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流量历线 1
历线之特性 1
7-1 迳流之区分 2
7-2 河溪流量之退缩 4
7-3 历线之分离 8
7-4 复合历线之分析 10
7-5 总迳流量之计算 11
历线之合成 12
7-6 基本之历线 13
7-7 单位历线之观念 14
7-8 单位历线之推导 16
7-9 由复合暴雨推导单位历线 17
7-10 不同期距之单位历线 20
7-11 合成之单位历线 24
7-12 单位历线之转换 25
7-13 单位历线之应用 26
7-14 漫地流之历线 28
参考文献 31
文献延览 32
习题:共21题 32
第八章 降水与迳流之关系 36
迳流现象 36
8-1 地表保持 36
8-2 入渗 39
8-3 迳流循环 42
8-4 最初之土壤含水状况 44
暴雨迳流体积之估计 44
8-5 暴雨分析 47
8-6 总暴雨迳流之多变量关系 47
8-7 暴雨迳流增流之关系 50
8-8 以入渗量估计迳流量 53
8-9 入渗指数 53
融雪迳流量估计 54
8-10 融雪物理 54
8-11 融雪率及继发迳流之估计 57
季节及年迳流量关系 58
8-12 降水-迳流关系 59
8-13 雪测量之用途 60
参考文献 62
文献延览 63
习题:共10题 64
第九章 河溪流量演算 67
9-1 波之运行 67
9-2 动力及动滞(运动)波 71
9-3 天然河漕内之波 72
9-4 潴蓄方程式 74
9-5 潴蓄量之决定 75
9-6 水库演算 78
9-7 河漕演算 80
9-8 河溪洪流演算:分析法 82
9-9 河溪流量演算:图解法 84
9-10 动力及运动演算 87
9-11 用洪流演算推算流域出流量 90
9-12 测站(水尺)关系 93
参考文献 96
文献延览 97
习题:共14题 98
第十章 河溪流量之电子计算机模拟 101
10-1 模拟之哲理 101
10-2 流量模拟时程式之结构 103
10-3 参数 108
10-4 融雪模拟 110
10-5 流量模拟在水文学上的应用 112
10-6 校正及择适性 115
10-7 模拟技术在水文学上之其他用途 117
参考文献 118
文献延览 119
习题:共5题 120
11-1 水文资料之裁选 121
洪水频率 121
第十一章 水文机率学——设计之基础 121
11-2 绘点位置 123
11-3 洪水之理论分布 124
11-4 对数-皮尔生第三型分布 126
11-5 极端值第一型分布 128
11-6 设计频率之选择 132
11-7 区域性之洪水频率 133
11-8 合成资料之频率分析 135
11-9 条件机率 137
11-10 惯常事件 138
降水量之机率 139
11-11 统计分布 139
11-12 降水频率资料之归纳 140
11-13 固定期距降水量之修正 140
11-14 降水-频率曲线图 141
11-15 设计暴雨 143
11-17 乾旱 144
迳流体积之机率问题 144
11-16 统计分布 144
可能发生之最大水文事件 146
11-18 水文气象学之探讨 146
11-19 可能发生之最大洪水量,PMF 149
参考文献 153
文献延览 155
美国资料来源 156
习题:共4题 157
第十二章 序率水文学 158
12-1 序率衍生 160
12-2 t分布 162
12-3 各参数之定义 163
12-4 赫斯特现象 169
12-5 潴蓄模式 170
12-6 藉序率资料求取潴蓄量 173
12-7 水库之可靠性分析 175
12-8 时间趋势 176
12-9 复测站模式 177
12-10 降水之序率分析 178
参考文献 182
文献延览 183
习题:共4题 183
第十三章 沈滓运行 184
13-1 冲蚀过程 184
13-3 悬浮性沈滓之运行 186
13-2 控制冲蚀之因素 186
13-4 河床质之运行 188
13-5 沈滓量测 190
13-6 沈滓率定曲线 193
13-7 集水区之沈滓产量 194
13-8 沈滓模拟 196
13-9 水库之淤积作用 198
参考文献 201
习题:共6题 202
文献延览 202
第十四章 河川流域地形学 204
14-1 集水区形状之自然陈述 204
14-2 集水区地貌之陈述 207
14-3 水力几何学 210
14-4 河川型态 212
14-5 洪水平原 215
参考文献 216
文献延览 217
习题:共6题 217
附录 219
附录A 图解相关 219
A-1 二变数关系 219
A-2 三变数关系 220
A-3 四个或四个以上变数之共轴关系 224
附录B 物理常数、单位换算及各物理量之测定表 230
附录C 蒸发计算表,以公制表示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