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之处分&佚名 1
科学国学并重论&萧公弼 3
我之国粹保存观&范皕诲 6
青年国学的需要&范皕诲 9
论今日治国学者所应改良之十大方针&陆达节 15
答程演生·国学与国文&陈独秀 21
学术与国粹&陈独秀 22
寸铁·国学&陈独秀 24
论振兴国学&闻一多 26
国粹与欧化&周作人 28
思想界的倾向&周作人 31
读仲密君《思想界的倾向》&胡适 33
新思潮的意义&胡适 36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胡适 43
研究国故的方法&胡适 55
再谈谈“整理国故”&胡适 58
国故和科学的精神&毛子水 62
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张煊 73
国故的地位&王伯祥 93
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运动&余祥森 95
北京大学研究所整理国学计划书&马叙伦 99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傅斯年 105
敦煌掇琐叙目节录&刘复 114
整理中国最古书籍之方法论&朱希祖 116
筹划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经费建议书&沈兼士 125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馆开学演词&叶恭绰 128
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吴承仕 131
清华开办研究院之旨趣及经过&吴宓 135
北京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发展计划书&杜钢百 140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蔡元培 148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概略序&蔡元培 150
我们对于国故应取的态度&顾颉刚 152
一九二六年始刊词&顾颉刚 155
佛学是否国学&显教 166
研究国学应该首先知道的事&钱玄同 169
汉字革命与国故&钱玄同 172
科学与经书&林玉堂 175
“以震其艰深”&鲁迅 188
所谓“国学”&鲁迅 189
十四年的“读经”&鲁迅 191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鲁迅 194
新文学之建设与国故之新研究&郑振铎 199
且慢谈所谓“国学”&郑振铎 202
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朱自清 210
国故与现代生活&曹聚仁 216
国故研究者&叶圣陶 220
中国文化之出路&陈序经 225
国学运动的我见&成仿吾 234
整理国故的评价&郭沫若 237
中国今日之中国学术界&陈一百 240
论“五四”整理国故运动之意义&李麦麦 248
国粹与西洋文化&陶孟和 256
国学之范围&沈庆侅 261
国学概论·绪论&马瀛 266
最近中国学术思潮之变迁&朱葆龄 278
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节录&王云五 281
国学入门·引言节录&沈亦云 286
国学常识·概说&曹朴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