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说明 1
前言 4
1总则 14
2术语和符号 18
2.1术语 18
3基本规定 20
3.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20
3.2地震影响 21
3.3场地和地基 24
3.4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28
3.5结构体系 37
3.6结构分析 41
3.7非结构构件 47
3.8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49
3.9结构材料与施工 49
3.10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 53
3.11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 59
4场地、地基和基础 60
4.1场地 60
4.2天然地基和基础 70
4.3液化土和软土地基 73
4.4桩基 87
5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92
5.1一般规定 92
5.2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06
5.3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116
5.4截面抗震验算 118
5.5抗震变形验算 122
6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138
6.1一般规定 138
6.2计算要点 153
6.3框架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166
6.4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178
6.5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185
6.6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186
6.7筒体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189
7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192
7.1一般规定 192
7.2计算要点 205
7.3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216
7.4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226
7.5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231
8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239
8.1一般规定 239
8.2计算要点 246
8.3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260
8.4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269
8.5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271
9单层工业厂房 276
9.1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276
9.2单层钢结构厂房 297
9.3单层砖柱厂房 313
10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 323
10.1单层空旷房屋 323
10.2大跨屋盖建筑 328
11土、木、石结构房屋 348
11.1一般规定 348
11.2生土房屋 351
11.3木结构房屋 354
11.4石结构房屋 358
12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361
12.1一般规定 361
12.2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365
12.3房屋消能减震设计要点 375
13非结构构件 383
13.1一般规定 383
13.2基本计算要求 385
13.3建筑非结构构件的基本抗震措施 389
13.4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 397
14地下建筑 399
14.1一般规定 399
14.2计算要点 400
14.3抗震构造措施和抗液化措施 405
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408
附录B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408
附录C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409
附录D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 412
附录E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417
附录F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求 419
附录G钢支撑一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求 434
附录H多层工业厂房抗震设计要求 441
附录J单层厂房横向平面排架地震作用效应调整 452
附录K单层厂房纵向抗震验算 457
附录L隔震设计简化计算和砌体结构隔震措施 464
附录M实现抗震性能设计目标的参考方法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