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信息网络技术对执政党建设的三重影响 1
第一章 网络党建的基本问题 14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5
一、网络党建的必要性 16
二、网络党建的可能性 23
第二节 概念与内涵 28
一、网络党建的概念 29
二、网络党建的内涵 33
第三节 价值与功能 39
一、网络党建的价值 39
二、网络党建的功能 45
第二章 网络党建的目标任务 50
第一节 政党与政党声誉管理 50
一、政党声誉:政党的人格化 51
二、政党声誉管理:政党形象 56
第二节 身体在场:物理空间领域的政党声誉管理 57
一、实在的空间: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路径依赖 58
二、消失的地域: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现实困境 64
三、重置的资源: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自我调适 73
第三节 身体缺场:网络空间领域的政党声誉管理 80
一、流动的时空: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总体态势 80
二、隐匿的身份: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特征规律 86
三、喧嚣的声音: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治理原则 89
第三章 网络党建的组织主体 93
第一节 网络党组织的概念 95
一、报纸—电台时代的政党组织 95
二、网络—微博时代的政党组织 104
第二节 网络党组织的类型 117
一、网站型网络党组织 117
二、论坛型网络党组织 120
三、博客型网络党组织 122
四、手机型网络党组织 126
第三节 网络党组织的特征 131
一、政党的“代言者” 132
二、网络的“志愿者” 133
三、市场的“竞争者” 135
四、规则的“服从者” 137
五、技术的“失控者” 139
第四章 网络党建的活动平台 141
第一节 党建网基本运行情况的调查 141
一、党建网的建设情况 142
二、党建网的管理情况 143
三、党建网的使用情况 146
第二节 党建网基本功能的认知调查 149
一、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分布 150
二、调查对象的年龄比例分布 152
三、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比例分布 154
四、调查对象的职业比例分布 155
五、调查对象的党龄比例分布 157
第三节 党建网基本功能的理论分析 157
一、信息发布的传递工具 158
二、党务开展的活动平台 160
三、党群互动的沟通渠道 163
四、主流声音的“聚集地” 166
第四节 党建网功能发挥的效用困境 169
一、科学定位与组织管理的关系 169
二、搭建平台与平等空间的关系 170
三、优化结构与完善功能的关系 171
四、资源整合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172
第五章 网络党建的基本功能 174
第一节 组织的信息化:建立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175
一、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176
二、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 177
三、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178
第二节 党务的网络化:实现党的工作对社会的全覆盖 180
一、党建信息发布的网络化 180
二、基层党务活动的网络化 181
三、党员学习教育的网络化 183
四、党员组织管理的网络化 184
第三节 网络舆情治理:发挥网络党组织思想引导作用 188
一、“大众麦克风”时代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188
二、“众声喧哗”:“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作为 195
三、政府舆情治理的成功经验:汶川地震时期的网络舆情 201
四、“站在凳子上演讲的人”:网络党组织舆情治理的方式 208
五、“伍皓微博”:网络党组织舆情治理的实践探索 211
第六章 网络党建的主要能力 213
第一节 组织凝聚能力 214
一、把握组织凝聚能力的内涵 214
二、增强组织凝聚能力的意义 218
三、提升组织凝聚能力的途径 225
第二节 媒介交流能力 236
一、把握媒介交流能力的内涵 237
二、增强媒介交流能力的意义 243
三、提升媒介交流能力的途径 246
第三节 意见表达能力 253
一、把握意见表达能力的内涵 253
二、增强意见表达能力的意义 257
三、提升意见表达能力的途径 264
结束语 网络党建:信息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发展 271
参考文献 275
附录 282
一、浦东新区基层党建网负责人员管理情况调查 282
二、浦东新区基层党建网支部书记使用情况调查 286
三、浦东党建网社会认知效果调查问卷 288
后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