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石炭系—二叠系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与资源预测》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鲁静,邵龙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6066632
  • 页数:1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鲁西南济宁凹陷深部杨集预测区为例,从区域煤炭资源聚煤规律、聚煤期后构造-岩浆作用与煤炭资源赋存的基础研究入手,详细研究了济宁凹陷深部山西组3#煤层的赋存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背景 1

1.1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与构造格架 1

1.2盆地结构 3

1.3区域大地构造演化 4

1.3.1前加里东期基底形成阶段 4

1.3.2加里东-海西期盖层稳定发展阶段 5

1.3.3印支-燕山期地壳活化阶段 5

1.3.4喜马拉雅期差异活动增强阶段 6

1.4地层 6

1.4.1区域地层 6

1.4.2预测区地层 10

2区域煤炭资源聚集规律 13

2.1研究区石炭-二叠纪煤系沉积体系及沉积相 13

2.1.1岩相类型及其特征 13

2.1.2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相特征 19

2.2研究区石炭-二叠纪煤系层序地层格架 31

2.2.1层序界面识别 31

2.2.2初始海泛面与最大海泛面 33

2.2.3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 35

2.2.4重点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35

2.2.5鲁西南石炭-二叠纪煤系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环境演化 42

2.2.6鲁西南石炭-二叠纪煤系层序地层格架内聚煤作用分析 47

2.3研究区石炭-二叠纪煤系层序格架下古地理演化与聚煤作用 49

2.3.1岩相古地理图编图思路与步骤 49

2.3.2层序格架下古地理特征 51

2.3.3层序格架内岩相古地理背景下煤炭资源聚集特征 68

2.3.4分析与讨论 73

3聚煤期后区域构造、岩浆作用与煤炭资源赋存 77

3.1研究区煤炭资源赋存构造格架 77

3.2研究区主要构造单元盆地沉降埋藏史分析 79

3.2.1模拟参数确定 79

3.2.2研究区主要构造单元盆地沉降埋藏史分析 80

3.3区域盆地构造演化与研究区煤炭资源赋存 82

3.4预测区及其外围成煤期后岩浆活动与煤炭资源赋存 91

3.4.1研究区岩浆岩侵入层位特征 91

3.4.2研究区岩浆岩岩性与产状特征 93

3.4.3研究区岩浆岩侵入时代 95

3.4.4预测区岩浆岩对煤系的影响 96

4深部预测区煤炭资源赋存地质特征 97

4.1预测区二维地震勘探 97

4.1.1预测区以往地震勘探概述 97

4.1.2预测区二维地震勘探设计 97

4.1.3预测区二维地震野外施工概述 102

4.1.4预测区二维地震资料处理 105

4.1.5预测区二维地震资料初步解释 108

4.1.6预测区3#煤层赋存特征与验证井位的确定 116

4.2预测区钻探验证 118

4.2.1预测区钻探验证井设计简述 118

4.2.2预测区野外钻探施工简述 120

4.2.3预测区钻探质量评述 121

4.2.4钻探地质成果 124

4.3预测区二维地震精细解释 132

4.4预测区煤炭资源赋存地质特征 139

4.4.1预测区地层 139

4.4.2预测区岩浆岩特征 150

4.4.3预测区煤层赋存特征 152

5预测区3#煤层资源储量估算 154

5.1预测单元的划分原则 154

5.2预测单元的划分 154

5.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154

5.4关键参数选取与确定 155

5.4.1煤层平均厚度的确定 155

5.4.2煤层含煤面积的确定 160

5.4.3煤层平均空气干燥基视密度的确定 161

5.5资源量估算结果 161

5.6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163

6预测区勘查工作部署与建议 164

6.1勘查工作部署主要指导思想 164

6.2勘查工作部署主要任务 164

6.3勘探方法 164

6.3.1勘查类型的确定 165

6.3.2基本线距选择 165

6.4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及要求 165

6.4.1勘探工程布置原则 165

6.4.2施工原则要求及顺序 165

6.5预测区地震、钻探工程布置及要求 166

6.5.1预测区地震、钻探工作量部署 166

6.5.2钻探技术及质量要求 166

7主要成果和结论 168

7.1区域煤炭资源聚集规律 168

7.2成煤期后构造作用与煤炭资源赋存规律 169

7.3成煤期后岩浆作用与煤炭资源赋存规律 169

7.4地震勘探成果 170

7.5钻探成果与认识 170

7.6预测区3#煤层资源预测 171

7.7预测区下一步勘探建议 171

参考文献及资料 172

附表1杨集预测区YJ#验证井钻孔质量一览表 174

附表2杨集预测区3#煤层煤质分析实验报告 178

附表3杨集预测区3#煤层自然倾向实验报告 182

附表4杨集预测区3#煤层对CO2反应活性实验报告 183

附表5杨集预测区3#煤层简易可选性实验报告 185

附表6杨集预测区3#煤层煤尘实验报告 191

附表7杨集预测区3#煤层煤层气实验报告 192