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学文库 戏曲历史与审美变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祯著;仲呈祥总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5995352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戏曲历史与审美变迁》为作者研究戏曲历史与审美变迁之论文集。作者多年从事中国戏曲史研究,所收文章发表于《文艺研究》、《戏曲研究》、《戏剧艺术》等刊物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内容包括《论中国戏曲雅俗审美思潮之变迁》、《乾隆时期(1736-1795)北京演剧及雅俗思潮嬗变》、《虎丘曲会与昆曲审美的雅、俗之境》、《实践与理论:关于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论元杂剧及在大都的兴盛》及研究高则诚与《琵琶记》、关汉卿、王实甫等剧作等论文,集中反映了作者多年来研究中国戏曲史及审美变迁的成果,受到学界关注和好评。

论昆曲审美思想的变迁 1

一、《琵琶记》与明初文学思潮 1

二、文人与戏曲的契缘 5

三、“雅正”思想与“寓道德于诙谑”的走向 9

略论中国戏曲雅俗审美思潮之变迁 16

一、俗之滥觞——南戏的兴起与“里巷歌谣” 17

二、雅、俗共赏——雅俗审美之真正融合与杂剧作家身份之双重性 20

三、雅化之风——戏曲身份的确立与昆曲的“流丽悠远” 22

四、俗中含雅——地方戏的崛起与京剧的形成 26

五、雅化与精致——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以来的“戏改”和戏曲发展 28

虎丘曲会与昆曲审美的雅、俗之境 30

一、戏曲史中的俗与雅 30

二、虎丘曲会文献记载 31

三、曲会现象与雅、俗两境 35

四、曲会与民俗节庆 38

乾隆时期(1736—1795)北京演剧及雅俗思潮嬗变 41

一、戏曲史上之清代戏曲与乾隆戏曲 41

二、乾隆时期北京演剧与花雅之争 42

三、乾隆时期戏曲审美的雅俗嬗变及对京剧品格的影响 48

当代戏曲的发展及其走向 56

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方针与戏改中对“反历史主义”倾向的批判 56

二、《十五贯》、《白蛇传》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作 60

三、京剧现代戏会演和《红灯记》等“样板戏” 66

四、新时期戏曲的新收获 71

实践与理论:关于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 79

一、戏曲是表演和实践的产物 80

二、古代对戏曲表演的系统认识 81

三、当代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研究管窥 84

四、关于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87

张庚与中国戏曲理论体系 92

一、戏曲学与中国戏曲理论体系 92

二、张庚论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96

三、张庚、前海学派与戏曲学科体系 102

扬剧《百岁挂帅》研究 107

一、扬剧及其兴盛 107

二、从扬剧《十二寡妇征西》到《百岁挂帅》改编 109

三、京剧改编与对扬剧《百岁挂帅》的评价、地位 115

论元杂剧及在大都的兴盛 122

一、元杂剧:一代之文学 122

二、大都:杂剧之中心 124

三、多元艺术的综合与演进 128

四、蒙古及周边民族艺术的促进 131

五、科举行废与书会才人 134

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论 139

一、关汉卿的生平、思想和剧作 139

二、《窦娥冤》与社会批判精神 141

三、《救风尘》与女性形象系列 146

四、英雄主义与《单刀会》 152

五、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点 156

论王实甫与《西厢记》 164

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164

二、《西厢记》题材演变 166

三、《西厢记》思想内容 169

四、《西厢记》艺术特点 175

五、华美典丽的诗剧风格 178

极意匠惨淡之致——武汉臣杂剧《老生儿》研究 181

一、版本比较 181

二、主题、本事 183

三、人物塑造 185

四、关目结构 187

五、小说比较 188

论“曲祖”《琵琶记》 191

一、关于“曲祖” 191

二、“虽出《拜月》之后,然自为曲祖” 193

三、《琵琶记》之“矛盾”:从民间到文人 198

四、“一部《琵琶》,止为蔡伯喈一人” 203

高明仕履考辨 207

一、处州录事 207

二、江浙行省掾史 210

三、浙东阃幕都事 214

四、绍兴府判官 217

五、庆元路推官 219

六、江南行台掾 221

七、福建行省都事 222

八、徵事郎、翰林、国史院典籍官 224

高明交游新考 225

一、交友新考 225

二、公共特征 231

高明卒年再考辨 235

附录:高明年谱 244

参考书目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