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临床部分 1
第一章 医用度量衡名称代号单位 1
一、公制与市制度量衡换算 1
二、临床常用度量衡名称、单位及符号 4
三、中药剂量与公制量换算 4
四、放射性元素计量 4
五、镭及同位素半衰期 5
第二章 用药剂量 5
一、成人量 5
二、老人量 5
三、婴儿、小儿量 5
四、老、幼剂量快速折算法 7
五、不同用药途径的剂量 7
六、液体浓度简易快速换算法 7
第三章 人体发育 8
第一节 发育分期及特征 8
一、胎儿期 8
二、新生儿期 8
三、婴儿期 8
四、幼儿期 8
五、学令前期 9
六、学令期 9
七、青春期 9
八、青年期 9
九、壮年期 9
十、老年期 9
第二节 妇女一生各阶段发育特征 9
一、胎儿期 9
二、新生儿期 9
三、婴儿及儿童期 9
四、青春期 9
五、性成熟期 9
六、更年期 10
七、经绝期及老年期 10
第三节 体温 10
一、测量部位 10
二、变化 10
三、正常体温变异范围 10
四、体温升高分级 10
五、体温与基础代谢的关系 11
六、体温与脉搏的关系 11
七、体温变换公式 11
第四节 体型、体重与身长 11
一、体型与体重 11
二、身长与体重 12
三、身长与胸围 12
第四章 输液输血及急症抢救用药 12
第一节 输液 12
一、缺水、缺钠程度判定 12
二、高渗与低渗性脱水判断公式 13
三、电解质毫克%与毫克当量/升换算公式 13
四、常用电解质互换因子表 14
五、补液量 15
六、几种常见病之补液 17
(一)休克 17
(二)禁食 17
(三)急性胃肠炎 18
(四)急性肾功衰竭 18
(五)烫伤 18
第二节 输血 19
一、输血的指征 19
二、输血付作用及禁忌症 19
三、一次输血量 20
四、输血速度 20
第三节 几种重症急救药物 20
一、酸中毒时碱性药物用量 20
(一)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20
(二)重症酸中毒 21
(三)给药法 21
(四)不同程度酸中毒时补碱量 22
(五)补碱要求 22
二、糖尿病酮中毒时胰岛素用量 22
三、低血钾及高血钾的治疗 23
(一)低血钾 23
(二)高血钾 23
四、低血钠及高血钠的治疗 24
(一)低血钠 24
(二)高血钠 25
五、颅内压增高时,脱水剂用量 26
(一)高渗剂 26
(二)利尿剂 27
(三)泻剂 27
第四节 危重症抢救常用配方 27
一、心脏复苏三联针 27
二、心脏复苏四联针 28
三、呼吸中枢兴奋三联针 28
四、能量合剂 28
五、利尿合剂 28
六、冬眠合剂 29
第五节 常用药物试敏 29
一、青霉素皮试 29
二、普鲁卡因皮试 30
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 30
四、细胞色素C皮试 31
第五章 呼吸系统 31
第一节 呼吸 31
一、呼吸频率 31
二、肺容量 31
三、通气量 33
四、通气与血流比率 34
五、弥散量 35
六、肺呼吸气体成分 35
第二节 诊断试验 36
一、拚气试验 36
二、换气功能试验 36
三、通气功能试验 36
第六章 循环系统 37
第一节 心脏 37
一、心脏的位置 37
二、心脏的大小 37
三、心脏的重量 37
四、心壁厚度 38
五、心脏指数 38
六、心缩排血量 38
第二节 不同年令心尖搏动位置 39
第三节 脉搏 39
一、脉搏与年令 39
二、临床意义 40
第四节 不同年令的心脏浊音界 41
第五节 心率 41
一、正常成人心率 41
二、正常儿童心率 41
第六节 心音 41
一、心音所占时间 41
二、各心音间距离 42
第七节 心脏杂音的强度 42
一、舒张期杂音 42
二、收缩期杂音 42
第八节 心律失常 42
一、心室率过快而心律规则的心律失常 42
(一)窦性心动过速 42
(二)阵发性心动过速 43
(三)心房扑动 43
二、心室率过慢而心律规则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 43
三、心动过缓的鉴别 43
四、心动过速的鉴别 44
五、较常见的三音律的鉴别 44
第九节 血压 44
一、组成血压的三因素 44
二、血压的正常值(毫米汞柱) 45
三、血压的变化 46
四、临床意义 48
五、脉压差 48
第十节 静脉压 48
一、平均正常值 48
二、临床意义 49
第十一节 中心静脉压 49
一、正常值 49
二、临床意义 49
第十二节 微循环 50
一、容量 50
二、流速 51
三、压力 51
四、灌流量 51
五、微循环充注时间 51
第十三节 循环时间测定(表) 52
第十四节 心功能的临床分级 53
第七章 消化系统 54
第一节 解剖生理 54
一、食管及胃 54
二、肠管 54
三、肝胆 55
四、胰腺 55
第二节 门静脉与肝静脉 55
一、门静脉 55
二、脐静脉循环时 56
三、肝静脉压 56
第三节 肝脏 56
一、上界 56
二、下界 57
三、肝上下径 57
四、肤部触诊 57
第四节 其他 57
一、肤水容量测定法 57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 57
第八章 血液系统 58
第一节束臂试验 58
一、方法 58
二、临床意义 59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 60
第一节 肾上腺 60
一、成人两侧肾上腺重 60
二、正常成人24小时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平均分泌量 60
第二节 甲状腺 61
一、甲状腺重 61
二、甲状腺肿大分度 61
三、基础代谢率 61
四、甲基腺中贮碘量 64
五、我国人产热量 64
第三节 甲状旁腺 64
一、甲状旁腺大小 64
二、甲状旁腺重量 64
第四节 脑垂体 65
一、脑垂体大小 65
二、脑垂体重量 65
三、脑垂体破坏程度与临床表现 65
第十章 泌尿系统 65
第一节 肾脏 65
一、正常人肾脏的位置 65
二、正常人肾脏的大小 65
三、正常人一侧肾脏的重量 65
四、肾单位 65
五、肾下垂及分度 66
六、肾脏再生修复所需时间 67
七、肾脏破坏程度与生功能 67
八、肾盂容量 67
第二节 输尿管 67
第三节 膀胱 67
膀胱容量 67
第四节 尿道 68
一、成人尿道长 68
二、新生儿尿道长 68
第五节 尿三杯、两杯试验 68
一、尿三杯试验 68
二、尿二杯试验 68
第六节 肾机能试验 68
一、甘露醇试验 68
二、L试验 69
三、稀释试验 69
四、浓缩试验 70
五、简化浓缩试验 71
六、抗利尿浓缩试验 71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72
第一节 脑脊液 72
一、总量 72
二、产生 72
三、压力 72
第二节 五官 72
一、视力 72
二、视野 72
三、眼底 73
四、瞳孔 73
第三节 生理反射与脊髓节段定位 73
一、深反射 73
二、浅反射 74
第四节 运动神经检查 74
肌力 74
第五节 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75
一、眼心反射 75
二、颈动脉窦反射 75
第十二章 妇科数据 76
第一节 骨盆测量 76
第二节 宫底高度和妊娠月份的关系 77
第三节 小便妊娠试验 77
第四节 予产期估计 79
第五节 妊娠期估计 79
第六节 胎儿长度估计 79
第七节 产程 79
第八节 尿中孕二醇正常值 80
第九节 子宫颈粘液查羊齿结晶 80
第十节 子宫下垂度 80
第十一节 几种情况的数据 81
第十三章 眼科常用数据 82
第一节 眼科解剖数值 82
一、中国人眼外形正常值 82
二、中国人骨性眼眶正常值 82
三、泪道 83
四、眼睑 83
五、眼球 83
六、角膜 84
七、巩膜 84
八、前房 84
九、瞳孔 84
十、晶状体 84
十一、视神经及黄斑 84
十二、视神经乳头及生理盲点 84
十三、眼肌 84
十四、视野 85
十五、视力 85
十六、眼压及房水 85
十七、眼有关生长情况 86
十八、眼动脉 86
十九、泪液分泌试验 86
二十、瞳孔 86
第二节 屈光部分 87
一、眼球的光学系数 87
二、简化眼 88
三、正常近点和调解度 88
四、配眼镜的处方中一些简便的符号及它的意义 89
第三节 眼科常用特殊疗法 89
一、结膜下注射法 89
二、球后注射法 90
三、组织疗法 90
四、青光眼激发试验 91
五、各项青光眼常数 91
第十四章 耳鼻喉科数据 92
第一节 气管、支气管及食管的解剖数据 92
第二节 内窥镜检查的窥镜选用标准 94
第三节 耳的听力检查 95
一、听力范围 95
二、听觉功能 95
第十五章 口腔科数据 99
一、牙齿名称及符号 99
二、牙根数目 100
三、牙齿发育年代表 101
四、牙齿萌出 103
五、唾液 104
六、游离龈 104
七、牙齿松动度检查 104
八、牙周病程度 104
九、常用局麻药物 105
十、牙神经分布和麻醉方法 105
十一、龋齿调查标准 106
十二、龈炎调查标准 107
十三、牙周炎调查标准 107
十四、口腔常用离子导入药物浓度和极性 108
十五、牙科X光 109
十六、复盖 110
十七、复? 110
十八、牙齿?力系数 111
十九、牙周膜面积表 111
二十、各牙?力比值 112
二十一、不锈钢丝的规格和用途 113
第十六章 营养部分数据 114
第一节 每人每天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114
第二节 食物成分表 116
第三节 病人的饮食种类表 150
第四节 食物中镁、钾、钠、氯含量 154
第五节 营养素功用简明表 156
第二篇 检验部分 159
章一章 临床检验 159
第一节 血液检查 159
一、一般血液检查 159
(一)血红蛋白测定 159
(二)红细胞计数 160
(三)红细胞比积测定 160
(四)血液指数 161
1、相对指数计算 161
2、容积指数 162
3、饱和指数 163
4、绝对指数 163
(1)红细胞平均直径 163
(2)红细胞平均厚度 164
(3)红细胞平均体积 164
(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165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165
(6)红细胞指数临界值 166
(五)红细胞沉降率 166
(六)网织细胞计数 167
(七)嗜矸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168
(八)红细胞矸粒凝集试验 168
(九)海恩滋氏小体检验 168
(十)白细胞计数 168
(十一)白细胞分类计数 169
1、嗜中性粒细胞 169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70
3、嗜矸性粒细胞增多 171
4、淋巴细胞增多 171
5、单核细胞增多 171
(十二)嗜酸性细胞直接计数 171
二、溶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 172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172
(二)红细胞自身溶血试验 173
(三)汉姆氏酸溶血试验 173
(四)冷溶血试验 173
(五)蔗糖溶血试验 173
(六)抗人球蛋白试验 173
三、出血性疾病检查 174
(一)出血时间测定 174
(二)凝血时间测定 174
(三)血小板检查 174
(四)血块收缩试验 175
(五)血浆复钙时间测定 175
(六)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175
(七)第V因子测定 175
(八)第Ⅶ因子测定 176
(九)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176
(十)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176
(十一)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176
(十二)纤维蛋白溶解试验 177
(十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滴定度及滴定阻滞度测定 177
(十四)血浆鱼精蛋白付凝(3P)试验 177
(十五)乙醇胶试验 177
(十六)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177
(十七)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178
(十八)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178
四、骨髓细胞学检查 178
(一)健康成人的骨髓细胞分类正常值 179
(二)骨髓细胞学检查临床意义 181
第二节 尿液检查 183
一、一般检验 183
(一)理学检验 183
1、量 183
2、色 183
3、透明度 184
4、酸矸反应 184
5、比重 184
6、气味 185
(二)化学检验 185
1、蛋白质检验 185
2、糖定性检验 186
3、隐血检验 187
4、乳糜尿 187
5 、凝溶蛋白 187
6、丙酮 187
7、乙酰乙酸及β—羟丁酸 188
8、胆红素 188
9、尿胆元及尿胆素 188
(三)显微镜检查 189
1、上皮细胞 189
2、红细胞 189
3、白细胞 190
4、闪光细胞 190
5、管型 190
6、尿内无机沉淀物检查 192
7、尿12小时细胞计数 192
第三节 粪便检查 193
一、粪便组成及性状 193
1、量 193
2、气味 193
3、颜色 193
4、性状 194
二、显微镜检查 195
1、食物残渣 195
2、细胞 195
3、结晶 195
4、粪便内常见寄生虫卵 195
三、化学检查 196
1、潜血 196
2、胆红素 196
3、粪胆原 196
4、粪胆素 196
第四节 痰液检查 197
一、肉眼检查 197
1、量 197
2、色泽 197
3、性状 197
4、支气管管型 198
5、狄特立氏痰栓 198
二、显微镜检查 198
1、细胞 198
2、结晶体 198
3、弹力纤维 198
4、柯什曼氏螺旋体 199
5、磷脂小体 199
6、寄生虫及虫卵 199
7、细菌 199
第五节 胃液及十二指肠液检查 199
一、胃液检查 199
(一)理学检查 199
1、量 199
2、颜色 199
3、气味 200
4、粘液 200
(二)化学检查 200
(三)显微镜检查 202
二、试验餐或组织胺注射后胃液检查 203
(一)理学检查 203
(二)化学检查 203
三、十二指肠液检查 204
(一)理学检查 204
1、颜色 204
2、透明度 204
3、稠度 205
4、上皮细胞 205
5、白细胞 205
6、胆固醇 205
7、胆红素结晶 205
8、虫卵 206
9、细菌 206
第六节 精液及前列腺液检查 206
一、精液 206
1、量 206
2、色泽 206
3、稠度 206
4、精子活动力 206
5、精子计数 206
6、精子形态 207
7、白细胞 207
8、红细胞 207
二、前列腺液 207
1、颜色 207
2、卵磷脂小体 207
3、上皮细胞 207
4、白细胞 208
5、红细胞 208
第七节 脑脊液检查 208
第八节 体液检查 211
1、漏出液的检查 211
2、渗出液的检查 212
第二章 生物化学检验 212
第一节 血液化学分析糖类测定 212
(一)血糖测定 213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 213
第二节 蛋白及含氮物质测定 214
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测定 214
(一)白蛋白 214
(二)球蛋白 215
二、血清丙种球蛋白测定 215
三、血清粘液蛋白测定 216
四、血清蛋白电泳分析 216
五、非蛋白氮测定 218
六、尿素氮测定 218
七、肌酐测定 219
八、肌酸测定 219
九、尿酸测定 219
十、血氨测定 220
第三节 血清脂类测定 220
一、血清总脂测定 220
二、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221
三、血清胆固醇酯测定 222
四、血清甘油酯测定 222
五、血清β—脂蛋白测定 222
六、血清磷脂测定 223
七、血清游离脂肪酸测定 223
八、血清脂浊度试验 224
九、血清脂蛋白电泳 224
十、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 224
1、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25
2、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225
第四节 血液无机盐测定 227
一、血清钾测定 227
二、血清钠测定 228
三、氯化物测定 228
四、血清钙测定 229
五、血清磷测定 230
六、血清镁测定 230
七、血清铁测定 231
八、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232
九、全血铁测定 232
十、血清酮测定 233
第五节 血液气体测定 233
一、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233
二、二氧化碳张力 234
三、血氧测定 234
第六节 血液PH酸矸平衡测定 235
一、血液酸矸度 235
二、标准重碳酸 236
三、矸多余或矸缺乏 236
四、缓冲矸 237
第七节 酶类测定 237
一、谷丙转氨酶 237
二、谷草转氨酶 238
三、矸性磷酸酶 238
四、酸性磷酸酶 239
五、血清y—谷氨酰转酶测定 239
六、血清胆矸酯酶测定 240
七、乳酸脱氢酶测定 240
八、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测定 240
九、血清醛缩酶测定 241
十、血清脂肪酶测定 241
十一、血清淀粉酶测定 241
十二、血清酮氧化酶测定 242
十三、5—核苷酸酶测定 242
十四、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测定 243
十五、血清精氨酸酶测定 243
十六、血清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测定 243
十七、血清磷酸已糖异构酶测定 244
十八、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测定 244
十九、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 244
二十、同功酶测定 245
二十一、血清单胺氧化酶测定 246
第八节 内分泌功能检查 246
一、尿17—酮类固醇测定 246
二、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247
三、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 248
1、 ACTH刺激试验 248
2、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248
3、皮质素水试验 249
四、儿茶酚胺定性测定 249
五、3—甲氧基—4— 羟苦杏仁酸测定 249
六、血清蛋白结合碘测定 249
七、促卵泡成熟激素生物测定 250
八、磷重吸收率试验 250
九、磷廓清率试验 250
十、低钙试验 250
十一、钙耐量试验 251
十二、醛固酮测定 251
第九节 肝脏功能试验 251
一、黄疸指数测定 251
二、凡登白氏试验 252
三、胆红质定量 252
四、麝香草酚浊度及絮状试验 253
五、硫酸锌浊度试验 253
六、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 254
七、卢戈碘试验 254
八、磺溴酞钠试验 254
第十节 血液其他生化检验 255
一、血清葫萝卜素测定 255
二、全血维生素C测定 255
三、血液丙酮酸测定 256
四、血液乳酸测定 256
五、血浆酮体测定 256
六、血浆容量与血液容量测定 256
第十一节 尿液其他检查 257
一,尿中尿素氮测定 257
二、尿中肌酸、肌酐测定 258
三、尿中尿酸测定 258
四、尿中氨氮测定 258
五、尿中氨基酸氮测定 259
六、尿钾测定 259
七、尿钠测定 259
八、尿中氯化物测定 260
九、尿钙测定 260
十、尿磷测定 260
十一、尿铅测定 261
十二、尿液淀粉酶测定 261
十三、尿中粘多糖酸定性试验 261
十四、尿中肌红蛋白定性试验 262
十五、肾功能测定 262
十六、妊娠试验 264
第三章 细菌血清免疫学检查 265
第一节 细菌 265
一、血液中可能出现的细菌 265
二、尿液中可能出现的细菌 266
三、粪便的致病菌与非致病菌 266
四、痰液及气管分泌物中可能出现的细菌 267
五、喉拭及鼻咽拭中可能出现的细菌 268
六、脑脊液中可能出现的细菌 268
七、穿刺液中可能出现的细菌 269
第二节 血清学检查 269
一、肥达氏试验 269
二、外一斐氏试验 271
三、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271
、土拉热凝集试验 272
五、嗜异性凝集试验 272
六、寒冷凝集试验 272
七、抗链球菌溶血素“ O”试验 273
八、C—反应性蛋白测定 273
九、类风湿因子胶乳凝集试验 274
第三节 免疫学检查 275
一、甲胎蛋白测定 275
二、乙型肝炎抗原 276
三、胃癌的免疫学诊断 277
四、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278
五、抗核抗体测定 281
六、补体系统测定 281
七、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282
八、 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 282
第三篇 放射线部分 283
第一章 颅 脑系 283
第一节 颅骨平片测量 283
一、正常头颅大小,形状测量法 283
二、颅基角及颅底诸孔之X线测量 284
(一)颅基角 284
(二)蝶轭—鞍背间角 285
(三)钱伯林氏线 285
(四)园孔 285
(五)卵园孔 285
(六)棘孔 286
三、蝶鞍径线测量法 286
四、蝶鞍面积测量法 287
五、松果体钙斑测量法之一 288
六、松果体钙斑测量法之二 288
七、视神经孔测量法 289
八、内听道后前位测量法 290
九、内听道汤氏和史氏位 291
第二节 颅脑造影测量 293
一、脑室测量法 293
二、后颅凹病变X线造影测量 294
三、静脉角测量法之一 296
四、脑血管造影—脑岛岛盖动脉定位法 296
第二章 五官系 299
第一节 正常成人鼻咽部软组织测量法之一 299
第二节 正常成人鼻咽腔造影测量 301
第三节 咽后与喉后软组织的测量 303
第四节 X线摄影测量声带的生理长度 305
第五节 乳突轴位片,乳突窦之测量 305
第三章 呼吸系 307
第一节 正常气管分叉角的测量 307
第二节 肺气肿X线检查有关参考数值 308
第三节 肺结核空洞之测量 311
第四节 肺门阴影测置 311
第四章 循环系 312
第一节 心胸面积比率测量法 312
第二节 心脏各径线测量法 313
一、正位各径线测量法 313
二、正常横径予计公式 317
三、心脏房室测量法 317
四、心脏倾斜角测量法 318
五、正常婴儿各径线数值 318
六、心脏体积测定法 318
七、心脏正面面积测量法 319
国外数字 320
1、正常面积数值 320
2、Ungerleider氏测定心脏面积法 320
八、主动脉弓测量法 321
九、肺动脉测量法 322
(一)肺动脉突出度测量 322
(二)肺动脉段大小的测量 322
(三)肺动脉干高度的测量 323
(四)右肺下动脉横径测量 323
(五)肺动脉段测量 323
第五章 消化系 324
第一节 食管移动度检查 324
一、目的意义 324
二、判断结果 324
第二节 食管测量有关参考数值 325
一、正常食管 325
二、生理狭窄长度 325
三、贲门痉挛分级 325
四、贲门痉挛分型 325
五、食管癌分期 325
第三节 胃下垂、胃无力症诊断标准 325
第四节 十二指肠球定位与肝大小的关系 327
第五节 X线检查有关胃肠道动力数值一、胃的排空 327
(一)成人胃的正常排空 327
(二)成人胃的异常排空 327
(三)手术后成人胃的排空 328
(四)小儿胃排空 328
二、小肠动力情况 329
(一)正常到达回盲瓣的时间(成人) 329
(二)正常小肠全部排空时间(成人) 329
(三)异常小肠情况(成人) 329
(四)小儿小肠正常动力时间 329
(五)胃肠吻合术后小肠动力情况 329
三、结肠动力情况 330
(一)成人结肠正常动力 330
(二)成人结肠异常动力 330
(三)小儿结肠动力情况 330
第六节 正常胆系测量法 331
一、测量方法 331
二、测量数值 332
三、胆囊的排空 333
四、胆囊容量扩张度的计算 333
五、胆囊的移动度 334
六、胆囊显影密度 334
第七节 胆系造影和肝功之关系 334
一、黄疸指数 334
二、血清胆红质 334
三、溴磺钛钠(B.S.P)贮留试验 334
四、碱性磷酸酶试验 335
五、高田氏试验 335
第六章 正常成人肾脏测量法 336
一、正常肾脏大小的测量值 336
二、肾脏位置高低的测量及正常范围 337
三、肾脏内缘上下极距正中线及肾脏下极距两髂嵴间联线测量值 337
四、肾脏倾斜角 337
第七章 骨骼系 338
第一节 正常人环枢关节测量法 338
第二节 正常人颈椎环齿关节间隙测量法 340
一、投照方法 340
二、测量方法 340
三、正常数值 341
第三节 正常椎弓根间距离测量法 341
一、投照方法 341
二、椎弓根形态 341
三、测量方法 341
四、正常值 342
五、注乙事项 342
第四节 腰骶部测量 343
第五节 脊椎脱位测法 344
第六节 腰椎椎体厚度及椎间隙高度测量法 345
一、方法 345
二、测量结果 345
三、目的,意义 345
第七节 髋关节测量法 347
一、成人髋关节测量 347
二、儿童髋关节测量 34
第八节 女性骨盆测量法 348
第九节 肘关节测量法 350
第十节 足弓测量法 350
第四篇 功能检查部分 351
第一章 心电图 351
第一节 正常心电图 351
一、测量方法 351
二、波形分析 352
三、心电轴 353
第二节 异常心电图 353
一、心房与心室肥大 353
(一)心房肥大 353
(二)心室肥大 353
二、房室束支传导阻滞 355
(一)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355
(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355
(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355
(四)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356
(五)左束支前分支阻滞 356
(六)左束支后分支阻滞 356
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357
四、心肌梗死 357
1、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点 357
2、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357
五、其他心脏病心电图表现 358
(一)心包炎 358
(二)心肌炎 358
(三)心肌病 358
六、心律失常 358
(一)窦性心动过速 359
(二)窦性心动过缓 359
(三)窦性心律不齐 359
(四)窦性停搏 360
(五)过早搏动 360
(六)阵发性心动过速 361
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361
2、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361
(七)心房扑动与颤动 362
(八)心室扑动与颤动 362
(九)心脏传导阻滞 363
(十)逸搏及逸搏心律 364
(十一)其他异位心律 365
(十二)予激症候群 366
第三节 运动试验(二级梯双倍运动) 367
一、方法 367
二、判定标准及临床意义 367
附:心率计算表 369
正常P—R间期及其最高值(秒) 370
Q—T间期最高值(秒) 370
第二章 心电向量图 371
第一节 导联体系 371
第二节 向量图的标记方法 371
第三节 分析方法与正常值 372
第四节 几种常见病的诊断要点 373
(一)左心室肥厚 373
(二)右心室肥厚 373
(三)左束支传导阻滞 374
(四)右束支传导阻滞 374
(五)心肌梗死 374
第三章脑电阻图 375
第一节 计算指标及其意义 375
第二节 各项指标正常数值 376
第三节 常见波形及意义 377
第四节 临床应用 379
第四章 心音图心尖搏动图脉搏图 380
第一节 心音图 380
一、第一心音 380
二、第二心音 380
三、第三心音 380
四、第四心音 381
第二节 心尖搏动图 381
第三节脉搏图 382
一、静脉脉搏图 382
二、动脉脉搏图 383
第五章 脑电图 384
第一节 描记方法 384
一、检查前的准备 384
二、电极安置法 384
三、诱发试验 384
第二节 脑电波分类 385
一、按波的频率分类 385
二、按波形特点分类 385
第三节 正常成人脑电图形 386
一、α型脑电图 386
二、β型脑电图 386
三、平坦型脑电图 386
四、不规则型脑电图 386
第四节 正常脑电图 386
一、正常成人脑电图特点 386
二、小儿正常脑电图特点 387
三、老人脑电图 388
四、正常成人睡眠脑电图 388
第五节 异常脑电图 388
一、轻度异常脑电图 388
二、中度异常脑电图 388
三、重度异常脑电图 389
第六节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389
一、癫痫 389
二、颅内占位病变 390
第六章 肺功能 391
第一节 拼气试验 391
第二节 通气功能试验 392
(一)肺活量 392
(二)时间肺活量 392
(三)通气量 392
第三节 换气功能试验 394
第四节 血气分析 394
第七章 超声波 395
第一节 波的命名 395
一、波的振幅高度定名 395
二、波的密度定名 396
三、以波的形态定名 396
四、以波代表的意义定名 396
五、关于平段的定名 397
六、若干波形的描述方法 397
第二节 各部位探查正常值 397
一、肝脏 397
二、脾脏 398
三、颅脑 398
四、眼部 399
五、胆囊 399
六、肾脏 399
七、子宫 400
第三节 各种肝病的波形特点 400
一、传染性肝炎 400
二、肝硬化 400
三、肝癌 401
四、肝脓肿 401
五、肝囊肿 402
六、肝包虫病 402
第八章 超声心动图 402
第一节 波群、曲线及波型命名 402
一、二尖瓣波群 402
二、三尖瓣波群 403
三、心底波群 403
第二节 正常人心脏结构和某些运动的正常值 404
第三节 二尖瓣前叶曲线活动正常值 404
第四节 声超心动图临床应用 405
第九章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406
第一节 甲状腺机能测定 406
一、甲状腺吸碘机能试验 406
二、24小时尿排131I试验 407
三、甲状腺吸131I机能抑制试验 407
四、甲状腺吸131I刺激试验 408
五、131I转换率测定(P B 13.1 I测定) 408
六、红细胞吸收三131I甲状腺原氨酸试验(131 I试验) 409
七、红细胞131I与血浆131I比率测定 408
八、甲状腺对131I的廓清试验 408
九、放射免疫测定血清中T3浓度 409
第二节 甲状腺扫描 409
第三节 肝脏扫描 410
第四节 肾扫描 411
第五节 脑扫描 412
第六节 脾扫描 412
第七节 骨扫描 412
第八节 胰腺扫描 413
第九节 肺扫描 413
第十节 心肌扫描 414
第十一节 同位素肾图 414
第十二节 51Cr— 红细胞肝脾区体表投影 417
第十三节131I—三油酸脂试验 417
第十四节 甲胎蛋白放射免疫火箭电泳自显影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