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全国首次“试办农业合作社”会议“应运而生” 5
第一节 “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时事教育和农业压力 5
第二节 新区加速土改与老区互助合作基本状况 10
第三节 长治专区“试办初级社会议”适时召开 14
第四节 首次宣传毛泽东“以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 22
第五节 华北局调查组与会强调的不同要旨 25
第二章 “试办农业合作社”山西省委和华北局歧义探微 29
第一节 华北局调查组打上问号的会议报告 29
第二节 长治地委对调查组报告的不同看法 33
第三节 山西省委不同意调查组意见的前因 35
第四节 赖若愚起草《把老区互助组织提高一步》报告 41
第五节 华北局再三请示刘少奇之故 46
第三章 “试办农业合作社”党内不同意见的升级交锋 53
第一节 刘少奇对山西省委报告严厉表态的理论依据 53
第二节 刘澜涛在华北局紧急传达刘少奇指示 56
第三节 华北五省互助合作会议“针尖对麦芒” 59
第四节 华北局要求山西省委检讨 62
第四章 山西省委与华北局“不同意见”的渊源探寻 66
第一节 山西省委向华北局申诉的舆论氛围 66
第二节 共产党深获民心的历史启示 73
第三节 刘少奇三次讲话批示支持华北局 79
第四节 毛泽东与刘少奇“先机械化还是逐渐集体化”的理论差异 86
第五章 毛泽东酝酿支持山西省委意见的战略高点 96
第一节 毛泽东初阅山西试办农业合作社文件 96
第二节 怎样继续引导农民——李顺达互助组的公开回答 99
第三节 怎样面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的历史冲击力 103
第四节 怎样构筑“能战然后能和”的战略基点 109
第六章 全国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的亮点 115
第一节 毛泽东说服刘少奇等人的基本理论 115
第二节 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的筹备与召开 123
第三节 山西首批农业社的蹲点调查 126
第四节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草案)》主要特色 130
第五节 与美国旧金山会议的战略对峙 134
第六节 同步试办国营农场与山西干部履新 136
第七章 1952年全国“试办农业社”初获成功 142
第一节 长治十个试办农业社的骄人成绩 142
第二节 川底农业社成功的具体经验 145
第三节 西沟互助组升级初级社的关键 151
第四节 西沟村入社与退社的“示范”较量 155
第五节 反细菌战农村卫生工作典型东四义村 159
第六节 全国试办农业社典型开花 162
第八章 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战略要点 165
第一节 东北局复电松江省委的理论思考 165
第二节 中国农民代表团劳模访苏感悟 170
第三节 刘少奇出席苏共十九大信呈斯大林的重要信息 175
第四节 毛泽东党中央提前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键 180
第九章 1953年春毛泽东京汉沿线视察的重点 186
第一节 专列上约谈河北地县合作社 186
第二节 把脉河南农业合作“气温表” 192
第三节 视察武汉三镇的重要讲话 197
第四节 毛泽东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理论思辨 202
第十章 毛泽东沿江视察的农业关怀 207
第一节 长江舰上三询水利开发 207
第二节 黄河岸边深触民情水情 211
第三节 中山陵明孝陵前的历史追怀 215
第四节 以合作化整合国力的沿途座谈会 218
第十一章 1953年农业合作化的双层推进 225
第一节 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概况 225
第二节 邓子恢提出“四大自由”的来龙去脉 229
第三节 模范平顺县三大典型社的示范特点 234
第四节 平顺“小伯乐”对典型社的发现 241
第十二章 “统购统销”与合作化进程的重要交织 244
第一节 全国财经会后毛泽东一次重要讲话 244
第二节 统购统销决策的要点和防“左”旧闻 248
第三节 毛泽东批评农工部“言不及义,好行小惠”的要害 254
第四节 美国帮扶台湾“好行小惠”的措施 258
第五节 统购统销对农业合作化的整体推进 262
第十三章 1954年全面推进合作化的党内整合 266
第一节 毛泽东微访浙江新登农业社 266
第二节 刘少奇关于合作化认识的自我批评 270
第三节 高饶事件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双重影响 278
第四节 全国第二次农村工作会议的新举措 285
第十四章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层动力与国际霸权阻力 288
第一节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农业合作社代表 288
第二节 全国基层乡村党支部加速建立 296
第三节 赫鲁晓夫和毛泽东碰杯的两点要求 299
第四节 美国军援台湾的四处剑锋 302
第十五章 1955年加快农业合作化的战略视野 307
第一节 合作化加海陆空的连线 307
第二节 “收缩风”刮到浙江、山西和全国 313
第三节 毛泽东紧急主持十五省书记会 319
第四节 蒋介石恰时“答记者问” 323
第五节 邓子恢和毛泽东争论的另一种说法 326
第六节 毛泽东单独接见陶鲁笳所谈所悟 333
第十六章 农业合作化高潮遽起的组织推动 338
第一节 毛泽东合作化报告的深刻与幽默 338
第二节 省市委书记处和干部级别制的建立 346
第三节 七届六中全会要闻 351
第四节 毛泽东紧追加快农业合作化的“历史博客” 357
第十七章 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典型社撷英 364
第一节 毛泽东“按语”推荐的老典型西沟村 364
第二节 新典型“穷棒子社”西铺村 369
第三节 联村社好典型周家庄 373
第四节 “鸡毛飞上天”又掉下来的南崔庄 380
第五节 “鸡毛真的飞上天”的七里营刘庄 383
第十八章 农村社会主义高潮浪尖 386
第一节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反复调研与颁布 386
第二节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提前问世 396
第三节 针对大陆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台湾原始档案 399
第四节 社会主义阵营农业会议的中国报告 404
第十九章 农业合作化后期急速升级并社成因及症结之探讨 408
第一节 急速升级并社的历史成因 408
一、广大农民真心拥戴共产党是升级并社的基本动力 408
二、毛泽东的紧迫感和崇高威望的积极影响 412
三、股份资金对贫农入社的政策扶持 415
四、各地党组织急速推动,报刊大力宣传 416
第二节 急速升级并社之症结 420
一、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出现盲点 420
二、决策层后期的具体纠正与舆论导向习惯性加码的博弈 423
三、客观分析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的负面作用 427
四、“走极端”“一窝蜂”反映干部任命制潜在的较为深远的滞后影响 432
第二十章 余论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战略意义 438
主要受访者名单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