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类精神论——人性探源求索信念理想 8
第一章 恶的胁迫与善的引导——中西从创世神话开始表现的两条不同方向的文化源流的差异 8
第一节 对自由的朦胧意识是艺术及宗教产生的思想源头 8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决定于观念的产生和演进 8
二、艺术的起源表现了原始人开始对人类自由本质的自觉和肯定 13
三、对自由的肯定意识蕴涵着推动自由发展的愿望 14
四、艺术精神与宗教意识同源异流 18
第二节 自为的人——怎样认识人的本质 24
一、人的为他的存在 24
二、人的自为的存在 28
第三节“人类精神”这一核心概念是认识人的本质、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及善的本质的关键 30
一、“人类精神”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源于对我国学术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之反思 31
二、高尔泰美学理论的得与失 35
三、李泽厚美学理论的深刻与不足 39
四、美以善为前提还是善以美为前提 43
五、美即自由的客观存在 49
六、美与自由的客观联系决定美的人民性和永恒性 54
七、美感的发生和发展表现为形象思维 56
八、表现为形象思维的美感的理性内涵 58
九、不能脱离形象思维的艺术形象 61
十、美感的不可重复性推动着艺术的进步 65
十一、“人类精神”的发展主要是在艺术的发展中实现 70
第四节 认识艺术的本质和形象思维的二重性是把握艺术起源的关键 72
一、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是将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混同 72
二、艺术思维的智力基础证明将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混同的错误 76
三、艺术的娱乐性导致艺术起源的游戏说 79
第五节 原始宗教起源于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关注 82
一、原始宗教意识的萌芽必须以原始艺术精神为其思想基础 82
二、群体意识是原始宗教产生的前提 86
三、原始宗教对人类进步的作用及其局限 88
第六节 恶的胁迫是西方创世神话传说的基调 92
一、恶的胁迫是《旧约》中神辖制信众的基本手段 92
二、觉醒的人道无力抗拒强暴的神道所演示的希腊悲剧 97
第七节 善的引导是华夏创世神话的主旋律 99
一、华夏神话创世神和英雄形象的献身精神 99
二、重人道轻神道的华夏精神的优势与不足 103
第二章 科学求实与人类理想的早期经典——孔子的大同世界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所构想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理想 113
第一节 孔子的大同世界理想蕴含着华夏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113
一、孔子的大同世界理想是一种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 114
二、孔子的大同理想表现了华夏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117
第二节 柏拉图的理想国表现了西方求实的科学精神 119
一、理想国的建立着眼于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及其效能 119
二、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理性精神 124
第三节 孔子的大同理想与柏拉图理想国之差别根本在于核心价值理念的差别 128
一、“仁”与“正义”的本质区别 128
二、柏拉图空想共产共子女的乌托邦所表现出的极为有限的精神境界 131
三、“仁”之“和而不同”与乌托邦“同而不和”的差别表现了核心价值理念在层次上的差别 132
四、对大同理想片面理解而走向柏拉图式乌托邦的康有为的《大同书》 135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对柏拉图国家学说的继承、批评和发展以及他的局限性 137
一、“公正”与“正义” 137
二、“德性”与“正义” 141
三、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共产共子女的乌托邦的批评 142
四、亚里士多德人类中心说与华夏“惟人万物之灵”的本质区别 145
五、孔子大同理想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国家学说的互补互证 147
第三章 自由民主与精英责任——西方个人自由观念基础上的民主法制与东方人道精神基础上的民本思想所表现的两种思想迥异的政治、军事传统观念 149
第一节 自由民主观念及科学精神是西方文明所表现的优良传统 149
一、伯里克利的阵亡将士葬礼演说词表达的自由观念 149
二、卢梭《社会契约论》民主法制思想及其个人主义实质 153
第二节 华夏人道精神和民本思想 157
一、华夏民族从文明的初始阶段就重民、重德、重和谐、重普天一家 157
二、周武王的战争演说词《尚书·泰誓》表达的人道精神已具有理性的高度 158
三、引领华夏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儒道思想其本质就是对私欲的节制和克服 161
四、和谐思想是华夏文明以人道精神制约私欲的核心价值观 163
五、东西方不同的政治、军事传统观念对今天的人们的启示 167
第四章 个性的抑扬与人类的和谐共荣——认清共产共子女的乌托邦与科学共产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为了将科学求实的态度与人类理想的精神相结合,以展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 171
第一节 西方对个人主义的否定与肯定 171
一、莫尔《乌托邦》与孔子大同世界的异同 171
二、对个人主义利己心的片面肯定依然是现代西方主流意识的本质所在及其致命缺陷 173
第二节 人类本质的自觉是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176
一、中国的崛起能依靠对西方民主观念的简单移植吗? 176
二、对利己主义的批判和对人类自由本质的揭示是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学说的基本出发点 178
三、社会的发展对新时代文化经典的呼唤 183
第三节“善的引导”的东方哲学与西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结合是人类生态文明的希望 186
一、科学共产主义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模式,而是人类解放的方向性理论 186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人类理想的探索之路 193
第二篇 属性影响论——辩证溯本坚守理性求实 204
第一章 用属性即质的观点认识事物 204
第一节 事物没有基本的本质 204
第二节 事物的自为存在 209
第三节 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事物属性的发展 212
第四节 质变及事物间的区别 214
第二章 用影响即矛盾的观点认识运动 218
第一节 因果联系 218
第二节 必然性与偶然性 235
第三节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245
第四节 否定性不能从事物自身获得 250
第三章 创立辨证法理论的经典作家是怎样用属性影响的观点看待事物和运动的 256
第一节 辨证法的基本出发点 256
第二节 事物、属性、本质 257
第三节 事物没有基本本质 262
第四节 运动、矛盾、否定 265
第五节 事物的发展和质变 277
附录:关于具体真理的提纲 287
无私治学 执著追求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