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到信号 乡约价值、类型与机理的考察》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08468
  • 页数:203 页
图书介绍:从清朝乡约的衰败历程到现代乡约价值的消解过程,我们解读出非正式法律制度的生效空间主要在于:乡约的符号象征性和信号传递性。在一些不存在法律和所谓“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社会秩序依靠人民对日常社会规范的遵守和对于违规者的集体性惩罚。

导论 1

一、选题缘由 1

二、选题意义 1

三、研究思路 1

四、中心议题 3

五、研究进路 7

六、问题与否思 10

七、理论推广 17

八、反对意见 19

九、无须替代方案 20

第一章 去符号化后的乡约信号传递 21

第一节 困境中的现代乡约及其改造中的属性功能 21

一、现代乡约的现实困境 22

二、属性脱困:强调乡约的演进性 26

三、功能脱困:强调现代乡约的结构功能互惠 28

第二节 从符号互动到信号传递:演进中的乡约 29

一、从儒家符号互动到国家强势信号传递:乡约文化结构变迁 30

二、从伦理情谊组织到信号逆向传递:乡村政治资源配置变迁 31

三、从符号互动控制到信号传递控制:乡约社会控制变迁 40

四、从家产制符号互动到混合制信号传递:乡约经济结构的变迁 42

五、从民族符号到情感信号:乡约的民族性变迁 46

第三节 由符号人到经济人:去符号下的价值消解与重整 47

一、符号人:乡约的符号互动性 47

二、利益关系主导合作信号博弈 50

三、乡约与司法的合作博弈 52

四、乡约调解传递合作信号 58

五、理想:多元信号博弈 61

第二章 从熟人社会到新熟人社会:乡约存在的社会类型 64

第一节 互惠与互助:扩展的熟人社会 64

一、扩展的社会规范和扩展的熟人社会 64

二、理想类型的历史考察和属性 66

三、新熟人社会的类型学分析 69

四、新熟人社会对乡约研究的价值 73

五、乡约中的契约精神如何形成 75

第二节 互信:新熟人社会的责任伦理和责任共识 80

一、伦理共同体责任和义务 80

二、新熟人社会文化共识的困境 85

三、新熟人社会的普适性、自治性和理想性 88

第三节 强互惠:现代关系契约法则 93

一、传统契约向现代关系契约迈进 93

二、关系契约法则的再生 99

三、现代关系契约的强互惠 102

四、儒家关系型契约和现代关系契约 103

第三章 符号与信号:乡约运行机理 108

第一节 符号与信号:从传统乡约到现代乡约 108

一、符号象征:传统乡约的运行机理 108

二、信号传递:现代乡约的运行机理 113

三、信号传递与符号互动理论兼容 114

四、乡约信号循环:好人与坏人 117

五、单一的信号工具面对复杂的乡约 119

第二节 互惠信号:社会变迁中的礼俗相交 122

一、符号效应还是信号传递?礼物规范的逐渐物化 123

二、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婚前礼俗中的信号传递 126

三、移风易俗的信号传递 130

第三节 教化知耻信号:传统乡约中的德业相劝 131

一、德业相劝:教化知耻信号传递 132

二、强人逻辑:现代村庄无耻信号传递 138

三、卡里斯马:传统威慑信号如何传递 140

第四节 强制知耻信号:传统乡约中的过失相规 143

一、警示:传递约束人类行为的信号 143

二、驱逐:歧视越轨行为和强权驱逐弱者 146

第五节 互助信号:乡约中的患难相恤 147

一、责任感和凝聚力 147

二、忠孝:丧俗中的社群团结 150

第四章 乡约与公正 152

第一节 至善:传统乡约实现公正的原理 152

一、传统乡约体现至善理念 153

二、至善理念下的纠恶扬善机制 153

三、乡约中的无名氏定理 155

第二节 基本善:村籍与公正 155

一、选择性利他下的村籍与公正 156

二、村籍的准入和准出 159

三、福利村庄与个人自由 162

四、公共服务供给的地方化:外嫁女权益难以保障 165

第三节 从至善到基本善:性歧视与公正 167

一、社会认知结构转型 168

二、“演进的”社会规范的威慑信号 173

第五章 法律与乡约 177

第一节 何以为家?冷峻的法律和温和的乡约 177

一、新婚姻法《解释三》传递不合作信号 177

二、《解释三》中的围城定理 180

三、私产的悲剧:不信任的婚姻和信号的不可传递 181

四、乡约对于婚价、婚书、婚产的温和态度 183

五、公产的喜剧:持续的超稳定婚姻伦理的情谊化 186

六、乡约中继承权与国家法继承权的冲突 188

第二节 刑罚规制与乡禁约 189

一、新旧石牌的比较 189

二、小则乡约,大则送官 190

三、乡禁约超过或不及刑罚严厉性 191

第三节 乡约中的投票与政治参与 193

参考文献 196

后记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