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全集 27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卷12》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颉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385 页
图书介绍:

愚修录(一) 3

“九江”名自南而北;“豫章”名自北而南 3

“乌号”二义 5

三年丧西汉初已流于形式 5

《尧典》四中星与《淮南·主术》 6

《月令》承二流,一《夏令》、《时儆》,一《幼官》 7

灵星之祠 7

克殷以前之周族社会 8

冤狱与戏剧 11

“陆梁”二义 13

戴震《七经小记》与制度、名物之各家专释 14

任大椿之疑古(戴震之反疑古) 15

“有乱十人”之增“臣”字 17

杨守敬藏《隶古定尚书》之获得及《云窗丛刻》本之多误 18

吕坤等集儿歌 18

《周礼》与周公(毛奇龄与姚际恒疑《周礼》、《仪礼》) 19

钟离春与宿瘤女 21

“殪戎殷”与“一戎衣” 22

魏文侯时封人为亲民之官,武侯时易为郡守 23

游侠灭虞氏 23

舜始作室,其死苍梧由征三苗 24

古遣将及将返国之礼 25

古代伐国时之照例文章 26

韩国地方制伍、闾、连、县 28

赵为中央之国 29

华山非一山名 29

古人口中之虚数 30

封后父为乡侯,后母为乡君 31

华林园之西王母桃、枣 31

赵逸斥史文、碑文之不实 32

齐召南疑《周礼》 33

齐召南述《尚书》学史 34

黄宗羲、陈祖范辨《伪古文尚书》 36

李绂、全祖望注意《永乐大典》 37

刘逢禄盛称《左氏》及其分《春秋》与《左氏》为二书之愿望 38

《隶古定尚书》古文无几与《书古文训》古文之来源 40

魏、唐人不瞭三体石经之时代 42

王姜赏令以臣、鬲 42

愚修录(二) 43

土室 43

文身 43

探汤听讼与羊触罪人 44

妇贞、女淫、烝报 45

羌人多姓姜 46

白兰为吐谷浑中心地区 46

裸国 46

以身为度 47

十寸尺与八寸尺 49

王肃《家语》袭《大戴礼》有罪亦有功 51

《大戴礼·保傅》袭贾谊文;成王年岁 53

胎教与太师、太宰 54

始创舟者之异说 55

“圣”为才而非德 56

形体壮大为美 58

《晋书》、《水经注》、《华阳国志》之廪君传说 58

《后汉书》之廪君传说 61

成周与王城 63

沈括记石油 64

陈奇猷以《周髀算经》解释甲骨文中“十三月”、“十四月”、“十五月” 64

刘文淇考王肃生卒年 70

杨伯峻论词头之“有” 71

李天根编《诸子平议补录》 72

《越绝书》中之十二分野 73

张鹏一论雍州弱水为阿母河 74

县与州 77

《淮南》引《序卦》 77

“航”为方舟 77

帝王苑囿蓄养猛兽 78

苏州至和塘 78

《论语》文之传讹 79

以幼小为昵称 81

“尔时” 81

“越卬” 83

词性不必分得太细 83

成语难解 83

孟卯妻嫂 84

龙继栋著述 84

“苍黄”与“苍皇” 84

朱大韶《春秋传礼征》 85

水北曰阳 85

厦门大学郑樵调查组 85

中关村名义 85

太监与庙宇 86

蒙、藏人不食鸡、鸭、鱼 86

愚修录(三) 88

“搏拊”即拍鼓 88

越南独弦琴 89

赵翼疑诸葛营 89

客家人读“发”为“蕃” 90

匈牙利古文字类中国篆书 91

毗沙门天王子独健与灌口二郎 92

《龙城录》记赵昱 93

傣族封建领主制 94

庄存与《周礼官属表》 96

平心论《周易》及《诗》“艳妻”等问题 113

“贤”本义为多财,多才为其引伸义 116

鲧所殛之羽郊当为《穆天子传》中之旷原 117

泽、睪、皐、皋、臭诸字;峄山疑为祀太、少皞而得名 118

皓、皡、?、灏一字异写 118

耐、能为一字 119

鲧、鲛、?、?一字异写 119

虞古文作? 120

城浑说楚以新城为郡 120

顺承王记秋操事 121

嬴与妫为一字 122

明代避役之苦 122

朱鹤龄破《春秋》凡例说 125

周达甫论《尚书》工作 126

梁元帝著《连山三秩》启古《三坟》书之渐 127

《金楼子》记洛下洞穴通昆仑 127

挽歌与齐国杞梁妻、三士、田横等故事 128

伪陨石 130

《吕刑》疑是楚王刑书 131

古代城广之故 131

淄水与石油 131

《帝系》之“韩”疑即寒 131

以“台”为予是东方语 132

成周北之路、洛、泉、蒲、徐 132

“十夫”与“十人” 133

沈祖绵说《世俘》与《论衡》 134

与沈维钧往返书札 134

仆欧与小子 136

奴隶之逃亡与诱致 136

伯、仲、季皆仅一人而叔数无限 138

儒家托周制之书 138

政令、禁令、戒令、征令与地方组织 138

《通志》纪、传文字对正史资料有选择 139

周武王之赤、白旗 139

牟廷相《同文尚书》钞本 140

愚修录(四) 141

昆仑之一元说与多元说 141

化石 146

偷桃故事 146

医师误“饧”为“锡” 147

陆树声以《周官》校《禹贡》 147

《夷俗记》所记蒙古风俗 148

黄帝历与阳历 152

巨蟒 153

卫地有邑、县二名 154

《礼记疏》论三皇、五帝 155

汉人说召公不说周公之故 157

《管子》改《孟子》中景公、晏子语为桓公、管仲语 158

《荀子》中说士、农、工、商 160

枢巫、跛?自矜神异 161

荀子之唯物思想 161

《鲁世家》与《三统历》纪年之异 162

邾君叔术之妻嫂与让国 163

房中乐不必与妇女有关 166

宋均破除辰、庐人迷信 166

墨子学于鲁及其反孔 167

神无常尊为伦理思想之反映 167

纬书中所记边疆风俗 168

《梁四公记》所言六女国 169

《邹子》及《逸周书》之“取火”文 170

君臣关系之时代烙印 170

珠贵于玉 170

“楚声高,齐声下” 170

武王军之歌舞 171

纬书以五帝扩展至若干世 171

《诗》三篇为一组 172

《毛诗》故意与《三家诗》立异 172

姬疑即氐 173

五行、五德、五运、五符瑞、五天帝 173

姜嫄与房后同为上帝所依以生子 174

太平天国之妇女军 175

“复”为白事 175

罢士、罢女之裁制 175

齐为寡甲兵而制赎刑,《小匡》、《齐语》、《泛论》记其事大同小异 176

小孤与澎浪两山之传说 178

玉茗为花名 179

礼家说君吊臣礼之自相抵牾 179

子、卯不乐 180

《蝴蝶杯》剧本事 181

李祖荫死于大连后之传说 181

愚修录(五) 183

《尚书》各篇字数 183

水道古今变迁 185

古代国都面积 185

张鹏一统计《尚书》所言国名、人名 186

后人以心目中之尧、舜厕入《周书》 188

张鹏一统计《尚书》中之“德”字 188

张鹏一以《尚书》各篇以寶货聚敛验兴亡 190

吴廷锡论《禹贡》黑水 192

张鹏一论“四海” 197

张鹏一论昆仑、弱水、流沙 198

洪水传说 200

我国少数民族由旧制进于新制 201

《禹贡》土壤及贡物 201

《禹贡》辞例 204

幽、并、营与冀、青之关系 205

吕梁为河、汾分水岭 205

与程百让论《战国策》之古本与今本 206

“九州”之名起西方乎?东方乎? 207

邹平伏生祠壁画“伏女传经” 208

《隋书·西域传》中二女国 209

《旧唐书》中东女国 211

《新唐书》中东女国误据玄奘《西域记》 212

附国烝报之俗 213

隋、唐烝报 213

齐地之女工与倡 214

楚地挽歌 214

铜鼓 214

褚与贮 215

“雎鸠”与“爽鸠” 215

西藏一妻多夫制 216

西藏酷刑 217

袁枚演邵雍十二万年历史重演论 217

纳训译《一千零一夜》 219

西亚伯叔兄妹成婚 220

伊斯兰教与拜火教之斗争 220

西亚奴隶制与扬州瘦马 221

秦人无嫡庶之别 222

纪年之虚岁与实岁 222

杭州泥打墙乃汴梁俗 222

邓粪翁书法 222

愚修录(六) 224

中国图腾制 224

杀首子以正世 225

“尹”为正道,“阪”为僻道 226

“丘甲” 227

乡、遂出军士之歧说 229

“爰田”与“州兵” 231

司徒、司马、司空不必为尊官 231

汲县《太公望表》所引《周志》 232

李阳冰要挟城隍神 233

孔子与采桑娘故事 234

“夫子” 236

写定群经之难 236

“君”与“侯” 238

上官安与父之妾、婢乱 238

“宁我负人,无人负我” 239

伪造古器物 240

自行车工序 240

“爰田”与“丘赋” 241

乌蛮、白蛮之别 243

金马、碧鸡神所在 244

鲁哀公如越 245

秦亡于与胡、越两面作战 245

主父偃、严安言秦亡之故与《淮南》同,而贾谊、司马迁乃不注意此事 247

“子”、“巳”、“已”三字之古文与商之图腾 250

中国语非单音节 251

乌拉圭之红党、白党与白狄、赤狄之比例 251

兆颂与签诀 252

清学与宋学之关系 253

历史人物与神话人物之发生先后 254

《后汉书》记汉石经事 257

“征和”当作“延和” 258

曾运干及其他 258

五行之原始意义 259

王夫之鄙视民间文艺 259

《大学》引《晋语》,郑注与韦解之异 260

《晋语》中杂入战国时语 260

万舞与摇摆舞 261

梆子剧《寇准背靴》 261

“勚着”为牢固义 262

长人高度 262

愚修录(七) 263

安源煤矿工人运动中之神话 263

豫西班鸠城与桃花源 264

《旅獒》与楚王之敖 265

钟龙瑞《谷梁长于经说》 265

《韩奕》诗与召公在周室中之身分 268

舆梁与榷 270

襄老子争烝夏姬 271

骚离 271

未设郡前边境有大城之危险 271

吴、越争霸中原与战国时人对于新王之幻想 272

圣与猛、辨、巧为类 274

闻声知情为圣之最早义 275

孥戮与鬻妻子 276

上党 277

越有父为长子服丧三年之制 277

北沃沮人对于女国之想象 277

柬埔寨新年似建辰 277

从巴拿马铁路及运河之工人死亡率见秦、隋、明三大工程之徭役死亡 278

基诺族与卡瓦族之风俗 279

吴国所凿三运河 280

已程不国即今埃塞俄比亚 280

《史记》所以不载共伯和间政之故 281

宋人好以《奥论》为书名 281

山东海阳县人原籍 281

《日知录》佚文二篇 282

戴望拟《续清经解》书目 285

东周人称成周为“宗周” 288

《尚书》中虚字与实字之难分 289

苏轼《洞仙歌》为人改作《玉楼春》,托之孟昶自作 290

唐玄宗教舞马与《海经》“儛九代” 291

杨宽、于省吾论乡遂制出现时代 291

夸父神话 292

江西采茶戏 294

太原秧歌 295

一夫耕百亩,故亩百为夫 296

中国语非单音节之证 296

“妇人无刑”与宫刑男、女之异 296

舜为东方人与其建都蒲坂说 297

服虔说“谗鼎” 298

狄与亳之关系 298

三涂一名之服、杜歧解 299

夏族图腾应为熊 299

近代治古典之数巨子 299

《成开》中之九攻 300

“朝”不必指晨 301

郡与尹 302

沈曾植杂记度制 303

非洲人生活中之鼓 303

四川之祠堂 304

愚修录(八) 305

梁武帝别小说于历史 305

苏美利文字与中国文字 306

西王母与示巴女王 308

亚历山大自说为埃及法老之裔,为亚梦神附于埃及王身以生 309

亚历山大远征使希腊人之世界扩大三倍 309

日本军人强迫伪满奉天照大神为国教 310

建福宫之火 312

乘槎至天河见织女、得支机石之故事 313

尹与诸尹 316

从《舀鼎》、《师?簋》(甲)知西周之王不行三年丧 316

《师?簋》(乙)之“盾生皇画内” 317

集权制与分权制 318

郑燮《还家行》中之赘妻 319

王季、周公同娶任姓 319

祖国医学遗产 320

嗢末由汉族转为少数民族 320

《霓裳羽衣曲》浑合胡、华二乐 321

捣练诗与送寒衣故事 323

与于省吾讨论《费誓》年代 324

商王庙号依其生日 326

藏女舞袖 326

青岛渔民俱闽籍 326

山东人至东北垦荒 327

陕西商县似系商亡后遗民所迁 327

汉代医、巫、工、商皆不入良家 327

乡、遂组织,名异量同 328

“九夫为井”以至县、都组织说与乡、遂、军三制俱不合 328

分田之高下善恶以授民之人数、亩数、年数各说 329

里社家数各说 330

以书社分封之多寡数 331

齐、鲁妇女道德之异 331

百乘之家出赋六千四百井 332

顾与鸣条(条、攸)似皆为鸟夷族 333

妇好等出征与受年 334

殷代妇女可主祭,与后来齐、陈俗同 335

再与于省吾讨论《费誓》时代 335

三郊、三遂 340

晋君被称为王 341

《双城记》 341

宗教与革命不并立 342

郭沫若《天地玄黄》中学术论文四篇 343

愚修录(九) 347

“格物”之歧解 347

濊、貊、追 349

“逸马杀犬于道” 349

战国之时代精神 350

邦美蜀 351

朱熹斥孟子井田说 351

盗嫂 351

倒乱千秋 352

天旱僧焚身 353

地名之变与迁 353

夏、秋不可行猎 355

波斯之丧服与丧期 355

兵与农 356

金与肃慎、挹娄 357

荡子与倡妇 358

宋沿边诸郡之财力、军力 358

女子以不裹足示贱 359

以河与汉拟银河;大梁之次与魏都大梁 359

九州、十二域所系星三说 360

十二次名义 360

怀疑分野说者 361

邹奭修饰邹衍文 362

陈维辉论邹衍思想及其逻辑 362

短长说 363

《战国策》章数与今、古本问题 364

书以八十一分章、首 365

结绳与《易》卦 365

古代中、西哲人均重数 365

古人记时法,日光与十二时难合 366

从《尧典》、《顾命》之四序,可见张霸割裂经文之谬妄 366

《书序》之空洞、疣赘 368

嵎夷与旸谷 368

郑思肖避元至爪哇传说与箕子封朝鲜传说之比擬 369

戴名世被杀与其《春秋》之义 370

祖乙之都在今邢台县 370

曾运干论《洛诰》为周公归政成王 371

《雷峰塔传奇》三本及方本作者 372

《一千零一夜》之钞本、印本、译本 374

辽彼女王与板桥三娘子 377

《黛婼》剧与景颇族之改革 380

王安石《明妃曲》之批评与解释 382

美人以节烈见美 384

山水画中之民族意识 384

西藏皮船 385

张籍《山头鹿》之起兴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