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教材编写小组编
  • 出 版 社:广东农林学院农学系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20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种子革命的新形势 1

第二章 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知识 5

一、杂种优势现象 5

二、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8

(一)利用“三系”繁殖原种和配制杂种 8

(二)化学除雄制种 11

(三)人工去雄制种 11

(四)利用自交系制种 11

(五)杂种一代的优势相对稳定 12

三、几种作物的人工去雄杂交法 12

(一)高粱的有性杂交法 12

(二)玉米有性杂交法 14

(三)水稻有性杂交法 16

(四)小麦有性杂交法 19

(五)棉花有性杂交法 20

(六)烟草有性杂交法 22

(七)油菜有性杂交法 23

第三章 高粱杂种优势的利用 26

一、3197A繁殖田(简称AB田)技术措施 29

(一)选地 29

(二)播种期和行比 30

(三)除杂 30

(四)授粉 30

(五)收获 30

二、晋杂五号制种田的技术措施 31

(一)制种田行比 31

(二)播期调节 31

(三)去杂和提纯 32

三、花期相遇是AB田和料种田成败的关健 34

(一)播种期和播种深度 34

(二)土壤对花期的影响 34

(三)旱、涝对花期的影响 34

(四)肥料对花期的影响 35

四、杂交高粱的栽培技术 37

(一)高粱的特性 37

(二)栽培技术上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 39

(三)杂交高粱的再生栽培 40

五、怎样培育新的雄性不育系 42

(一)为什么要培育新的高粱不育系 42

(二)高粱的小花败育问题 43

(三)培育新高粱不育系的途径和方法 42

(四)培育不育系应注意的问题 49

六、怎样培育新的恢复系 51

(一)恢复系必须具备的条件 51

(二)恢复系的选育途径 51

(三)选育步骤 52

第四章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 55

一、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特点 55

二、玉术杂交种类型及其杂种优势表现 56

三、优良自交系的选育是玉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 60

(一)自交系的选育目标 61

(二)选育自交系的途径和方法 62

(三)自交系的繁育技术 64

四、玉术杂交种的制种技术 67

第五章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69

一、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概况 69

二、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 70

(一)水稻雄性不育现象 71

(二)水稻雄性不育之鉴别 71

(三)水稻雄性不育原始材料之获得 74

(四)关于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途径的讨论 78

三、水稻化学除雄的研究 86

(一)除雄剂 86

(二)施药时期和药剂浓度 88

四、与制种有关的几个问题 90

(一)花期相遇 91

(二)对母本花器的特殊要求 93

(三)对开花特性的要求 94

(四)对父母本株型的要求 96

第六章其他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与研究 98

一、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 98

(一)杂种优势的表现 98

(二)亲本选配 99

(三)海陆杂种的制种技术 99

二、烟草杂种优势的利用 100

(一)烟草杂种优势利用的有利条件 100

(二)烟草杂种优势的表现 101

(三)亲本选配 104

(四)制种技术 104

三、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106

(一)“提”型不育系的培育 106

(二)“潍”型不育系的选育 109

(三)株型的选择 110

四、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110

(一)油菜的杂种优势 110

(二)油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111

(三)油菜不育株的识别 111

第七章杂种优势的相对稳定和进一步利用的研究 113

一、杂种后代的表现 113

二、杂种优势的相对稳定和进一步利用 116

(一)无性繁殖(包括再生)法 116

(二)严格选择法 117

(三)花药离体培养 118

(四)无融合生殖法 134

(五)细胞无性杂交 135

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原理 139

一、产生杂种优势的基本原理 139

(一)杂种优势表现的几个特点 139

(二)影响杂种优势强弱的各种因素 141

(三)亲本性细胞遗传物质基础的差异是杂种优势形成的根本原因 147

(四)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杂种优势理论 155

二、农作物雄性不育遗传原理的讨论 158

(一)雄性不育是细胞质和细胞核共同作用的结果 159

(二)胞质、胞核的矛盾斗争与农作物雄性不育的三系 160

(三)农作物雄性不育系的培育原理 163

(四)环境条件对育性的影响 171

第八章 专题补充课 遗传物质基础——核酸及其与蛋白质的关系 175

一、核酸 182

二、蛋白质 193

三、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197

附:国外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简况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