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总则 1
第1章 观测组织工作 1
1.1观测的分类 1
1.2观测任务 1
1.3观测要素 2
1.4观测方式 3
1.5观测程序 5
1.6时制、日界和对时 5
1.7大气成分观测员 6
1.8样品分析人员 6
第2章 大气成分观测场址 7
2.1站址选择 7
2.2观测场室要求 9
2.3仪器布设 10
2.4观测环境报告书 10
2.5站址变动 10
第3章 观测仪器 11
3.1基本要求 11
3.2观测目标 11
3.3维护、检修和标校 12
第二编 大气成分观测 15
第4章 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 15
4.1概述 15
4.2二氧化碳(CO2)浓度 15
4.3甲烷(CH4)浓度 18
4.4氧化亚氮(N2 O)浓度 18
4.5六氟化硫(SF6)浓度 19
4.6卤代温室气体浓度 20
4.7二氧化碳的碳稳定同位素比(δ13 C-CO2) 21
4.8二氧化碳中氧稳定同位素比(δ18O-CO2) 22
4.9二氧化碳的放射性碳同位素比(△14 C-CO2) 22
4.10氧氮比(O2/N2) 23
4.11分子氢(H2)浓度 24
4.12温室气体标气配制 24
第5章 气溶胶类观测 26
5.1概述 26
5.2质量浓度(PM1.PM2.5.PM10.TSP) 26
5.3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 29
5.4气溶胶散射系数 30
5.5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 31
5.6气溶胶滤膜采样 32
5.7垂直廓线 33
5.8能见度 34
5.9气溶胶数浓度谱 35
第6章 反应性气体 37
6.1概述 37
6.2地面臭氧(O3)浓度 37
6.3二氧化硫(SO2)浓度 38
6.4一氧化碳(CO)浓度 39
6.5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和氮氧化物(NOx)浓度 41
6.6氨(NH3)浓度 42
6.7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 42
第7章 臭氧总量 45
7.1概述 45
7.2测量方法 45
7.3仪器的安装、运行和维护要求 45
第8章 干湿沉降 47
8.1概述 47
8.2总降尘量 47
8.3降水可溶性离子成分浓度 47
第9章 其他观测 49
9.1概述 49
9.2空气负离子浓度 49
9.3气传花粉 49
第10章 样品保存、运输与分析 51
10.1样品的种类 51
10.2样品的存贮 51
10.3样品的运输 52
10.4样品的分析与资料汇交 52
第三编观测数据采集、传输与数据质量控制 53
第11章 观测数据采集与传输 53
11.1数据采集方式 53
11.2观测数据格式及编码 54
11.3数据传输与监控 54
11.4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软件 55
第12章 观测质量管理 56
12.1质量保证 56
12.2质量控制 57
第13章 观测资料记录和处理 58
13.1人工观测资料记录和处理要求 58
13.2自动观测记录和处理要求 58
13.3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59
第14章 大气成分观测记录簿、表 60
附录1温室气体观测记录月报表 92
附录2大气气溶胶观测记录月报表 98
附录3反应性气体观测记录月报表 104
附录4臭氧柱总量观测记录月报表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