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1
党的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实施 1
第一章 党的建国方略的实现 3
一、走上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 3
二、外交方针和缔结中苏同盟 13
三、解放全国大陆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20
四、初步进行社会经济改组 29
五、实现财经状况基本好转的方针 39
一、共和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46
第二章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46
二、出兵援朝的重大决策 51
三、志愿军入朝参战和朝鲜战局的稳定 57
四、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 67
五、打谈结合与朝鲜停战的胜利实现 73
第三章 深刻的民主改革与社会改革 81
一、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81
二、安定社会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93
三、实现工人阶级当家作主 100
四、移风易俗和清除旧社会的污毒 107
一、调整工商业与活跃经济的举措 115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的多方面建设 115
二、加强政权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 121
三、创建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 127
四、倡导与鼓励农业互助合作 137
五、反腐蚀与打击不法经济行为 142
六、执政初期的整风和整党 148
七、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成就 15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61
一、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酝酿 163
第五章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163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167
三、工业化战略和编制“一五”计划 175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和步骤 183
第六章 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实施 190
一、工业化建设的启动及保证措施 190
二、统购统销政策的制定和实行 197
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普遍推广 203
四、手工业的发展和初步改造 209
五、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稳步推进 213
一、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确立及调整 221
第七章 围绕总路线的政治文化建设 221
二、在过渡时期继续保持两个联盟 230
三、文化建设和思想领域的斗争 236
四、反对分裂党的活动和增强党的团结 247
五、建设现代化国防的指导方针 251
第八章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努力 263
一、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 263
二、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71
三、中美关系与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 281
四、中苏关系和外交工作的积极成果 289
第九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98
一、提早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浪潮 298
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性步骤 308
三、个体手工业改造的急促完成 317
四、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22
五、经济变革的历史经验和遗留问题 324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曲折 333
第十章 走自己的路 335
一、向科学进军 336
二、苏联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343
三、反冒进 351
四、历史性盛会 358
五、在继续探索中取得积极成果 370
第十一章 从和风细雨到急风骤雨 381
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381
二、两类矛盾学说 386
三、整风运动 394
四、从整风到反右派 401
五、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410
第十二章 “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420
一、批判反冒进和发动“大跃进” 420
二、“以钢为纲” 432
三、六亿神州尽舜尧 439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 442
第十三章 降温和纠错 456
一、唱个低调 456
二、整顿人民公社 466
三、指标的调整 474
第十四章 从纠“左”到“反右倾” 482
一、庐山会议 482
二、“反右倾”斗争的展开 492
三、新的“跃进”高潮 499
四、苦果 503
第十五章 走出困境的努力 509
一、“紧急指示信”和“农业六十条” 509
二、调整方针的酝酿和提出 523
三、“八字方针”的初步贯彻 528
四、科学、教育及政治关系的调整 537
第十六章 退却与复苏 548
一、七千人大会 548
二、“伤筋动骨”的决策 556
三、大刀阔斧的调整 561
四、政治关系的调整 569
第十七章 冷眼向洋和热风吹雨 576
一、中苏关系 576
二、中美关系 585
三、中印边界武装冲突 588
四、中国和亚非拉及西欧国家的关系 590
第十八章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 596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596
二、“四清”和“五反”运动 602
三、党内的政治批判 611
四、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 615
第十九章 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624
一、再用三年调整的决策 624
二、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 628
三、“三五”计划的编制和三线建设 630
(下) 651
动乱与抗争 651
第二十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653
一、“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653
二、“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666
三、“文化大革命”的初步发动 682
四、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700
第二十一章 从“天下大乱”到“一片红” 722
一、“一月风暴”与全国性夺权 722
二、“二月抗争” 730
三、“三支两军” 738
四、“天下大乱” 745
五、走向“一片红”的曲折之路 752
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763
第二十二章 “斗、批、改”运动 775
一、天下初定 775
二、“斗、批、改”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788
三、“斗、批、改”的内容 803
四、国民经济的“新跃进”及其调整 830
第二十三章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政变阴谋 839
一、利用动乱攫取权力的林彪集团 839
二、九届二中全会 849
三、批判陈伯达与整风 860
四、“九一三”事件 870
第二十四章 周恩来1972年的整顿及其受挫 882
一、初期的“批林整风”运动 882
二、“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认识上的变化 893
三、周恩来领导批判极左思潮和对各项工作的整顿 898
四、江青集团反对批判极左思潮。周恩来整顿被迫中断 923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934
六、打开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940
第二十五章 从“批林批孔”运动到四届人大的召开 951
一、反击“右倾复辟回潮” 951
二、批林批孔运动 961
三、四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971
第二十六章 邓小平主持工作与全面整顿 982
一、把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搞上去 982
二、整顿军队,加强国防 1000
三、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 1009
四、邓小平说: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 1018
五、文艺政策的调整和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的成立 1025
六、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召开和整党的初步措施 1031
七、江青集团的反扑与全面整顿的中断 1043
第二十七章 从“四五”运动到粉碎“四人帮” 1049
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不得人心 1049
二、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抗议运动 1057
三、江青集团的反扑 1069
四、粉碎“四人帮”的胜利 1075
走向历史转折 1083
第二十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085
一、“左”倾指导方针的延续 1085
二、“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及其遇到的抵制 1092
三、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国家正常秩序的恢复 1099
四、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新跃进”的发动 1112
第二十九章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伟大转折的序幕 1122
一、拨乱反正的艰难步履 1122
二、讨论真理标准问题,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1136
三、历史转折的前奏 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