚裔长夷建国南中 89
第七章 历代之夷患 95
第一节 概述 95
第二节 汉代破郡县杀长吏叛服难常 96
第三节 由蜀汉南征至隋初平南 97
第四节 唐代屠蜀寇蓉之惨剧 99
第五节 宋代夷患略论 104
第六节 凉山问题之发生与明代经营凉山之大要 107
第一节 清初之剿抚与倮罗根据地之北徙 113
第八章 清代之夷患 113
第二节 乾嘉之际之圣殖及剿办与峨夷投诚赐姓 117
第三节 道光年间夷患与专事防堵方策之硫立 121
第四节 清季之专事防堵与夷患 128
第五节 光宣间夷患 与赵督剿办及善后之经过 134
第九章 民国以来之筹边与夷患 139
第一节 民国元年防边保屯之调查与建议 139
第二节 民国初年雷马屏峨各边之糜焖 147
第三节 雷马屏峨继续糜焖与民国二十年后夷匪第二次大反及其投诚之经过 150
第三编 夷务研究 156
第十章 夷区人口之分析 156
第一节 查报 157
第二节 研究 159
第三节 估计 162
第四节 理解 168
第一节 士官籍贯与治夷国策 171
第十一章 士官高度概略 171
第二节 由明代改土归流至清初消灭士官政治 172
第三节 清季雷马屏峨滥赏士官之分析 175
第四节 清季雷马屏峨滥赏士官之后果 176
第五节 「以夷治夷」之失策 178
第十二章 清季雷马屏峨之防务 179
第一节 由剿办而堵 179
第二节 缘营之分防及其失策之检查 179
第三节 巡防军、土勇、团练与夷兵 184
第四节 兵山饷海会不足以固我边宇卫我人民 188
第十三章 策略之检讨 191
第一节 检讨之需要 191
第二节 关于「武力荡平半治立信及圣殖开发」之建议 191
一 关于「开发雷波富源解除夷患」方案 196
第三节 地方机关之夷务方策 196
二 关于划马颈子三棱罔「为联村建屯示范区案」 198
三 关于碉堡圣殖与招夷合作计划 199
四 关于核定夷目恢复夷保与屯田营案 201
五 关于「设置雷马屏峨迷务局案」 204
第四节 省府及其他方面之主张 205
一 关于「夷患 之成因」与「解决夷务」之要点 206
二 关于雷屏峨之开发与教育改进计划 209
三 关于产生新宗教与同化问题 214
四 关于以代圣怀之垦务为开发大凉山之中心事业之建议 217
五 关于剿办与善扣办法之论究 222
第十四章 近百年解放凉山奴隶之呼吁 227
编校后记 231
附地图二幅 232
(一)雷马屏峨大小凉山夷人分布图 232
(二)雷雷屏峨营堡汛防略图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