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区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大庆市大同区志编审委员会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

大事记 1

概述篇 24

第一章 疆域沿革 24

第二章 行政区划 24

第三章 大同区概况 26

第四章 乡镇(街道办事处)概况 27

第一节 乡镇概况 27

第二节 街道办事处概况 32

第五章 人口 33

第一节 基本情况 33

第二节 人口变化的原因 34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民族 36

第四节 文化程度 36

自然地理篇 41

第一章 自然地理概貌 41

第一节 地形地貌 41

第二节 草原 41

第三节 泡泊 41

第四节 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42

第二章 土壤 43

第一节 土壤种类 43

第二节 土壤改良 44

第三节 水土流失原因及保持措施 44

第三章 气候 44

第一节 四季气候特征 44

第二节 气温 45

第三节 风力、风向 46

第四节 日照 46

第五节 降水与蒸发 47

第六节 霜期和冰冻 47

第四章 自然资源 48

第一节 植物 48

第二节 动物 49

第三节 土特产 49

第四节 矿物 50

第五章 自然灾害 50

第一节 旱灾 50

第二节 风灾 50

第三节 冰雹 51

第四节 霜冻 51

第五节 涝灾 52

第六节 虫灾 52

农林篇 53

第一章 农业 5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3

第二节 解放前的农业概况 54

第三节 解放后的农业发展 55

第四节 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的改革与发展 62

第五节 建国后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64

第六节 本地施肥习惯及造肥方法 65

第七节 几种作物栽培技术及害虫防治 68

第八节 农科各站简介 79

第二章 林业 82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沿革 82

第二节 林业的自然概况 83

第三节 解放后林业的发展 83

第四节 适宜本地的主要树种 86

第五节 本地主要树种的栽培方法 86

第六节 果树栽培 87

第七节 林业管理 87

第三章 水利 88

第一节 水利机构沿革 88

第二节 水利的自然概况 89

第三节 抗涝灭灾的斗争 91

第四节 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 94

第五节 水利管理措施及机井效益 95

第六节 防治地方病和应用自来水 96

第七节 养渔事业的形成和发展 98

第八节 引嫩工程 99

第四章 电业 101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沿革 101

第二节 电力资源 102

第三节 电力在生产中的作用 102

第四节 电业管理措施 104

第五章 畜牧业 105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沿革 105

第二节 解放前的畜牧业发展概况 105

第三节 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106

第四节 家庭养禽业 109

第五节 本地主要畜禽品种 110

第六节 家畜主要疫病及防治 110

第七节 家畜常见病的治疗及土法验方 112

第八节 草原 114

第六章 农业机械 115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沿革 115

第二节 农业机械的形成和发展 118

第三节 农机作业的自然条件 121

第四节 农业机械的供应及修理 123

第五节 机械人员的培训 123

第六节 农业机械的基本状况 124

第七节 农机生产管理和技术保养 125

第八节 非田间作业机械 127

工业交通篇 129

第一章 工业 129

第一节 个体工业 129

第二节 石油工业 131

第三节 地方国营工业 131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133

第五节 社队企业 136

第六节 主要工厂简介 144

第七节 企业管理方法 146

第二章 交通 147

第一节 概况 147

第二节 公路 148

第三节 铁路 150

第四节 客运 150

第五节 货运 152

第六节 交通管理 156

第三章 邮电 157

第一节 概述 157

第二节 邮政 158

第三节 电信 160

财贸篇 162

第一章 商业 16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62

第二节 解放前概况 162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 16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商业的全面发展 166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176

第六节 土产品 177

第二章 工商物价 178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沿革 178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179

第三节 工商管理 181

第四节 物价管理 184

第三章 税务 184

第一节 解放前概况 184

第二节 解放后税务机构沿革及税金 189

第三节 各主要税种简介 191

第四节 反偷税漏税的斗争 194

第四章 财政 195

第五章 金融 19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7

第二节 信贷 198

第三节 储蓄 199

第四节 货币 200

第五节 反破坏人民币斗争一例 201

第六章 粮食 20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02

第二节 解放前粮食购销概况 203

第三节 解放后粮油购销情况 203

第四节 保管和贮运 204

第五节 粮食加工 207

第七章 物资供应 207

第八章 蔬菜 208

第一节 解放前概况 208

第二节 解放后的发展 209

第三节 蔬菜基地基本建设 210

第四节 本地菜农收入水平 211

第五节 本地主要蔬菜品种简介 212

城乡建设篇 213

第一章 城镇建设 213

第一节 机构建置及主要业务 213

第二节 城建事业发展状况 213

第二章 乡村建设 221

第一节 民宅建设 221

第二节 公房建设 221

第三节 村屯建设 222

第四节 土地管理 223

第三章 环境保护 223

第一节 机构建置及环保网的形成 223

第二节 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224

第四章 建筑队伍 225

第一节 城镇建筑队伍 225

第二节 乡村建筑队伍 226

第三节 外包工队伍 226

文教卫生篇 227

第一章 教育 227

第一节 光复前的状况 227

第二节 机构沿革 227

第三节 普通教育 233

第四节 幼儿教育 236

第五节 工农教育 236

第六节 教师队伍 237

第七节 勤俭办学 239

第八节 校舍及教育经费 240

第二章 体育 241

第一节 体委的组建和职责 242

第二节 体育运动的开展 243

第三节 群众性体育活动 243

第四节 体育人材的输送 248

第三章 文化、广播 24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49

第二节 文化事业 250

第三节 广播事业 252

第四节 电影放映 253

第五节 民间文艺 253

第六节 作品选辑 257

第七节 古代文物 275

第四章 医疗卫生 276

第一节 解放前医疗卫生情况 276

第二节 机构沿革 279

第三节 区人民医院 280

第四节 乡镇医院 284

第五节 个体诊所 286

第六节 爱国卫生与防疫 286

第七节 妇幼保健 291

第八节 计划生育 291

第九节 合作医疗 292

第十节 药政管理与公费医疗 292

第十一节 卫生谚语拾零 293

政治篇 295

第一章 政治纪略 29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295

第一节 党的建设 295

第二节 党代表会议 296

第三节 领导机构 298

第四节 党员 299

第五节 干部管理与培训 302

第六节 党的宣传教育 304

第七节 统战工作 307

第八节 纪律检查 308

第三章 政权建设 309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310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 311

第三节 人民代表 312

第四章 行政机构 313

第一节 区政府 313

第二节 科(室)编制 314

第三节 区政府主要领导 314

第五章 群众团体 315

第一节 工会 315

第二节 共青团 319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322

附录一、区委农村工作部 324

二、科学技术协会 325

第六章 公检法 324

第一节 公安分局 325

第二节 检察院 328

第三节 法院 331

附录 案例 333

第七章 信访 337

附记 伪满洲国机构 338

民劳篇 339

第一章 民政 339

第一节 民政工作概况 339

第二节 优抚 340

第三节 农村、社会救济 341

第四节 社会福利 343

第五节 基层选举 345

第六节 其它工作 345

第二章 劳资 346

第一节 劳资机构沿革 346

第二节 职工队伍建设与管理 347

第三节 待业青年安置及家属就业 348

第四节 职工退休、退职、子女接班 349

第五节 劳动工资 350

第六节 劳保用品 353

军事篇 354

第一章 机构与驻军沿革 35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54

第二节 武装部人员更迭及机构设置 354

第三节 建国前大同地区驻军 355

第二章 兵役与劳役 356

第一节 “九·一八”前的兵役 356

第二节 伪满时期的兵役、劳役 356

第三节 解放后的兵役 357

第三章 民兵 359

第一节 民兵的组建和发展 359

第二节 军事训练 360

第三节 武器装备 361

第四章 支援前线 361

第五章 战事、演练及战备 362

第一节 重大战事 362

第二节 军事演练及战备 363

第六章 人民防空 363

社会篇 364

第一章 民族构成及人口分布 364

第二章 谚语 364

第三章 习俗 367

第一节 蒙古族风俗一瞥 367

第二节 汉族风俗习惯 367

第三节 方言 372

第四章 寺庙 374

人物篇 375

第一章 人物传略 375

第一节 正面人物传略 375

第二节 反面人物传略 383

第二章 知名人士录 783

第三章 烈士表 397

第四章 英模录 402

附录篇 406

第一章 编修《大同区志》始末 406

第二章 资料备查索引 408

第三章 地名考 410

第一节 大同区城乡沿革及名称含义 410

第二节 几个村(屯)的由来 411

第三节 各乡(镇)自然村、屯名称 415

第四章 闲文轶事 418

第五章 兵灾匪患 423

第六章 解放前教、会及其它设置 425

《大同区志》组织机构及成书有关人员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