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801708458
  • 页数:367 页
图书介绍:《当代中国》丛书是由国家统一部署,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条战线的力量完成的鸿篇巨制,这本纪念册就是以浓缩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再现了丛书的编撰、出版、发行过程。纪念册由盛世修史、巨大关怀、万人著书、国史瑰宝、薪火传扬五部分组成。

绪论 1

第一编 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 38

第一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民族工作(上)——民族政策的确立和民族工作方针的制定(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 38

第一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 38

一、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 39

二、《共同纲领》关于民族政策的规定 40

第二节 民族事务机构的建立及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41

一、中央及地方民族工作机构相继建立 41

二、民族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 43

三、慎重稳进方针的提出 44

第三节 解放少数民族地区 45

一、新疆的和平解放 45

二、西藏的和平解放 47

三、清剿残匪,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 50

第四节 疏通民族关系的重要措施 52

一、中央派访问团到少数民族地区访问 52

二、组织边疆少数民族各阶层人士到内地参观 55

第五节 为打开新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局面而进行的三项工作 56

一、尽可能为少数民族办好事 57

二、为少数民族培养干部 61

三、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民族宗教上层人士 65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民族工作(下)——民族政策的实施和民族工作的初期成就(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 68

第一节 帮助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 68

一、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歧视的一切有形痕迹 68

二、进行民族识别,确定民族成分 69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71

四、保障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措施 73

第二节 改革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为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扫清道路 75

一、少数民族农村的土地改革 75

二、少数民族牧区的民主改革 77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78

第三节 检查民族政策执行情况,重点批判大汉族主义 81

一、一九五二年的第一次大检查 82

二、一九五六年的第二次大检查 86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整风和宗教制度的改革 89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 90

二、少数民族宗教中的封建特权和剥削制度的改革 93

第五节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 94

一、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94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 95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96

四、中共“八大”决定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 97

第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工作(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 99

第一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99

一、“大跃进”的形成及其发展 99

二、“一步登天” 100

三、促进运动发展的两种因素 101

第二节 “大跃进”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03

一、为农田水利和地方工业建设打下基础 103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对民族地区生产力的破坏 104

三、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受到损害 104

第三节 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对急躁冒进的纠正 106

一、国民经济和人民公社所有制的调整 106

二、民族关系的调整 108

第四节 西藏发生全面武装叛乱 110

一、武装叛乱的发生 110

二、中央被迫采取平叛改革方针 112

第五节 民族工作根本指导思想偏离正确方向 113

一、“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 114

二、片面强调阶级路线 115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民族工作(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116

第一节 民族工作的一场浩劫 116

一、践踏民族政策,取消民族工作 117

二、大批民族干部遭受迫害 118

第二节 对林彪、江青等人倒行逆施的斗争 119

一、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保护和对民族地区群众的关怀 119

二、各族干部和群众的抵制和斗争 121

第三节 十年动乱期间一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22

一、农牧业生产增长缓慢 122

二、工业交通建设有一定发展 124

三、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破坏严重 125

第五章 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一九七七——一九八八年) 127

第一节 重申政策,拨乱反正 128

一、推翻强加给民族工作的罪名 128

二、全国边防工作会议重申民族政策 129

三、根本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130

四、平反冤、假、错案 132

第二节 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任务和民族工作重点的转移 133

一、新时期民族工作任务的提出 133

二、民族工作逐步走上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 134

三、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分类指导 136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 138

一、改革的任务 138

二、农村、牧区的经济体制改革 139

三、城市的体制改革 142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和边境贸易的发展 143

一、对外开放的初步成就 143

二、建立横向经济联系 144

三、发展边境贸易 145

第五节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政策和措施 146

一、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措施 146

二、各民主党派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脱贫致富做出贡献 148

第六节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立法 150

一、坚持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50

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成长 151

三、民族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152

四、其他法规关于民族平等权利的规定 154

第七节 为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采取的主要措施 155

一、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155

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和传统体育的发展 157

第八节 改革开放的成果及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158

一、改革开放的初步成果 158

二、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59

第九节 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 161

一、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161

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人物表彰大会的召开 163

三、加强新时期民族问题的研究 164

第二编 民族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实现 168

第六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8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制定 169

一、中共早期的联邦制口号 169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提出 170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71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72

二、民族区域自治受到干扰和破坏 174

三、民族区域自治建设的新发展 175

第三节 五个自治区建立的方法步骤 177

一、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178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建立 179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 180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 181

五、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182

第四节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性质及其特点 183

一、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183

二、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三个特点 184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就和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187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成就和优点 187

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88

第七章 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工作 190

第一节 杂居散居少数民族的概况 190

一、杂居散居状况的形成和发展 190

二、杂居散居的特点及其在各民族共同发展中的作用 192

第二节 新中国对杂居散居少数民族的政策和工作 193

一、保障杂居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193

二、杂居散居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 195

三、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曲折发展 196

第三节 城市少数民族工作 199

一、城市少数民族及民族工作概貌 199

二、城市少数民族职业结构的调整 200

三、城市少数民族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 202

四、城市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 204

五、城市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得到尊重 206

第四节 民族乡的工作 207

一、民族乡的发展历程 207

二、民族乡的工作 208

三、民族乡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成就 210

第五节 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的工作 212

一、没有条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概况 212

二、近四十年来未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的发展 214

第八章 民族识别 217

第一节 复杂的族别情况 217

一、众多的族称 217

二、族别问题的提出 219

第二节 识别民族的依据 220

一、中国对“民族”一词的使用 220

二、识别民族的依据 222

第三节 民族识别的进程 227

一、第一阶段的识别工作 227

二、第二阶段的识别工作 230

三、第三阶段的识别工作 232

第九章 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237

第一节 培养民族干部的重要性和各个时期的方针任务 237

一、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237

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任务 238

三、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的政策 239

四、新时期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发展 241

第二节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措施 242

一、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 242

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措施 243

三、加强少数民族在职干部的轮训 246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各少数民族培养输送大批干部 247

五、汉族干部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帮助 248

第三节 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少数民族干部 250

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发展 250

二、干部制度改革给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带来的变化 252

三、各级中共组织和政权机关的少数民族干部 253

四、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在各条战线上 256

第十章 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 259

第一节 广泛建立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 259

一、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基本状况及其特点 259

二、上层人士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261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上层统战工作 262

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上层人士的政策和工作 262

二、帮助民族上层人士不断进步,争取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做出贡献 267

第三节 民族上层统战工作遭到的挫折和破坏 270

一、“左”的思想的干扰 270

二、“文化大革命”中对上层统战工作的破坏 270

第四节 新时期的上层统战工作 271

一、全面落实统战政策 271

二、争取达赖集团和国外藏胞回归祖国 273

三、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一战线的发展 274

四、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275

第十一章 民族团结工作 278

第一节 解决历史遗留的民族问题 278

一、对流散的哈萨克族的安置 279

二、帮助鄂伦春族定居 280

三、苦聪人出林落户 282

四、大瑶山瑶族的“团结公约” 283

五、一些地区的苗、瑶族下山分田定居 284

第二节 调解边界和草原纠纷 285

一、甘、青两省边界纠纷的调解 285

二、川、甘两省齐哈玛草山纠纷的调解 285

三、内蒙古、河北边界纠纷的调解 286

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与山丹军马场草山纠纷的调解 287

第三节 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 289

一、民族团结月活动的逐步开展 289

二、民族团结月活动的主要内容 290

三、民族团结月活动的效果 292

第四节 普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293

一、地方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的召开 293

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295

三、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297

第五节 民族团结工作的基本经验 299

第三编 少数民族社会面貌的变化 306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306

第一节 民主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306

一、少数民族中社会结构的四种情况 306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307

第二节 社会经济结构和汉族相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 308

一、内蒙古东西部蒙古族地区 309

二、西北回族地区 310

三、新疆维吾尔族地区 311

四、广西壮族和瑶、苗、侗族地区 312

五、贵州苗、布依、侗族地区 313

六、湖南湘西苗族地区 313

七、云南白族地区 313

第三节 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地区的民主改革 314

一、四川彝族、藏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314

二、西藏的民主改革 318

三、云南傣族地区和一些山区的民主改革 320

第四节 处在原始公社末期的少数民族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322

一、未进入阶级社会的少数民族的基本特点 322

二、改造原始落后因素的主要措施 322

第五节 牧区的民主改革 323

一、改革的方针和步骤 323

二、具体政策 324

第六节 废除宗教中的封建特权和剥削制度 327

一、宗教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的情况 328

二、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政策界限 329

第十三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332

第一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2

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 332

二、西藏农村实行“稳定发展”的方针 334

第二节 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5

一、牧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 335

二、对牧主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336

第三节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7

一、少数民族手工业生产的特点 337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8

第四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9

一、少数民族私营工商业的特点 339

二、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9

第十四章 少数民族中的宗教工作 341

第一节 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341

一、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341

二、宗教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34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及法律规定 345

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45

二、国家法律中关于宗教问题的规定 346

第三节 少数民族中的宗教工作 347

一、宗教工作的发展历程 347

二、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生活得到保护 350

三、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351

四、团结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 353

第十五章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56

第一节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由来及其特点 356

一、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由来 356

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 35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360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60

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 362

第三节 发扬传统美德,树立新的观念和风尚 364

一、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美德 364

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树立新观念和新风尚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