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旨趣 1
二、研究范围与方法 6
三、论文大纲 9
第一篇 荀子思想要旨的省察 11
第一章 荀子的天人观 13
第一节 天行有常 13
第二节 天人之分 16
第三节 天人相参 21
第四节 荀子天人观之价值 24
第二章 荀子的心性论 27
第一节 荀子人性之定义及内容 28
一、人性的定义 28
二、人性的内容 30
第二节 「性恶」之义谛 36
一、「性恶」之因 36
二、性伪合 37
第三节 荀子心性论之价值 41
第三章 荀子的礼义观与修养工夫论 45
第一节 礼义观 45
一、体常 49
二、尽变 49
第二节 法先王与法后王 51
一、法先王 53
二、法后王 55
三、法后王之价值 57
第三节 修养工夫论 58
一、知道、行道 59
二、尽伦、尽制 64
第二篇 清代《荀子》考据与荀学的重新定位 65
第四章 清儒考据《荀子》的成就与局限 67
第一节 清代荀学考据的兴起 68
一、清初的荀学研究 68
二、乾嘉时期诸子考据的兴起 76
第二节 清儒考据《荀子》的成绩 79
第三节 清儒考据《荀子》的局限 85
一、校诂文句的疏失 85
二、校诂方法的局限 89
第四节 清儒考据《荀子》的意义 92
第五章 清儒对荀学思想之评述 97
第一节 肯定荀学源出於孔门 97
第二节 论荀观点的重新阐释 101
一、孟、荀人性论的调和 101
二、非思孟学派的说解 112
三、法先王、后王的诠说 119
四、因李斯罪荀的辩说 121
第三节 清人评论荀学的意义与局限 126
第三篇 清儒思想中潜藏的荀学理路 131
第六章 肯定情欲的心性观 133
第一节 心性观的理论基础 134
一、以气为本的义理观 134
二、理、气之辨与道、器之别 140
第二节 欲与情的肯定 152
第三节 性善的证成 161
第七章 问学崇礼的修养工夫论 171
第一节 实事践履的成德取向 172
一、身之实事是为道 172
二、上达之道即下学之道 174
三、「实事求是」之意涵 176
第二节 问学以通圣贤之德 181
一、典籍知识地位的提升 186
二、考据学风兴盛的意义 190
第三节 崇礼以自治及治人 194
一、言「理」到崇「礼」 195
二、「克己复礼」之诠释 199
第八章 继孟学或承荀学之辨 203
第一节 否定宋明理学的正统性 204
第二节 继孟学之商榷 210
第三节 承荀学之验证 218
一、倾向荀学的思想性格 219
二、尊孟抑荀思维下的选择 224
结论 231
参考书目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