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地理概况及前新第三纪地质构造区 4
第一节地理概况 4
第二节前新第三纪地质构造区 5
第二章地层 7
第一节前志留系 7
第二节志留系 8
第三节泥盆系 10
第四节石炭系 12
第五节二叠系 16
第六节三叠系 20
第七节侏罗系 27
第八节白垩系 35
第九节老第三系 40
第十节新第三系 43
第十一节第四系 49
第三章岩浆岩和岩浆活动 52
第一节中一酸性深成岩 52
第二节超镁铁质岩 54
第三节火山岩 58
第四章变质带和变质作用 59
第一节前寒武纪变质带 60
第二节古生代变质带 60
第三节中生代变质带 64
第五章区域地质构造 65
第一节区域性断裂带 65
第二节前新第三纪地质构造区的基本特征 66
第三节构造运动及地史演化 68
第六章金属矿产概述 73
第一节矿种及其分布 73
第二节金属矿床成因类型 73
第三节成矿时代 82
第四节成矿区(带) 82
第七章黑色金属矿床 88
第一节铁矿床 88
第二节锰矿床 92
第三节铬铁矿矿床 96
第八章铜铅锌矿床 98
第一节脉状矿床 98
第二节夕卡岩型矿床 105
第三节黑矿型矿床 110
第四节别子型矿床 117
第九章钨锡钼铀汞锑矿床 122
第一节钨锡钼矿床 122
第二节铀矿床 124
第三节汞锑矿床 128
第十章金银矿床 130
第一节概述 130
第二节典型矿床 131
第十一章非金属矿产 147
第一节分类 147
第二节产销概况 149
第三节个别矿床地质特征 156
第四节天然二氧化碳气 162
第十二章煤田地质 164
第一节概述 164
第二节北九州地区的煤田 166
第三节常磐煤田多贺区煤矿地质特征 178
第四节北海道石狩煤田 184
第十三章油田及气田 185
第一节概述 185
第二节含油气沉积盆地 186
第三节主要油气田 191
第十四章借鉴意义及建议 199
第一节日本地质矿产工作开展情况 199
第二节借鉴意义 201
第三节建议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