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 2001-2020年 说明书 送审稿》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陕西省人民政府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
  • 页数:18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总则 1

1.1 规划背景 1

1.2 编制的指导思想 2

1.2.1 以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为总目标 2

1.2.2 以促进非农化、城镇化发展为重点 2

1.2.3 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 2

1.2.4 以政策及制度创新为手段 2

1.3 规划依据 3

1.4 规划期限 3

第二章 城镇发展现状与条件分析 4

2.1 城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 4

2.1.1 解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 4

2.1.2 城镇化水平的区域比较分析 5

2.1.3 城镇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 6

2.2 发展背景与条件分析 8

2.2.1 宏观背景 8

2.2.2 微观条件 10

第三章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4

3.1 现状人口特点 14

3.1.1 总量及其增长 14

3.1.2 人口构成 16

3.1.3 人口素质 17

3.1.4 人口分布与人口流动 17

3.2 人口与城镇化发展预测 19

3.2.1 总人口数量预测 19

3.2.2 城镇化发展预测 22

3.2.3 三大地理区总人口与城镇人口预测 29

第四章 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30

4.1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0

4.1.1 经济与社会基础现状 30

4.1.2 发展目标 31

4.1.3 发展战略 31

4.2 城镇发展方针和战略 34

4.2.1 发展方针 34

4.2.2 战略目标 34

4.2.3 战略指标 34

4.3 城市发展导引政策 36

第五章 城镇发展的总体结构与规划 37

5.1 城镇空间组织 37

5.2 省域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 37

5.2.1 关中城镇群 37

5.2.2 分散集中型城镇分布区 38

5.2.3 散点状城镇分布区 39

5.2.4 城镇体系的空间联系 39

5.3 等级规模与职能分布规划 39

5.3.1 等级结构 39

5.3.2 城镇的职能结构 44

第六章 关中地区城镇发展 50

6.1 城镇发展战略 50

6.1.1 发展方针 50

6.1.2 发展目标 50

6.2 关中城镇群规划 50

6.2.1 现状及其发展条件 50

6.2.2 关中城镇群总体结构 51

6.3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 52

6.3.1 西安都市圈总体规划 52

6.3.2 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发展规划 55

6.4 关中其他地区城镇发展规划 57

6.4.1 宝鸡市 57

6.4.2 杨凌 59

6.4.3 渭南市 59

6.4.4 铜川市 61

6.4.5 咸阳市域北五县 62

第七章 陕北地区城镇发展 63

7.1 发展现状 63

7.1.1 区域自然地理、资源状况 63

7.1.2 区域城镇发展现状 63

7.2 发展战略 63

7.3 陕北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64

7.3.1 总体空间分布 64

7.3.2 空间结构 64

7.3.3 陕北长城沿线城镇点线状分布区城镇发展 64

7.3.4 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点状分布区城镇发展 66

第八章 陕南地区城镇发展 68

8.1 发展现状 68

8.1.1 区域自然地理、资源状况 68

8.1.2 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现状 68

8.2 发展战略 68

8.3 陕南城镇空间分布规划 69

8.3.1 总体空间分布 69

8.3.2 发展方向 69

8.3.3 城市人口规模 69

8.3.4 实施建设的重点 69

8.3.5 城镇发展规划 70

第九章 资源开发与城镇发展协调 73

9.1 资源利用协调 73

9.1.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73

9.1.2 土地资源利用协调 76

9.1.3 关中城镇群的土地利用协调对策 79

9.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协调对策 80

9.2.1 矿产资源开发与城镇发展 80

9.2.2 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发展 81

第十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协调 84

10.1 水资源总量特征、供需预测及平衡分析 84

10.1.1 水资源总量特征 84

10.1.2 供需预测与平衡分析 86

10.2 水资源开发协调对策 92

10.2.1 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与目标 92

10.2.2 水资源利用协调的总政策 93

10.2.3 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协调政策 95

10.2.4 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协调对策 98

10.3 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99

第十一章 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 102

11.1 总体思路与目标 102

11.1.1 总体思路 102

11.1.2 基本目标 102

11.2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调 103

11.2.1 关中城镇群 103

11.2.2 陕北城镇点状发展区 104

11.2.3 陕南城镇点状发展区 104

11.3 渭河干流综合治理 105

11.3.1 综合治理目标 105

11.3.2 综合治理工程 105

11.4 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治理 107

11.4.1 近中期目标 107

11.4.2 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107

11.4.3 规划近中期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08

11.5 自然保护区和自然湿地保护 108

11.5.1 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现状 108

11.5.2 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策 109

11.6 城市空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对策 111

11.6.1 城市空气环境治理建设 111

11.6.2 城市污水治理建设 112

11.7 城市垃圾处理 114

11.7.1 城市垃圾处理厂建设 114

11.7.2 城市垃圾处理对策建议 115

11.8 重要城市环境整治与建设规划 115

11.8.1 西安都市圈 115

11.8.2 其他中心城市 116

第十二章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协调 119

12.1 交通设施建设协调 119

12.1.1 综合交通规划 119

12.1.2 交通线网规划 119

12.1.2 交通设施建设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129

12.2 邮电通信与信息化网络建设 130

12.2.1 总体思路和目标 130

12.2.2 邮政通信信息网络建设协调 131

12.3 电力能源建设协调 136

12.3.1 电力开发模式 136

12.3.2 发展战略及目标 136

12.3.3 区域电力建设协调 137

12.4 城市燃气建设 138

12.4.1 城市燃气行业发展现状 138

12.4.2 燃气行业发展预测 139

12.4.3 燃气协调规划 139

12.5 城市集中供热建设 142

12.5.1 集中供热的发展与对策 142

12.5.2 主要城市供热工程建设 142

12.6 城镇防灾规划 143

12.6.1 抗震防灾 143

12.6.2 城市防洪 144

第十三章 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147

13.1 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城镇协调发展 147

13.1.1 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 147

13.1.2 旅游基地城市划分 148

13.1.3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对策 150

13.2 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151

13.2.1 现状 151

13.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2

13.3 历史文化保护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153

13.3.1 原则与总体思路 153

13.3.2 目标 153

13.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协调 153

13.4.1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153

13.4.2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160

13.5 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城镇发展协调的政策导引 163

13.5.1 严格执行文物法的有关规定 163

13.5.2 科学维护,合理利用文物 163

13.5.3 重点做好关中城镇群文物保护工作 163

13.5.4 城镇规划应体现历史文化特征 163

第十四章 区域管制与协调规划 164

14.1 管制区域的划分 164

14.2 分区域管制规划 164

14.2.1 有条件开发地区的管制 164

14.2.3 严格保护地区的管制 166

14.3 区域协调规划 167

14.3.1 关中城镇群的协调 167

14.3.2 与周边省区的协调 169

15.1 营造和改善有利于城镇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170

15.1.1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170

15.1.2 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口向城镇合理集中 171

15.1.3 实行积极的土地管理政策,合理安排和节约用地 171

15.1.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城市贫困问题 172

15.1.5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172

15.2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发展动力 173

15.2.1 发展高新技术,壮大新兴产业 174

15.2.2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 175

15.2.3 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175

15.2.4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健全完善市场机制 176

15.3 加快市场机制的形成步伐,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177

15.3.1 坚持体制创新,加快市场机制的形成步伐 177

15.3.2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77

15.4 区域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178

15.4.1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 178

15.4.2 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决策高度 178

15.4.3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和法制体系 179

15.4.4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产业 179

15.5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领导,建立和健全实施保障措施 179

15.5.1 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执法依据 179

15.5.3 要建立由省政府直接领导的规划协调机构 180

15.5.4 切实加强和改进城镇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 181

15.5.5 建立行政纠正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181

15.5.6 提高人员素质和规划管理水平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