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 1
第一节 社会管理及其目标、价值 1
一、社会管理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厘清 1
二、社会管理的目标和价值 4
第二节 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 5
一、构建“三维”社会治理基础结构 5
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 6
三、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8
第二章 利益协调 13
第一节 我国社会利益关系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13
一、经济利益关系不均衡 14
二、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 18
第二节 我国社会利益关系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23
一、结构原因——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 23
二、体制原因——市场经济存在功能性缺陷 24
三、政策原因——不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 25
四、机制原因——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25
五、个体原因——利益观念和素质的差异 26
第三节 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基本思路 27
一、建立和完善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 27
二、建立和完善有力的利益约束机制 30
三、建立和完善畅通的利益诉求机制 32
四、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 35
五、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利益引导机制 37
第三章 权益保障 40
第一节 我国公民权益保障的现状 40
一、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40
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突出 41
三、社会边缘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形势严峻 42
第二节 公民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主要原因 44
一、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原因 44
二、劳动者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原因 46
三、社会边缘弱势群体权益被侵害的原因 47
第三节 加强对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的对策 48
一、加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对策 48
二、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对策 50
三、保障社会边缘弱势群体权益的对策 52
第四章 诉求表达 56
第一节 诉求表达的含义和作用 56
一、诉求表达的含义 56
二、诉求表达的作用 58
第二节 我国社会诉求表达机制的现实运作及存在的问题 60
一、转型时期我国诉求表达机制的现实运作情况 60
二、转型期我国诉求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 62
第三节 加强诉求表达机制建设的思路 64
一、加强引导 64
二、畅通渠道 66
三、建立规范 78
第五章 社会风险预警 81
第一节 社会风险预警的含义、功能、作用和意义 81
一、社会风险预警的含义 81
二、社会风险预警的功能和作用 81
三、社会风险预警意义 82
第二节 发达国家社会风险预警工作的基本特征 83
一、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 83
二、健全的组织机构 84
三、完备的公共危机预警管理体系 84
四、先进的公共危机预警网络 84
五、重视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技能的培训 85
第三节 做好社会风险预警工作的基本思路 85
一、建立社会风险预警管理框架 85
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87
三、加强对公众社会态度的调查 88
四、用创新思维构建我国社会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97
五、做好社会风险预警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99
第六章 社会矛盾化解 100
第一节 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矛盾现状 100
一、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仍未改变 100
二、我国社会矛盾的主流是人民内部矛盾 100
三、我国社会矛盾涉及问题复杂多变 102
四、我国社会矛盾表现形式日益激烈 103
第二节 我国社会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104
一、利益格局失衡贫富差距过大 104
二、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 106
三、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不完善 107
四、部分官员行为失范,基层干群矛盾激化 108
第三节 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路 109
一、政府应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行政理念 109
二、建立合理公正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 109
三、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2
四、畅通民众利益诉求渠道 113
五、完善社会矛盾的常态管理与应急处置机制 115
六、提高领导干部处理各类矛盾的素质与能力 118
第七章 公共安全 119
第一节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形势 119
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我国公共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119
二、各种风险相互交织使我国公共安全面临巨大威胁 120
三、人民群众对于公共安全方面的要求大幅度提高使公共安全建设面临巨大压力 127
第二节 我国公共安全建设的现状 127
一、预案建设 128
二、体制机制建设 134
三、法制建设 135
第三节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36
一、公共安全管理主体缺失 136
二、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137
三、公共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而且进程缓慢 137
四、公共安全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 137
五、综合危机防范技术薄弱应急救援能力有限 137
六、公众危机意识不强,缺乏自救能力 138
第四节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的思路 138
一、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工作 138
二、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建设 139
三、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物质保障 141
四、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形成各方参与的合力 142
第八章 流动人口管理 144
第一节 我国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144
一、我国流动人口的分类、基本状况与变化趋势 144
二、流动人口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147
第二节 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历史回顾、现状及问题 152
一、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历史回顾 152
二、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155
第三节 完善我国流动人口体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159
一、转变管理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159
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提高流动人口管理的实效性 160
三、加快建立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机制 164
第九章 信息网络管理 168
第一节 信息网络的特点及其影响 169
一、信息网络的特点 169
二、信息网络的普及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170
第二节 网络民意的回应 173
一、建立网上官民互动机制及时捕捉民意 173
二、建立网络民意的甄别机制全面把握民意 176
三、建立网络民意的回应机制主动应对民意 178
第三节 网络舆情的引导 180
一、发布权威信息 181
二、促进相互交流 182
三、建好门户网站 183
第四节 网络监督的完善 183
一、传统行政监督方式的缺陷及网络监督的兴起 184
二、当前制约网络监督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186
三、完善网络监督的建议 187
第五节 网络文化的构建 190
一、网络文化建设 191
二、网络文化管理 191
三、网络公民素养的提升 192
第十章 微博政务 194
第一节 微博概述 194
一、微博及其发展历程 194
二、微博的特点 197
三、微博的作用 204
第二节 微博政务的发展现状 207
一、我国微博政务的概况及典型 207
二、当前我国微博政务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210
三、微博政务的作用 211
四、当前微博政务存在的不足 216
第三节 发展微博政务的思路 217
一、树立微博服务于民的政务理念 217
二、实现微博政务的常态化与制度化 218
三、建设和运用好政务微博 218
四、政务微博要有内容,见实效 220
五、塑造理性和责任的微博文化 222
六、公务人员要善用微博 222
第十一章 社会诚信建设 223
第一节 当前我国社会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23
一、当前我国社会诚信存在的问题 223
二、导致我国社会诚信问题的原因 227
第二节 加强我国社会诚信建设的思路 234
一、加强经济领域的诚信建设 234
二、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 236
三、加强社会生活领域的诚信建设 240
第十二章 社会心理建设 244
第一节 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社会心理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244
一、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社会心理类型 244
二、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心理成因分析 251
第二节 建立社会心理干预与服务机制 254
一、建立社会心理千预与服务机制的主要内容 254
二、构建社会心理干预与服务机制 257
第十三章 社会组织 262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分类及其功能 262
一、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263
二、我国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主要功能 264
第二节 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70
一、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270
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72
第三节 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思路 278
一、政府树立扶持、利用社会组织的理念 278
二、变入口管理为过程管理 279
三、加强社会组织扶持体系建设 280
四、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 281
第十四章 城乡社区治理 283
第一节 我国城乡社区治理的探索与发展 283
一、实现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社会建设与管理的必然要求 283
二、我国城乡社区治理的发展历程 285
第二节 当前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 289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 289
二、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 293
第三节 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95
一、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思路 295
二、推进农村社区化,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与服务体制 305
参考文献 309
后记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