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5
概述 7
大事记 11
第一章 机构设置 37
第一节 民国时期机构设置 37
第二节 建国后机构设置 38
一、地、市机构设置 38
(一)林业机构 38
(二)森工机构 38
(三)林业森工机构改革 39
二、挂靠单位 50
三、直属单位 50
(一)经营管理单位 50
(二)生产单位 51
(三)科研教育单位 53
四、县、区机构 59
第二章 森林资源 65
第一节 自然环境 65
一、气候 65
(一)太阳辐射 66
(二)日照 66
(三)气温 66
(四)降雨 66
二、地貌 67
(一)地势陡峻 67
(二)山地丘陵为主 67
(三)岭谷排列有序 67
(四)溶岩地貌广布红岩地貌典型 68
(五)水道纵横交错 68
三、山地土壤植被 69
(一)南方山地灌丛草甸土 69
(二)黄壤 69
(三)红壤 70
(四)赤红壤 70
(五)石灰土 70
(六)紫色土 71
第二节 森林植被 71
一、常绿阔叶林 71
(一)低山丘陵常绿阔叶林 71
(二)中山山地常绿阔叶林 72
(三)山顶苔藓矮林 72
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72
(一)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72
(二)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72
(三)紫色砂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73
三、针叶、阔叶混交林 73
四、马尾松林 73
五、灌丛 73
(一)石灰岩灌丛 73
(二)红色岩灌丛 74
六、稀树灌木草坡 74
(一)丘陵盆地草坡 74
(二)山地草坡 74
(三)石灰岩丘陵山地草坡 74
(四)紫色土盆地草坡 74
七、人工林 75
第三节 森林面积蓄积 75
一、面积 75
二、蓄积 78
第四节 资源特点 84
一、地理分布不均 84
二、中幼林多成熟林少 84
三、单位面积产量低 85
四、林种结构不合理 85
五、人工林树种单一生长不良 85
六、资源消大于长 86
第五节 森林植物 86
一、珍稀植物 86
二、材用植物 87
三、药用植物 87
四、芳香植物 88
五、油脂植物 88
六、纤维植物 88
七、果树植物 88
八、栲胶植物 89
九、淀粉植物 89
十、蜜源植物 89
十一、大型真菌 89
第六节 森林动物 89
一、列入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种及分布 90
二、列入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种及分布 91
第七节 森林资源调查 93
一、“三化”规划调查 93
二、“四五”调查 96
三、二类清查 99
第三章 山林权属与经营形式 103
第一节 山权林权 103
一、民国时期 103
二、建国后 103
第二节 经营形式 104
一、个体经营 104
二、集体经营 104
三、承包经营 105
(一)家庭承包经营 105
(二)专业户、重点户承包经营 105
四、联合经营 105
五、国家经营 106
第四章 营林生产 107
第一节 种苗 107
一、采种 107
(一)组织形式 107
(二)树种 108
(三)采种量与树种比重 108
(四)种果处理 109
(五)种子调拨 110
(六)韶关主要林木种子调出价 110
(七)采种基地 110
二、育苗 111
(一)苗圃建立与发展 112
(二)育苗方法 114
三、引种驯化 114
(一)庭园绿化树种 114
(二)山地造林树种 114
第二节 人工造林 115
一、造林发展阶段 115
二、造林方式 117
(一)民国时期造林方式 117
(二)建国后造林方式 117
三、林种树种 118
(一)用材林 118
(二)经济林 119
(三)防护林 119
(四)薪炭林 119
四、造林方法与技术 119
(一)杉木 119
(二)马尾松 120
(三)外国松 120
(四)丛生竹 121
(五)毛竹 121
(六)油茶 121
五、造林成效 121
第三节 飞机播种造林 134
一、面积 134
二、管理 135
三、成效 135
第四节 迹地更新 139
一、天然更新 139
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139
三、人工更新 139
第五节 四旁绿化 140
一、村旁、宅旁绿化 140
二、公路、铁路绿化 140
三、城镇绿化 141
四、厂矿、部队、学校绿化 142
第六节 义务植树 143
一、民国时期 143
二、建国后 143
(一)全民义务植树 143
(二)纪念性义务植树 144
第七节 封山育林 144
一、组织机构 145
二、具体措施 145
(一)实行封山育林责任制 145
(二)实行经济扶助 146
三、成效 146
第八节 抚育管理 147
一、幼林抚育 147
(一)抚育状况 147
(二)抚育方法 148
二、抚育间伐 149
(一)间伐面积 149
(二)间伐方法与要求 150
第九节 低产林改造 151
一、改造对象 151
二、改造方法 151
(一)天然低产林 151
(二)杉木低产林 151
(三)油茶低产林 151
三、改造面积 152
第十节 林业基地 152
一、基地设立 152
二、奖励措施 154
第十一节 育林基金 155
一、征收标准 155
二、使用管理 157
三、收支概况 157
第五章 森林管护 159
第一节 采伐管理 159
一、申请采伐 159
二、依约采伐 159
三、凭证采伐 159
第二节 纠纷调处 160
一、纠纷 160
二、调处 160
(一)组织机构 160
(二)处理程序 161
(三)政策原则 161
(四)成效 162
第三节 制止乱砍滥伐 162
一、乱砍滥伐 162
(一)1958年乱砍滥伐 162
(二)1968年乱砍滥伐 163
(三)1978年乱砍滥伐 163
二、制止措施 164
(一)定林权颁发证书 164
(二)执行《森林法》依法治林 164
(三)落实林业“三定” 164
第四节 护林防火 165
一、组织队伍 165
二、山火危害与查处 167
(一)危害 167
(二)查处 167
三、护林防火措施 168
(一)护林宣传 168
(二)防火制度 169
(三)防火责任制 169
(四)防火设施 170
(五)开展无山林火灾竞赛 171
四、护林联防 171
(一)湘粤桂护林联防总指挥部 172
(二)湘粤赣护林联防总指挥部 172
(三)区内护林联防 172
第五节 森林病虫 173
一、病虫危害 173
二、病虫普查 174
(一)1960年普查 174
(二)1980年普查 174
三、病虫害防治 176
(一)人工捕捉防治 176
(二)药物防治 176
(三)生物防治 176
(四)防治面积 176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 177
一、广东省乳源县珍贵动物保护站 177
二、始兴县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178
三、阳山县太平洞自然保护区 179
四、乳阳八宝山自然保护区 179
五、连县大东山茅坪自然保护区 179
第七节 林业公安 180
一、组织队伍 181
二、案件查处 181
第六章 林场 183
第一节 国营林场 183
一、建立与发展 183
(一)林场的建立 183
(二)林场管理体制的调整 184
(三)发展现状 185
二、经营管理 190
(一)经营方针 190
(二)技术管理 190
(三)劳资管理 190
(四)财务管理 192
三、商品材基地建设 192
四、多种经营 194
第二节 地方国营林场 195
第三节 集体林场 198
一、建立与发展 198
(一)1958年至1966年社队林场兴起时期 198
(二)1967年至1971年社队林场回落时期 199
(三)1972年至1976年社队林场发展高峰时期 199
(四)1977年至1979年社队林场滞后时期 199
(五)1980年至1987年乡村林场持续稳步发展 199
二、办场形式 203
(一)乡镇(公社)办场 203
(二)村(大队)办场 203
(三)自然村(生产队)办场 203
(四)自然村(生产队)联合办场 203
(五)合作办场 203
第七章 森林利用 205
第一节 生产设施建设 205
一、站、场建设 205
二、河道建设 205
三、公路建设 206
四、铁路建设 206
五、索道建设 206
六、其他设施 207
第二节 木材采伐 207
一、组织形式 207
(一)集体采伐 207
(二)国营采伐 208
二、采伐方式 210
三、采伐工具 210
第三节 木材运输 211
一、陆运 211
(一)山场集材 211
(二)汽车运材 212
(三)小火车运材 213
二、水运 213
(一)运输水道 213
(二)水运方式 213
(三)水运演变 214
第四节 木材经营 215
一、经营形式 215
(一)民国时期 215
(二)建国后 215
二、木材价格 216
三、木材检验 221
(一)检验标准 221
(一)检验人员与培训 222
四、木材采购 222
五、木材调拨销售 230
(一)场调 231
(二)途调 231
(三)地销 231
第五节 木材管理 231
一、利用限制时期 231
二、统购统销时期 232
三、“四凭证”管理 232
第六节 竹材采伐与经营 233
一、竹材采伐 233
(一)毛竹 233
(二)丛生竹 233
二、竹材经营 233
(一)毛竹 233
(二)篙竹、水竹 234
第七节 木材加工 236
一、锯材 236
二、家具 237
(一)韶关市家具厂 237
(二)始兴县家私厂 237
(三)韶关市新艺家具厂 238
(四)英德县木器家私厂 238
(五)乐昌县家私厂 238
三、人造板 239
四、造纸 240
五、竹、木工艺品 241
(一)竹板席 241
(二)竹鸟笼 241
(三)竹木雕刻工艺品 241
(四)竹木工艺餐具 242
(五)竹木玩具 242
(六)小木制品 243
(七)竹编 243
第八节 林产化工 243
一、松脂生产 243
(一)松脂采割 243
(二)采脂基地 243
二、松脂加工 244
(一)松香厂 244
(二)经营管理机构 244
(三)加工工艺 244
(四)松香、松节油产量 245
三、松香深加工 252
(一)聚合松香 252
(二)系列树脂产品 252
四、栲胶 252
第九节 更新改造资金 252
第十节 森工税利 253
一、原木税 253
二、利润 254
第十一节 林区专项建设 254
一、总体规划 254
二、实施及效益 257
第八章 林业科研 259
第一节 科研组织与队伍 259
一、民国时期 259
二、建国后 259
第二节 科研项目与成果 262
一、栽培技术研究 262
(一)杉木 262
(二)松树 263
(三)竹子 263
二、良种选育研究 264
(一)杉木 264
(二)马尾松 265
(三)油茶 266
(四)油桐嫁接技术 267
(五)板栗 267
三、食用真菌研究 267
四、病虫害防治研究 268
(一)松、杉幼苗病虫研究 268
(二)土炮撒药防治松毛虫 268
(三)马尾松毛虫生活史研究 269
(四)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研究 269
(五)油茶蛀茎害虫调查 269
(六)微生物防治松毛虫研究 270
(七)森林病虫害普查 270
五、标本园 271
第三节 科技成果推广 273
一、杉木山地育苗 273
二、杉木冬季造林 273
三、选优、嫁接技术 273
(一)杉木选优、嫁接技术 273
(二)马尾松选优、嫁接技术 274
(三)油茶选优、嫁接技术 274
(四)板栗选优与嫁接 275
(五)营养器育苗 275
第九章 林业宣传 277
第一节 宣传报导 277
一、宣传内容 277
二、宣传形式 278
三、资料编印 278
第二节 法规宣传 279
一、宣传《森林保护条例》 279
二、宣传《森林法》 279
第十章 职工队伍 281
第一节 队伍结构 281
一、文化结构 281
二、工种结构 283
第二节 队伍建设 285
一、思想建设 286
二、业务建设 286
三、中专教育 286
四、职称评聘 287
第十一章 党群组织 29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293
一、党的组织建设 293
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294
第二节 工青妇 294
一、工会组织 294
二、共青团组织 295
三、妇女工作 295
第三节 林学会 296
第十二章 荣誉录 297
第一节 先进单位、集体 297
第二节 先进(模范)个人 301
附录 307
一、图表索引 307
二、1988年至1992年韶关市林业建设主要成就 311
三、1992年韶关市县(区)林业局领导一览表 317
四、韶关市主要树木名录 319
五、韶关市主要经济动物名录 357
六、林业文存 369
1、中共韶关地委关于发展林业生产若干政策规定(1961年9月9日) 369
2、广东省韶关地区行政公署关于保护森林资源严禁乱砍滥伐的布告(1980年1月18日) 376
3、中共韶关地委、地区行政公署关于搞好稳定山权林权和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决定(1981年7月18日) 378
4、中共韶关地委韶关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山林权发证工作的总结汇报》(1982年元月18日) 380
5、韶关市人民政府转发市林业局《关于取消集体林区木材统购开放木材自由市场,加强木材管理的意见》的通知(1985年1月28日) 387
6、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林政管理的若干规定(1985年10月21日) 390
7、韶关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关于在全市开展无山林火灾竞赛实施办法》(1986年10月11日) 393
8、中共韶关市委《关于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韶关的意见》(1987年2月15日) 395
9、赣州地区行署、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余县吉村、河洞乡与南雄县国营帽子峰林场边界山林权属纠纷仲裁书》(1984年2月10日) 400
修志始末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