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章 自然环境 20
第一节 成陆 境域 20
一、成陆 20
二、境域 20
第二节 地质 地貌 21
一、地质 21
二、地貌 22
第三节 土壤 植被 22
一、土壤 22
二、植被 24
第四节 生物资源 24
一、动物资源 24
二、植物资源 25
第五节 气候 自然灾害 25
一、气候 25
二、自然灾害 26
第六节 河流 27
一、随塘河 27
二、白龙港 27
三、五尺沟 27
四、小圩塘港 27
五、石皮泐港 28
六、三三马路港 28
七、其他干流 28
第二章 建置 29
第一节 建置沿革 29
一、独立建置前 29
二、独立建置后 30
第二节 行政区划 31
一、镇域 31
二、区划沿革 31
第三节 镇、村、居委会概况 33
一、集镇 33
二、塘北村 35
三、石南村 36
四、中南村 37
五、中久村 38
六、洋溢村 39
七、书院村 40
八、里灶村 41
九、外灶村 42
十、路南村 43
十一、石西村 44
十二、石北村 45
十三、新东村 46
十四、李雪村 47
十五、北窑村 48
十六、居民委员会 49
第四节 地名考略 64
一、石皮泐 64
二、书院厂 64
第三章 人口 65
第一节 人口迁徙 65
一、迁入 65
二、迁出 65
第二节 人口状况 66
一、人口数量和密度 66
二、文化构成 67
三、职业构成 67
四、民族构成 67
五、姓氏构成 68
六、人寿 68
第三节 计划生育 70
一、计划生育工作与人口出生率 70
二、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和队伍 71
三、计划生育法规 71
第四章 政党 73
第一节 解放前的中共书院地区组织 73
一、中共组织的建立 73
二、革命活动 74
第二节 解放后的中共书院地区组织 76
一、机构设置 76
二、历次代表大会 76
三、党务工作 77
四、中共书院镇(乡、公社)委员会领导名录 83
附录 87
第五章 政权 93
第一节 独立建置前的政权 93
一、解放前的政权机构设置 93
二、解放后至独立建置前的政权机构设置 93
第二节 独立建置后的政权 94
一、行政区划及政权机构设置 94
二、历届人民(社员)代表大会 95
三、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名录 97
四、历届政府领导人名录 97
第三节 政务 100
一、政务公开 100
二、信访工作 101
三、政府实事工程 102
附录 104
第六章 群众团体 社会团体 113
第一节 农民团体 113
一、农民协会 113
二、贫下中农协会 113
第二节 工会 113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114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14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 115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116
第五节 工商团体 117
一、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 117
二、商会 117
第六节 红十字会 118
第七节 残疾人联合会 118
第八节 其他社会团体 119
一、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119
二、个体劳动者协会 119
第七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0
第一节 组织机构设置 120
第二节 精神文明教育与创建活动 120
一、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教育与创建活动 120
二、争做上海文明市民教育与活动 121
三、学英雄、学先进教育与活动 122
四、爱国主义教育与“五爱、五不”专题活动 122
五、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教育活动 123
第三节 精神文明创建成果 124
一、文明单位 124
二、入选南汇县(区)的“百件好事” 126
三、五好文明家庭 127
四、南汇县(区)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 128
五、上海市卫生村 129
六、上海市卫生乡镇 129
第八章 治安 司法 130
第一节 治安 130
一、机构设置 130
二、群众治安组织 131
三、户政管理 131
四、解放以后的治安工作 132
五、综合治理 133
第二节 司法 134
一、民事调解 134
二、法律服务 135
三、普法教育 135
第九章 军事 137
第一节 驻军 137
第二节 解放前地方武装 138
一、国民党自卫队 138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武装 138
三、主要兵事 139
第三节 兵役 140
一、解放前的兵役制度 140
二、解放后的兵役制度 140
第四节 解放后的人民武装 141
一、人民武装部 141
二、民兵 141
三、预备兵役制度 142
四、国防教育 142
第十章 种植业 143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变革 143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143
二、土地改革 144
三、农业合作化 145
四、人民公社 146
五、联产承包责任制 146
第二节 耕地 耕作制度 147
一、耕地及种植分布 147
二、耕作制度 148
第三节 农业科技 149
一、品种改良 149
二、植物保护 151
三、肥料 151
四、农机 农具 152
第四节 主要作物及栽培技术 154
一、粮食作物 154
二、棉花 157
三、油菜 158
四、蔬菜 158
五、瓜果 159
六、食用菌 160
七、芦荟 甘蔗 162
八、绿化 苗木 162
第五节 农业管理与服务 162
一、管理机构 162
二、劳动管理 收益分配 163
三、农业服务机构 164
第十一章 养殖业 166
第一节 家畜饲养 166
一、养猪 166
二、养牛 166
三、养羊 167
四、养兔 168
第二节 家禽饲养 168
第三节 特种养殖业 169
一、养牛蛙 169
二、养蜂 169
第四节 渔业 170
一、内河水产大队 170
二、水产养殖场 171
三、东风渔厂 171
第五节 畜牧场 171
第六节 管理与服务 172
一、副业公司 172
二、畜牧兽医站 172
三、渔政站 172
第十二章 水利 176
第一节 解放前的水利工程 176
一、修筑彭公塘、李公塘、袁公塘、预备塘 176
二、河道疏浚 177
第二节 解放后的水利建设 177
一、县级水利工程 178
二、镇(公社、乡)级水利工程 180
三、村(大队)级水利工程 181
第三节 农田灌溉 181
一、“三车”灌溉 182
二、机电灌溉 182
三、渠道 183
第十三章 工业 建筑业 186
第一节 工业 186
一、解放前的手工业、加工工业 186
二、解放后的工业 188
三、行业结构 193
四、经营管理 194
五、企业选介 196
第二节 建筑业 205
一、上海南汇建工集团书院建筑分公司 205
二、书院公社中南大队修建队 206
第十四章 商业 208
第一节 解放前的商业 208
一、石皮泐镇的商业 208
二、里三灶镇的商业 209
三、外三灶镇的商业 209
第二节 多种经济成份的商业企业 211
一、供销合作社 212
二、生产资料商店 215
三、棉花收购站 217
四、食品购销站 218
五、粮油管理所 218
六、集市贸易市场 219
第三节 餐饮业 服务业 220
一、餐饮业 220
二、服务业 221
第十五章 交通 邮电 222
第一节 交通 222
一、河道 222
二、道路 223
三、运输 224
第二节 邮政 电信 236
一、邮政 237
二、电信 237
第十六章 镇村建设 238
第一节 集镇建设 238
第二节 乡村建设 240
一、解放前的农村面貌 240
二、解放后的农村建设 240
第三节 土地管理 242
一、地籍管理 242
二、用地管理 243
第四节 环境保护 244
一、粪便管理 244
二、卫生保洁 245
三、绿化 245
第十七章 财政 税收 金融 249
第一节 财政 249
一、机构设置 249
二、财政收支 249
第二节 税务 250
一、农业税 251
二、工商税 252
第三节 金融 254
一、解放前的金融业 254
二、解放后的金融业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